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安全套:保安全還是圈套?

安全套:保安全還是圈套?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9-15 16:30:25

  安全套,是否可以給男人想要的性快樂,還能保證性安全?

  策劃、執行|本刊編輯部 圖片創意|趙衛民

  17世紀,英格蘭禦醫約瑟夫·康德姆,将羊的盲腸切成适當的長度後曬幹,用油脂和麥麸使其柔軟,直至變成薄薄的橡皮狀。他将這世上第一隻避孕套獻給了查爾斯二世,龍顔因之大悅。這一皇家專利,今天已造福全世界男人。避孕套也從而以康德姆醫生的姓氏命名,Condom。

  該稱謂泊來中國後,有了幾種常見的翻譯,如"安全套"、"衛生套"、"保險套"。這些名稱固然更加形象和易于傳播,但在理解上卻留下了模糊的空間: 何為"安全"?有多"衛生"?真的"保險"嗎?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報告,使用避孕套預防艾滋的失敗率為16.7% ; 《社會科學醫學》雜志則說,失敗率達31%;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等多家醫學和相關政府部門聯合聲明:沒有科學證據表明,避孕套能夠有效預防大多數性傳播疾病。

  安全套不安全?這到底是一個男人們掩耳盜鈴的問題,還是現有的科技真的對此黔驢技窮?既想要性的放縱和快樂,也想要性的絕對安全,魚與熊掌,能否兼得?

  來自中國深圳的一家公司,最近聲稱可以挑戰安全套的國際标準,生産出了比其他所有品牌更"安全"的新産品。 那麼,這是一項怎樣的"技術創新"?它的 "攪局",是否會在社會上掀起一場激烈的讨論,會否讓男人們陷于混亂和恐慌?

  我們采訪的專家說,回避問題的态度是"把我國廣大具有智慧的勞動人民當白癡"。

  所以,我們決定不當白癡,并建議男人們一起參與,來了解一下這個比糧食安全、金融安全更加讓我們關心則亂的話題。

  $SplitPage$

  <技術·性>

  據《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報道,使用避孕套防治艾滋病的失敗率為16.7%;英國《社會科學醫學》雜志刊登的失敗率則是31%;沒有科學證據表明,避孕套能夠有效預防大多數性傳播疾病。 避孕套使用的天然乳膠,天然裂縫在5000至70000納米之間,而艾滋病病毒的直徑約為120納米。因此即使正确使用避孕套,仍然有可能感染性傳播疾病。

  安全是個圈套?

  文|令羽、李丹婷、王堯懿

  安全套究竟有多"安全"?

  一項"你認為'安全套'中的'安全'是指什麼?"的投票,近期在頗為流行SNS網站"開心網"上發起。結果顯示:146名參與者中,70%的人認為可以隔離精子;52%認為可以隔離一般性傳播病毒;58%認為可以隔離艾滋病毒,28%認為其他可通過性接觸傳播的病毒,如乙肝也可隔離;40%的人選擇了戴套可以阻隔精子、細菌、病毒等各種可經由性接觸傳播的物質,這才是"安全"的含義;33%的人則說對任何一種物質都不能100%隔離,但用好過不用。

  該網站用戶主要為公司白領、學生和媒體人,受教育水平相對較高。有參與者留言: 隔開了體液,自然就不會傳染病毒了。也有人這樣判斷:既然艾滋病預防大使會上街派發安全套做宣傳,那就說明戴套應該是能防艾的。

  是這樣嗎?

  "避孕套≠安全套",這一标語高懸于納谷公司網站之首。這是一家自稱生産出了"全球首創防病毒安全套"的公司,目前年産量1.5億隻,以"青檸檬"、"悅女香姬"等品牌在市場銷售。眼下正在尋找戰略投資者,關注防艾的比爾·蓋茨基金會也曾與之聯絡。

  避孕套如何不安全?據《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報道,使用避孕套防治艾滋病的失敗率為16.7%;英國《社會科學醫學》雜志刊登的失敗率則是31%;2001年,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CDC)以及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聯合組成的特别研究小組,與美國衛生和人類服務部(HHS)聯合提出:避孕套可以降低85%感染艾滋病毒的風險;沒有科學證據表明避孕套能夠有效預防大多數性傳播疾病。

  $SplitPage$

  要快樂還是要安全?答案應該是,兩者都要。

  原理何如?

