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深海到高山、從沙漠到雨林,地球的每一處都有植物的印記。歲月流變、氣候變遷、地質運動、生境更叠,植物曆久彌新、在不斷演化中保持着多樣化的世界。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聯合開設“花花萬物”,在這裡,我們關注植物的生存、競争、繁衍、死亡,展示自然界的奇特多姿,解讀生物的萬千氣象,探索神奇的生命秘境,緻敬這無聲無息又蓬勃多姿的世界。
五月初五,端午節作為傳統節日少不了各色吃食,相較與其他節日其藥味更為濃郁,因為天氣逐漸潮濕悶熱、毒蟲開始出沒,人們更易滋生病疫,所以五月也被稱為惡月。為了應對惡月,人們在端午的這一天采集各色藥草佩戴、沐浴或者輔食以求驅除邪祟疫病。與端午相關的藥用植物就有佩蘭、艾、菖蒲、桃枝、五加、桑葚等等。
輕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蘭
五月五日,也叫浴蘭節,端午習俗“沐蘭湯”中的蘭湯就是由佩蘭和艾葉煮水而成,一般外用洗手、泡腳、洗浴。菊科植物佩蘭Eupatorium fortuneiTurcz.,《本草綱目》中記載,佩蘭氣香而溫,味辛而散,搓揉佩蘭的葉片和花朵能更為明顯地感受其香味。現代藥理研究發現,佩蘭的香味來源于其占比1.5%~2.0%的揮發油,其主要成分有對聚傘花素、乙酸橙花醇酯、百裡香酚甲醚等;佩蘭花及葉中含蒲公英甾棕榈酸酯、蒲公英甾醇乙酸酯、蒲公英甾醇等;佩蘭莖葉含苞欲放時含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露醇等有效藥理成分。
宣和八景圖中描繪端午蘭湯浴童的場景(圖片來自網絡)
佩蘭的花(圖片來自網絡)
佩蘭生藥(圖片來自網絡)
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
艾枝如旗幟招納百福,與菖蒲一同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祛除邪祟。最出名碩大如旗的艾Artemisia argyiL.莫過于蕲艾Artemisia argyivar. argyi cv. Qiai,《群芳譜》就有載“艾葉以薪州者為勝,謂之薪艾,相傳薪州白家山産,又置寸闆上灸,氣徹于背,他山艾五,湯陰艾三分,以故世皆重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道:“艾葉自成化以來,則以蕲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蕲艾。薪艾不僅作為禮品而且在明代已成為貢品。據明《本草乘雅半褐》記載:“薪州貢艾葉、葉九尖,長盈五、七寸,厚約一分許,豈唯力勝,堪稱美艾。”蕲艾和普通艾的區别在于蕲艾植株高大,可達1.5米—2米,香氣濃郁,葉厚紙質,産量高,易取其葉揉之成粉末,因此用蕲艾做出來的艾條易燃且持久質量好。《荊楚歲時記》中就有:“五月五日,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可見在端午節懸艾的曆史十分悠久,至今盛行不衰。懸艾于門前,可以借助它揮發的氣味,驅除邪氣,消去病毒。
清代鄒喆繪制的墨艾圖,通過濃淡不同的墨色來表現艾蒿正反兩面完全不一樣的顔色和形态,葉片背部因具有濃密的白毛呈現銀白色,而葉片正面葉色較深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艾Artemisia argyi L.(圖片來自網絡)
佩蘭生藥(圖片來自網絡)
宗懔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于戶上,可禳毒氣。”端午節時人們除了在門口懸挂艾草還會搭配菖蒲、石榴、胡蒜或龍船花等,以祈求安康。與惡月“五毒”如蜈蚣、蛇、蠍、壁虎、蟾蜍對應的有“五瑞”包括菖蒲、艾、石榴花、蒜頭和枇杷等五種植物,暗合植物與動物相生相克的思想,有的地方也會把榕枝算在内,具體是哪五種因地域不同而略有區别,均有驅除邪祟、招納百福之意。
