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從2020年開始,那個爆發之後,很多人就越來越感受到:
生活的遙控器其實并不在自己手裡。
比如你花了幾天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去籌備一件事情。
剛籌備好,萬事俱備就差開始做了,咔一聲,小區封了。
你連門都出不去,你奮鬥個der啊。
這不得不讓人覺得,以前覺得奮鬥就有好日子,現在想奮鬥都得挑日子。
人的活動範圍被減少,出門要先做那個,想去出差都要合計合計被那個的成本。
這裡限制一下,那裡限制一下,普通人的奮鬥意欲,在這個過程裡逐漸變得稀薄。
大家就會想光我一個人想奮鬥有啥用,動不動就被限制,前期做的一切準備都抛之流水。
我有個朋友是做服裝的,最早的時候是開網店,後面自己成立工作室自己設計衣服。
前兩年勉強維持着,今年徹底不做了。
我問她為什麼不做了,她說:
未來不确定因素太多了。
我們做衣服的,都是打提前量。
夏天設計冬天衣服,冬天設計夏天衣服。
提前做,才能當季賣,這個道理很好懂吧?
但是現在,不知道什麼時候突然就不能動了,所有的前期準備都會積壓,成本全爛在倉庫裡。
我怎麼做,根本做不了。
我觀察了一下這個朋友這兩年以來的變化。
她是做服裝設計的,以前就是那種非常标準的都市麗人:
吃穿都是名牌,每天妝容精緻。
身上多長一兩肉都要緊張的不行,一定要餓幾頓還得天天鍛煉。
現在她完全放飛了自我,不收拾也不打扮了,也不想努力奮鬥掙錢了。
就靠着前幾年賣服裝掙的錢吃老本,也不怎麼社交也不願意見人了。
還有一個95後的朋友也是同樣的心态。
她是二零年本科畢業,現在在一家小公司當文員,月薪四千。
這個工資隻能說餓不死,但也确實沒啥生活質量。
父母埋怨她不努力,不找對象,也不提升自己。
她木然地說:“我就這樣了,愛咋咋地。”
看着這些案例,我突然想到之前看過的一句話:
“世界不再進步的标志,就是:年紀大的人不再羨慕年輕人,隻是慶幸自己生的早。”
作為一個八五後我現在看着零零後都愁得慌。
我們八五、九零的人固然也很辛苦,但至少我們經曆過一些高速發展的階段。
特别是像我們當程序員的,多多少少都吃過一波互聯網的紅利。
前幾年,程序員是相親的熱門職業,丈母娘一聽是程序員都會多加幾分好感。
如果男生是大廠的,那更不得了,直接就是嫁入豪門的節奏。
然而現在,程序員遍地跑,本科碩士爛大街,哪怕讀到博士都沒有很容易找工作。
為什麼現在的人都不想再拼命了,為什麼不想再吃苦了。
以前的人吃苦,是因為堅信苦盡之後會甘來,而且周圍很多案例都是提供着這樣正面的反饋:
努力學習,考上好大學,就是能找到好工作,帶着一家人翻身,跨越了階層;
努力工作,就是能升職加薪,獲得不錯的事業成就;
努力做生意,風裡雨裡跑客戶,就是能賺大錢,财務自由。
以前的普通人為何願意吃苦,其實“願意”這倆字是不準确的。
如果有甜吃,沒人“願意”吃苦!
人吃苦的前提是,确定苦能換來甜,才吃!
不然不隻是單純地吃苦了,那跟傻子有啥區别。
現在的年輕人,開始過一種“低欲望、低消耗”的生活。
我們隔壁的日本更早一步産生了這樣的現象。
看過一些相關的報道,那些成功人士痛斥現在的年輕人不奮鬥,不努力。
年輕人回複說:
剛工作的時候,我也曾經聽話幹活,拼命熬夜,剝削自己,主動加班。
把公司當家,把老闆當父母,把同事當家人,把公司的事業當做我自己的事業去奮鬥。
然而最後我得到的,卻不過是杯水車薪。
我拼命地加班,到最後我既沒賺到錢,也失去了大部分的個人時間。
我努力工作,最後老闆過上了他想要的生活。
當我們年輕人發現,即便積極努力地工作,也賺不到很多錢的時候。
當我們發現,努力和回報完全不成正比的時候,那我們就會選擇:
去過一種不用努力,勉強及格的生活,就好了。
畢竟: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輕松。
讨論
這屆零零後年輕人,顯示出“低欲望”的傾向。
這個現象你怎麼看?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