  程延安是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肝病、性病專家,也是國家計生委科技專家委員會委員,從事傳染病專業工作26年。他對此的解釋是:許多就診病人說,自己日常已經很小心注意,每次發生性關系都采取了防護措施,可還是染上了性病。而從國家計生委的一些研究項目和查閱的大量國外資料獲悉:目前市售的避孕套使用的材質主要是天然乳膠,其自然裂縫在5000至70000納米之間。人類精子頭部的直徑約為5000納米,艾滋病病毒的直徑約為120納米,人類乳頭瘤病毒直徑在45至55納米之間,乙肝病毒中大球形顆粒直徑為42納米。各種病毒的體積遠遠小于天然乳膠的自然裂縫,因此即使是正确使用避孕套,還是有可能感染上性傳播疾病。

  煙台四維高科生化有限公司提請程延安首先在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用真實乙肝病毒做了一個安全套對比穿透實驗:随機抽取市面上最常見的三個品牌的安全套,與由煙台四維高科生化有限公司采用"納谷"技術生産的"青檸檬"牌安全套一起組成一個實驗組。經PCR病毒定量實驗,分别進行1、5、10、15、30、45分鐘取樣,發現:傳統安全套内的病毒在10分鐘内就滲透到了安全套外的陰性血清裡,說明其對病毒并沒有做到100%有效預防;而經過同樣的反複實驗,"青檸檬"牌安全套外的陰性血清始終保持陰性。結論是:煙台四維高科有限公司生産的納谷安全套在實驗中可以100%有效預防乙肝病毒通過性途徑感染。"乙肝病毒比艾滋病病毒更小,既然能阻隔乙肝,說明更加能夠阻隔艾滋病毒。"納谷公司技術研發部經理付強補充說明。

  這種"防病毒安全套"如此卓爾不群,其特殊之處何在?付強對"納谷"的核心技術做了介紹:"納谷新型防病毒安全套的特點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預防性傳播疾病、避免潛在的緻癌風險、降低過敏反應和保護女性健康。具體的,我們的核心技術主要有二:一是'天然乳膠縫隙孔徑複合交聯納米填充技術 ',另一個是天然植物萃取液。我們從十多種天然植物中萃取出有益物質,通過四次浸漬将天然乳膠基膜包覆在中間形成三層膜。一來借助'天然乳膠縫隙孔徑複合交聯納米填充技術'保證安全套的膜體孔徑不超過40納米;二來,除了物理上阻隔病毒和細菌,還能通過植物層的正負電荷互相作用,主動吸附和滅活,從而能夠更有效地防止性病尤其是艾滋病的傳播;第三,天然植物萃取物層對人體與乳膠膜起到了隔離的作用,可以避免乳膠在硫化過程中産生的亞硝胺、以及過敏原天然橡膠蛋白與人體直接接觸。其與女性陰道PH值相近的特性,也解決了一般避孕套呈堿性影響女性陰道環境的問題。"

  $SplitPage$

  高速駕駛,刹車重要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的病毒實驗,在中國人民解放軍302醫院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去年10月的深圳高交會上,納谷公司更将這個醫學實驗進行了現場模拟:技術人員将注入黃色模拟體液的納谷生化安全套與幾個國際品牌避孕套同時浸入白色模拟病毒液體中。3分鐘後,傳統避孕套内的溶液開始發生顔色變化,證明白色模拟病毒液體穿透傳統避孕套膜而進入了套的内部,并生成了明顯的顯色反應;而采用納谷生化專利技術生産的新型安全套卻絲毫沒有反應,證明白色模拟病毒液體沒有穿透。 這一現場實驗頗為引起了一些震動,《香港商報》、《文彙報》和中央電視台6套去年11月17日的《預防病毒的新科技》節目都曾對其進行過報道。

  納谷公司董事長、也是煙台四維高科生化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的吳敬進,是"文革"後第一批大學生,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1984年赴美學習工商管理,回國後在三九集團擔任要職,後獨自創業做投資公司。對于此次投資新型安全套的生産,他顯得信心滿滿。據他透露,納谷公司已經與孟加拉國衛生部以及艾滋病委員會取得了聯系,對方對這種新型安全套非常感興趣,盛邀前往銷售推廣。納谷也有意去到孟加拉國進行國内難以實現的艾滋病病毒相關實驗,再向非盟等艾滋病情較嚴重的第三世界國家拓展。

  原青島橡膠廠的老廠長周茂賞,是全國乳膠協會常務理事。他帶領的廠有着近30年的避孕套生産經驗,他本人也一直在關注真正安全的"安全套"的研發。在周廠長看來,性快樂,如同高速駕駛帶來的快感;而性安全,則好比腳下的刹車。"刹車,對于安全駕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技術層面而言,納谷公司橫空出世的"青檸檬",會是那個質量安全的刹車嗎?這一點,也許隻有你用了才知道。

  香波=洗發水,避孕套≠安全套?