任伯年的端午圖中描繪了北方應季的天中五瑞——菖蒲、艾、石榴花、蒜頭和枇杷(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本草圖經》雲:“昌蒲,春生青葉,長一二尺許,其葉中心有脊,狀如劍,無花實,今以五月五日收之。菖蒲Acorus calamusL.作為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于床戶,皆以卻鬼”。菖蒲全草富含芳香油樹脂和揮發性油物質具有濃郁的香味。
菖蒲的葉與花(圖片來自網絡)
菖蒲塊莖制成的生藥(圖片來自網絡)
人們也常采用菖蒲葉浸制的藥酒,于端午節飲之。蘇轼就有詩“萬壽菖蒲酒,千金琥珀杯。”稱贊菖蒲酒的功效。除了葉片浸制菖蒲酒,其幼嫩的根莖也可切段腌制食用,鮮鹹中散發濃烈馨香,稱作菖歜(chù,氣盛之意)。早在明代《鳴鳳記·端陽遊賞》就有載:“菰黍連菖歜,瓊彜倒玉舟。”泛舟水上,菰飯菖歜,玉杯瓊漿,端午美景,賞心悅目。
領得五加酒,全勝九轉丹
端午喝雄黃酒是老習俗,認為可以“驅妖避邪”,但實際上雄黃酒不但不能“辟邪”還具有毒性,其加熱後會産生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如果端午期間想喝藥酒,可以泡制五加酒,即用中藥“五加皮”經白酒或黃酒泡制而成,五加⽪是五加科細柱五加樹Eleutherococcus nodiflorus(Dunn) S. Y. Hu的幹燥根皮,含丁香甙、刺五加甙、右旋芝麻素、β-谷甾醇葡萄糖甙、硬脂酸、棕榈酸、亞麻酸及維生素A、B1等物質,具有濃郁的⾹味。據《神農本草經》載:“魯定公母單服五加⽪酒,以緻不死”。民間認為在端午喝五加酒,可以達到避難避邪的效用。
細柱五加(圖片來自網絡)
五加皮生藥(圖片來自網絡)
躲五毒,吃四果
過端午節,在北方與粽子并駕齊驅、分庭抗禮的當屬大街小巷叫賣的“桑葚兒來,櫻桃”。
端午節正是北方櫻桃、桑葚上市的時節,在端午節吃食中自然也少不了水果。薔薇科的櫻桃Prunus pseudocerasus L.在我國久經栽培品種頗多,部分品種通常可以直接食用,有些品種也可釀櫻桃酒,其枝、葉、根、花均可供藥用。桑葚是桑科植物桑樹Morus albaL.的果實,富含糖、糅酸、蘋果酸及維生素B1、B2,C和胡蘿蔔素。清代的《燕京歲時記·端陽》中就有記載:“每屆端陽以前,府第朱門皆以粽子相饋饴,并副以櫻桃、桑葚、荸荠、桃、杏及五毒餅、玫瑰餅等物。”《帝京歲時紀勝·端陽》亦載有:“家堂奉祀,蔬供米粽外,果品則紅櫻桃、黑桑葚、文官果、八達杏。”從這些記載可知,端午節時家家還要舉行祭祀活動,而櫻桃、桑葚、杏子、枇杷這四果不僅作為禮品相贈,還會作為祭祀時的供品。
端午節前後開始成熟的櫻桃(圖片來自網絡)
端午節前後開始成熟的桑葚(圖片來自網絡)
芝麻綠(樓)豆糕,吃(齊)了不長包
吃粽子、桑葚、櫻桃之外,還有兩種端午節獨有應景的吃食—綠豆糕、芝麻糕。在武漢采用綠豆和芝麻入馔制糕有着悠久的曆史,至今大多數老武漢人還是習慣性在端午節時去老字号汪玉霞和曹祥泰買上幾盒綠豆糕,蒸熟去衣磨粉後的綠豆與白糖、豬油混合搓揉成糕泥,加入豆沙搓團後用“福”、“祿”、“壽”、“石榴”、“菊花”木制糕印壓制并二次蒸制成型,濃郁的香氣伴随了幾代武漢人的成長。
屬豆科植物的綠豆Vigna radiata(L.) Wilczek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在《本草綱目》中綠豆被稱為“真濟世之良谷也;用綠豆煮食,可消腫下氣、清熱解毒、消暑解渴、調和五髒、安精神、補元氣、滋潤皮膚;綠豆粉解諸毒、腫療燙傷;綠豆皮解熱毒、退目翳;綠豆芽可解酒、解毒。”除了應季推出的綠豆糕,芝麻糕也是一味适合時令的藥膳糕點,黑芝麻粉與糯米粉碰撞出獨特的味覺感受。胡麻科的芝麻Sesamum indicumL.富含甘油酯、卵磷脂、鈣、磷、鐵等,其中鐵的含量在各種藥物中名列前茅。在端午這一天吃綠豆和芝麻制成糕點,人們認為糕與高同音,芝麻開花節節高也寓意積極向上。
老武漢端午最愛的汪玉霞芝麻綠豆糕(圖片來源:汪玉霞)
來源: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