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改變世界的書?作者:斯科特·克裡斯蒂安森 科林·索爾特,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那些改變世界的書?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作者:斯科特·克裡斯蒂安森 科林·索爾特
你最喜愛的書是什麼?為什麼它啟發了你?它讓你笑了嗎?還是讓你哭了?或是讓你驚歎不已?它改變了你的世界了嗎?現在想象一下,試着不隻是從你自己的書架上,也不隻是從你當地的圖書館裡,而是從整個文字的曆史中選出一百本書。那麼你将如何選擇呢?你該從何處開始呢?
本書(《改變世界的書》)開始于一本有着4800年曆史的蔔書——《易經》,它以投擲六枚錢币預測未來,以21世紀的另一本預言書——娜奧米·克萊恩的《改變一切》——作為結束。這本書預言如果我們不采取集體行動作出改變,那麼這個星球将會毀滅。在本書的中間部分,我們的書單來自各個時代,包含了各種風格及主題。這些書全都改變了其讀者以及我們的世界。
印刷術的發明真正改變了世界。1450年代,《聖經》成了第一本用活字印刷的書籍。雖然古登堡三年間也隻印刷了大概180冊,但這已經比僧侶們要快得多了。
圖書的批量生産不僅降低了成本,也加速了知識傳播與思想交流。在古登堡的發明之後,第一批科學著作開始出現在我們這份“改變世界的書”的清單上。哥白尼以《天球運行論》(1543年)引領了近代思想的潮流。還包括羅伯特·胡克的顯微圖像(《顯微制圖》,1665年),牛頓的數學(《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1687年)以及卡爾·林奈的物種分類(《植物種志》,1753年)。他們每個人都得益于書籍中的思想交流以及自己特别的天才洞見。他們每個人的著作又反過來被其他人閱讀。亨利·格雷的《格氏解剖學》(1858年)、查爾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1859年)以及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1917年)全都是,以牛頓的話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書籍将新知識帶到了未來。
已知最古老的文學作品《吉爾伽美什史詩》(約公元前2100年)也在這份書單中。蘇美爾人的這篇有關諸神與人的故事,在現如今或許會被形容為魔幻現實主義。後來加入這一結合了魔法與現實行列的,有公元9世紀的《天方夜譚》與加西亞·馬爾克斯1967年的小說《百年孤獨》。文學将魔法帶到了千年之後。
故事書在我們的書單裡占了很大一部分。回首過去,我們歆羨幾個世紀前的小說揭示出了其所處的時代。例如,傑弗裡·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1390年代)與簡·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1813年)都是那個時代和地方的剪影。不過對于其最初的和現代的讀者而言,那些古老的文學作品還表達了更多的東西:人類的境況。最佳的文學向我們展示了我們自己最好與最壞的一面。人都有缺陷,我們也更容易看到别人而不是自己的缺點,尤其是當這些都處在一個完全虛構的世界裡的時候,比如說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1726年)裡的情形。不過我們也都有善良的一面,這在小說裡的英雄身上得到了具象化。無論堂吉诃德如何走火入魔,他仍然向我們展現出了一個高貴非凡的靈魂。另一個在探索中的角色哈利·波特,則是令我們所有人都向往成為的道德楷模。
好的文學作品通過幫助我們理解人類的行為舉止,改變我們的内心世界。有時它會走得更遠,進而改變我們周遭的世界。查爾斯·狄更斯對維多利亞時期社會貧困的觀察,對改善工人階級境況起了重要作用。
書籍可以是非常精美的物品,不過這裡我們關心的是書籍的内在美,是其語言的力量,以及僅憑些許精心挑選的字詞就能令我們驚奇地發現新的思維方式的能力。字詞的強大力量體現在許多方面:它可以喚起回憶、渲染情感、循循善誘、作出規範、提供信息或讓人誤導,它可以抒情、悅人耳目、使人迷惑或啟迪心智。字詞可以做到一個好的作者想讓它為自己的讀者做的任何事。
虛構類與紀實類圖書都可以改變世界。哲學可以說是介于這兩者之間的另一種試着解釋人類境況的方式。每個時代似乎都匆忙搭建起自己的一套說辭,來說明我們所行的以及應當行的。時代在變,我們也在書的幫助下随之改變。孫武的《孫子兵法》(約公元前512年)讓位給了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1532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1776年)遭受了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币通論》(1936年)的質疑;卡爾·馬克思的《資本論》(1867年)在托馬斯·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2013年)中被重新審視。
在改變男性對女性的态度以及女人對自身的态度方面,書籍發揮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托馬斯·潘恩于1791年發表了政治論文《人的權利》,一年後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便發表了《女權辯護》,這也是早期女權主義思想的一座裡程碑。我們選的書目還包括了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1949年)以及貝蒂·弗裡丹的《女性的奧秘》(1963年)。
(摘自《改變世界的書》,[美]斯科特·克裡斯蒂安森、科林·索爾特著,阿裡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有删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