  湯向陽 傑士邦品牌,傑士邦衛生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陶峻 杜蕾斯品牌,SSL集團中國區營銷總監

  侯義藏 特洛伊品牌,切遲·杜威貿易北京公司市場部經理

  mangazine·名牌:安全套和避孕套到底有何差别?

  湯向陽:是同一個概念,隻是表述不同而已。原來中國的标準用名就是避孕套,主要強調避孕功能。在艾滋病泛濫的今天改稱安全套,比較接近國際說法。

  陶峻:這隻是同一産品的不同說法。就好比洗發水和洗發香波同樣都是洗發水,不同地區的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叫法。在中國有"安全套"和"避孕套"兩種稱謂,在台灣地區人們則說"保險套",其他國家基本上都使用英文名稱:condom。在我看來,國内的不同叫法也是跟時代發展有關的。最初人們使用避孕套的意圖以避孕為主,防止不必要的懷孕。後來時代發展,情感生活越來越豐富多樣,性病、艾滋病等傳染疾病的泛濫,緻使人們提高了安全意識。所以避孕套就又多了一層涵義:防止不必要的傳染病的傳播。于是"安全套"的稱法普遍了起來。但說到底,産品本身是同一個東西,避孕套=安全套。

  侯義藏:隻是叫法不同,在産品、形式、内容和意義上是一個概念。就好比水杯和玻璃杯,本質上是一樣的。随着中國的逐步開放,性病、艾滋病在中國已經存在并且有惡化的趨勢,所以比較提倡"安全套"這個叫法。現在包裝上的商品名稱還是"避孕套",但以後會改進為"安全套"。

  mangazine·名牌:市面上賣的各種各樣的安全套真的可以預防性病、艾滋病、乙肝等傳染病嗎?現在市面上的安全套是否可以絕對安全?

  湯向陽:安全套是目前已知的預防艾滋比較簡單和有效的方法之一,沒有任何人能說任何方法是絕對安全的。據我所知,在泰國、越南等國家推廣了"百分百安全措施"以後,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等性傳播疾病的發病率。

  陶峻:安全套當然可以防止性病、艾滋病、乙肝等傳染病毒的傳播,這是安全套本身的使命之一。但我相信沒有任何一個人敢說安全套就可以百分百的絕對安全,這裡面有很多的導緻失誤的因素,比如使用不當;比如你遭遇了次品等等太多難以預估的因素,除非你沒有性愛接觸那才可以是絕對的安全啊。隻能說到目前為止安全套是最有效的預防性病、艾滋病等傳染病毒傳播的方式。

  侯義藏:不能說安全套就是絕對安全的,但是如果你正确使用,每次都使用,并且是質量有保證的安全套,那麼就是安全的。

  $SplitPage$

  <社會·性>

  也許有人擔心關于安全套是否安全的廣泛讨論會造成人們的恐慌和混亂。可是我認為,不讨論才會造成恐懼和混亂--

  王小屋 《心理》雜志首席資深專題編輯

  如果避孕套有固若金湯的安全功效,它應該會賣到跟偉哥差不多的價格

  由安全套帶來的麻煩還少嗎?這樣的讨論在成人層面,也許有些小兒科了。但既然它被我們讨論,成為一個話題,就一定有它的理由:今天的我們多麼渴望安全的性。

  避孕套給女人的身體帶來了一定程度的生産上的"安全",但避孕套等于安全套,卻是我們的一個幻想。我認為它們從來不是一個概念。我們可能是安全的,但沒有絕對的安全。一個現實是,我們的身體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自由,但與我們性的歡愉如影随行的,是危險的可能。我的女朋友中,有兩個人都是帶着套套卻懷孕的;我的異性朋友中,也有與小姐雲雨一次就中招的。"我帶了套的!"我現在還清楚地記得他說這句話時的絕望和恐懼的表情。我們人類的肉欲好像被施了一個魔咒,這個套套,我們認為它帶來絕對的安全,但它卻在最讓我們恐懼的地方反咬一口。

