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溫州日報》11月13日報道,今年9月,溫州市民發現擱淺的可疑潛航探測器并立即上報,得到表彰及現金獎勵。經初步核實可疑潛航探測器為加拿大某公司開發,探測深度可達水下300至600米。
類似裝備,近幾年在周邊海域多次出現,并曝出了被打撈再歸還的新聞。此類設備具長期活動能力、良好隐蔽能力與多用途能力,既能搜集重要海域各類環境數據,又能探測獲取海軍平台動向與電子特征。但這次出現加拿大制造的潛航探測器還是頗令人意外,這個遙遠的北美國家,在周邊的出現頻率正不斷頻繁。
今年4月28日,有日本沖繩網友拍攝到加拿大空軍1架CP-140反潛巡邏機(編号140115),轉場部署至沖繩的嘉手納空軍基地。資料顯示,這架飛機隸屬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格林伍德空軍基地的415中隊。加拿大反潛巡邏機出現在東海附近,這是為何?
所謂的加拿大CP-140反潛巡邏機,其實就是美國制造的P-3反潛巡邏機。雖然當初的設計目的是用于反潛戰,但是該戰機持續飛行時間長達17小時,行程可達8000千米,具備優良的查證能力與廣闊的海域監視能力。這架飛機不遠萬裡、跨過太平洋,部署到沖繩的目的公開是說法是落實聯合國相關決議,查禁某國的石油走私。
在5月份,加拿大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發布消息稱,加拿大海軍哈利法克斯級護衛艦卡爾加裡号(HMCS Calgary,FFH 335)從埃斯奎莫爾特港起航,前往亞太地區進行5個月的戰鬥部署。
越通社9月26日報道,由卡爾加裡号導彈護衛艦和阿斯泰裡克斯号補給艦組成并以布萊爾(Blair Saltel)中校為團長的加拿大皇家海軍編隊于當日抵達岘港市仙沙港,開始對越南進行為期5天(從9月26日至30日)的禮節性訪問。
此次任務,加拿大旨在“使世界更加安全,并加強與加拿大的盟友和夥伴關系。”在這次行動中,加拿大海軍與外國海軍進行聯合訓練、演習等。這艘加拿大軍艦的指揮官在一份聲明中說,加拿大海軍将與越南海軍一起開展活動,以擴展和改善兩國在該地區的防務合作。
除了越南岘港,這支編隊還計劃訪問其他七個港口: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日本的橫須賀和橫濱、韓國的濟州島和釜山,以及美國的關島和珍珠港。這支編隊先後參加了環太平洋2018,訪問了越南,參加了韓國的閱艦式,随後在本月初到達日本。
目前,這支編隊動向不明,不排除執行英國艦艇編隊同樣的任務,在東北亞以執行聯合國相關決議之名,在東北亞長期存在。自年初起,英國海神之子号船塢運輸艦一直在東北亞活動,這兩支編隊的關系是同時存在,還是存在接替關系?還有待觀察。
英國在日本的船塢運輸艦
相對于适合海上長期純在的“護衛艦 船塢運輸艦”組合,加拿大的這支編隊組成稍微平常。
卡爾加裡号屬于加拿大海軍主力的哈利法克斯級護衛艦,代表着90年代護衛艦特點,全長為134.1米,寬為16.4米,滿載排水量達到4800噸,屬于大型護衛艦。不過相對于大型平台,這型艦的武備較為平常,主炮選用的是1座57毫米“博福斯”型艦炮,與排水量頗不相稱。
而編隊中的阿斯泰裡克斯号補給艦就更為有意思了。在服役了将近50年的2艘保護者級補給艦退役後,替代者計劃延遲,加拿大不得不啟動了臨時補給艦計劃,選擇了1艘德國建造集裝箱船進行改造。
改裝後的阿斯特裡克斯号滿載排水量26000噸,能載運7000噸燃料,擁有一個全新建造的上層建築,艦體中部設有一座橋門式幹貨補給門架以及一對柱式燃油補給門架,艦體前部設置兩座大型起重機來裝卸貨物,具備航行間補給液态與固體物資的能力。
這支編隊的2艘軍艦,可看做加拿大特殊國防政策的縮影。加拿大國防長期依賴美國,雖然兩國也曾在19世紀爆發美加戰争,但二戰後加拿大國防完全依靠美國,所以裝備更新速度極其緩慢,新裝備也是以夠用為主。近幾年海軍裝備發展,有向北極發展的趨勢,首型極地補給艦已經下水,充當美國小白鼠的意味比較明顯。
如今,加拿大履行盟友義務不斷出現在亞太,雖然平台能力較為有限,但政治影響明顯,需要高度警惕。積極意義是,這種美國主導下的任務模式還是值得學習借鑒。還是那句老話走美帝的路,讓美帝無路可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