高血壓很焦慮怎麼辦?來源:錢江晚報 “我怎麼一夜之間變高血壓了, ,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高血壓很焦慮怎麼辦?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來源:錢江晚報
“我怎麼一夜之間變高血壓了,
你幫我看看要不要吃藥?”
昨天一早(11月14日),
浙大二院心血管内科陳雯艾主任醫師剛進醫院,
一位同事就迫不及待拿着體檢報告找她咨詢。
前一天,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聯合發布《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下稱《指南》)。
按照新《指南》,中國成人高血壓診斷标準由≥140/90mmHg下調至≥130/80mmHg(毫米汞柱)。這意味着,原本血壓值處于130/80mmHg~140/90mmHg區間的“高血壓前期”人群轉為“高血壓”患者。
這位同事近日體檢血壓測出來136/86mmHg,正好位于這個區間。一夜之間,他從“高血壓前期”人群成為“高血壓”患者,一時間無法接受,更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高血壓的診斷标準一直都在調整
全國預計增加2億多高血壓患者
“對老百姓來說,這個消息可能挺震驚的,但業内人士早有預見。”陳雯艾主任說。
因為高血壓的診斷标準一直都在調整,1977年成人高血壓診斷标準為≥160/95mmHg,1997年更改為≥140/90mmHg,這也是最廣為人知的标準。2017年,美國心髒病學會與美國心髒協會将高血壓診斷标準已經修改為血壓≥130/80mmHg。
近5年來,中國的專家們也着手進行了大量前瞻性隊列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血壓位于130/80mmHg~140/90mmHg區間的人群,心血管病風險高出30%~90%,血壓每降低5mmHg,心血管病風險降低11%。
因此,高血壓診斷标準下調,可以讓更多的人從更早期階段關注血壓,進行降壓,可進一步顯著減少心腦血管并發症的發生。
陳雯艾主任說,全國調查數據顯示,我國血壓位于130/80mmHg~140/90mmHg區間的18歲以上的成人約2.43億,且主要是18-54歲的中青年,現在數據應該有所上升,這些人群都有必要納入管理。
不需要着急吃降壓藥
調節生活方式很重要
作為新增的2億多高血壓患者中的一員,陳雯艾主任的同事昨晚焦慮得一夜沒睡好,“我還覺得自己蠻年輕的,難道就要跟我爸一樣吃降壓藥啦?”
其實,需不需要吃藥還是要由專業醫生綜合評估。
按照新《指南》,血壓位于130/80mmHg~140/90mmHg區間的成人,如果具有以下臨床合并症,則需要啟動藥物治療,包括:1、腦出血、缺血性卒中、心衰、房顫、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2、靶器官損害,即長期血壓升高導緻心、腦、腎等髒器的損害;3、三個以上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如年齡大(男性年齡超過45歲,女性年齡超過55歲)、吸煙、高血脂、高血糖等。
“如果不存在這些臨床合并症,一般不建議馬上用藥,可以通過運動、飲食等多方面調控,3-6個月後再複查,如果血壓還沒有降到正常值,臨床醫生再評估是否需要用藥。”
同事是前段時間體檢第一次測出超過130/80mmHg的血壓,陳雯艾主任建議他先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運動量,近期每天早餐、晚餐前各測一次血壓,一段時間後再複查。
中國高血壓人群意識薄弱
新标準可以喚醒全民意識
“近五年來,國際醫學界都在紛紛調低高血壓的診斷标準,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提升全民對控制高血壓的重視程度。”
作為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我國著名的心血管專家,浙大二院王建安教授對此次新标準的出台十分支持。
他說,在臨床診療過程中,醫生時常會碰到對高血壓認識模糊的病人或家屬,他們認為血壓高一點但沒有症狀就不需要去治療,甚至還有人認為吃藥可能會有副作用,害怕要終身服藥。數據表明,中國民衆高血壓知曉率隻有51.6%,治療率隻有45.8%,控制率更是低至10.8%。
王建安教授強調,沒有症狀比有症狀更可怕,沒有症狀患者就不追求治療,無法及時控制,可能會帶來很多後遺症。而關于患者對吃藥的擔憂,目前心血管藥物和降血壓藥物的副作用很低,血壓對人體的危害更大,有些患者和家屬過度關注吃藥帶來的副作用,而不關注高血壓本身帶來的危害。
“高血壓是導緻動脈粥樣硬化的罪魁禍首,也是進一步導緻中風和心肌梗死的罪魁禍首。所以我認為,這次中華心血管學會調低高血壓診斷标準非常有利于喚醒全民意識,我非常支持。當然,平時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控制體重,增強有氧運動,戒煙限酒,保持長期的心态平和,也是促進血壓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冰清 通訊員 方序 陳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