  安全套就像固若金湯的堤壩一樣安全的想法,可能會在某個時刻擊潰我們的生活。如果避孕套有這樣的安全功效,我想它應該會賣到跟偉哥差不多的價格。它最大的功能就是阻隔卵子跟精子的約會。至于現在市面上花花綠綠帶刺帶針的各式 "安全套",我甯願相信它們能夠增強刺激,提高性愛質量,卻不是100%安全的堤壩。它真的能防住什麼嗎?不能完全地指望它預防令我們恐懼的艾滋等性傳播疾病,在這方面,我看到的數據是,報告失敗率比較高,有些來自實證調的數據表明,它可能不能徹底有效地防止任何一種性病傳播。

  知曉安全套是否安全,對公衆是一種恩澤

  在今天,成人的情愛關系已經相當複雜,我們終于認識到我們的動物性,我們也勇于在性愛中釋放我們的動物性,但我們能夠在盡享歡愉的同時也得到一個百分百安全的證書嗎?我不知道有沒有這樣一種措施或這樣一隻套套。有那麼多人享受快樂卻看起來安全而幹淨,這怎麼說呢?但總的來說,我是比較悲觀的。不一定是你,不一定是我,也不一定是他或她。但隻是不一定。危險總是在那裡。如果說有一種确保安全的"安全套",我想還是有一隻的,那就是忠實的、穩定的伴侶關系,是最好的保護自己的措施--我們很多人認為與同一個伴侶同房能享樂,但其實不一定。獲得性福的所有努力中,技巧并不多麼重要,無論男人和女人,都是如此;反而是我們大腦中的性觀念更加重要。要知道,大腦也是我們相當重要的性器官!關于性福,我認為我們與同一個伴侶也可以開發得很深刻、很深入。

  也許有人擔心關于安全套是否安全的廣泛讨論會造成人們的恐慌和混亂。可是我認為,不讨論才會造成恐懼和混亂--2003年,SARS突如其來,當時我正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無知和恐懼,讓我相信一切流言,我也曾買過100塊錢一瓶的白醋--我們的恐懼其實是來自于未知和無知。為什麼不讨論呢?如果安全套是絕對安全的,廣泛讨論的結果就是大家都會去用;如果安全套不是絕對安全的,它有可能讓精子和性病同時漏網鑽入我們的身體,那麼讓公衆知道這樣一個事實就是一種恩澤,從而讓更多的人可能不會去做高危的性愛。讨論是需要的,而且還要廣泛。我相信,即使讨論證明了套套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的,也不會影響套套的銷路--避孕套避孕的成功比例還是非常高的。

  $SplitPage$

  Safe Sex, 套總比不套好

  現代社會愛與性觀念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開放度越來越高,人們不該壓抑自己的欲望,但是一定要首先保護好自己,現在也确實沒有比安全套更安全的産品和方式了。

  李銀河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畢金儀 國家級心理咨詢師 ,北京聞心齋心理咨詢所所長

  mangazine·名牌:你如何看待有關安全套是否安全的讨論?

  李銀河:我看這個讨論還是很有必要的,以前在報紙上就看到過很多這方面的讨論,有人說現在的安全套技術不足以抵禦某些傳染病病毒,好比艾滋病病毒非常微小,有可能穿透安全套等的說法,但據我所知,目前全世界艾滋病等傳染病的預防宣傳還是要大家一定帶好安全套,正确使用安全套,不論安全套是否絕對安全,帶總比不帶好。

  畢金儀:人們需要安全,因為怕不安全就想通過讨論,以從别人那裡得到有關"很安全"的承諾,以使自己安心;或是得到"不安全"的認同以證實自己的擔心;沒準還能從讨論中得出些使之更安全的方法??總之,任何跟"安全"相關的話題人們是永遠不嫌多的。

  mangazine·名牌:你覺得安全套與避孕套是一個概念嗎?

  李銀河:意思不一樣啊,雖然說東西可以是一個東西,但我覺得代表意義肯定不同。我們過去的避孕套隻是避孕這一項功能,但随着社會發展,人們的婚姻、愛與性,飲食男女等等的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開放度越來越高,但同時也帶來負面效應就是性病、艾滋病等傳染病毒的泛濫和猖獗。所以我們現在不僅僅說避孕套,而且提倡大家使用安全套,這就多了安全這個第二功能意義。安全套和避孕藥不能劃等号,其功能概念和社會意義顯然不同。

  畢金儀:我不是安全套專家,雖然無法用特别專業的語言定義,不過從字面上來說,照我的理解,這倆詞詞義的含義不大一樣吧。避孕套嘛,僅僅用于生育控制,而安全套是不是更廣義些啊,除去避孕還有給性交提供更安全、衛生保護的含義吧。

  mangazine·名牌:在你看來,安全套是否真的安全?市面上賣的各種各樣的安全套真的可以預防各種傳染病嗎?

  李銀河:我覺得應當說是起到了特别大的作用,但是并不能說絕對的安全。現在醫學界的專家們都無法完全證實安全套的絕對保護作用,報紙上經常有這樣的新理論新研究的探讨和争論,但現在也确實沒有能夠比現有的安全套更安全的産品和方式。所以說這一套的使用還是必須的。如果說絕對的安全那當然隻能是禁欲,因為任何的接觸都會有風險。

  畢金儀: 我相信無論是什麼安全措施,所謂安全的承諾都是相對的。比如針對安全套,我想帶比不帶安全多了吧,無論是控制生育還是預防疾病,都是帶比不帶安全,而且應當是安全很多。

  mangazine·名牌:現代社會,人們的情感生活愈來愈多樣化複雜化,在你看來,人們該如何在享樂的同時又能保護自己?

  李銀河:一定要注意性生活的安全,西方提倡的說法是"safe sex"。欲望和死相比,當然是生命最為重要,不能為了滿足欲望就什麼都不顧地去得個能夠緻死的病。人們不該壓抑自己的欲望,但是一定要首先保護好自己,現在看來最好的方式還是要安全的使用安全套。

  mangazine·名牌:有專家指出,關于安全套是否安全的廣泛讨論不是很好,容易造成恐慌和混亂,你怎麼看?

  李銀河:我覺得應該讨論,而且有必要認真讨論。安全套的安全與否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它關乎到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意識,關系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身心健康、生命安全。人們當然應該去關注這個問題,去讨論、論證、獲得事實真相。不管讨論本身會造成什麼,還是應該讓人們首先知道事實、了解事實。徹底地、誠實地了解事實真相,是我們應該擁有的權利,繼而我們才能真正面對自己和寬容别人。而且我認為了解事實應該有助于消除恐慌,不了解事實才會真正造成恐慌,就好像坐飛機一樣,你不能說坐飛機一定安全,你應該告訴人們這種方式也有他的不安全因素,媒體上也經常有各種失事報道,但是大家并沒有從此不坐飛機。

  畢金儀:唉,我國有些專家不免多事,一個有關安全套是否安全的讨論也至于引起恐慌和混亂?把我國廣大具有智慧的勞動人民當白癡啊?再說,一個懼怕廣泛讨論的專家本身學術态度就不夠有端正,覺得自己比老百姓高明麼?是不是自己先恐慌、混亂啊?

  $SplitPage$

  方剛 性社會學博士, 現執教于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無論如何,安全套教育不是如何同房育,隻是如何更好保護自己的教育。安全套教育不是要把教室變卧室,課桌變婚床,隻是為了讓青少年更健康,更負責。

  安全套, 在我看來隻是不同性觀念用來"說事"的一個砝碼。安全套是否安全,表面上看來是與産品質量以及工具性能有關,其本質是性價值觀、性教育的價值觀之争。

  先說對性少數人群的價值觀。如果安全套是安全的,那麼就少了打擊購買性服務,打擊男同性性行為,打擊多性夥伴行為者等等行為的借口。現在我們有些人以艾滋病為大旗,對這些行為加以嚴厲譴責和打擊。如果安全套是安全的,這些行為不會傳播性病也不會傳播艾滋病了,純屬個人私事,這些人還拿什麼來打擊呢?

  再說性教育方面的價值觀。美國教育界針對性教育,有兩個不同的流派。這兩個流派,在今天的中國也已經形成。其中一個是守貞性教育,強調青少年絕對不能發生性行為,它同時也認為,安全套不安全,會稱安全套的安全率極低甚至反對如何使用安全套的教育,認為這是鼓勵青少年發生性行為。另一派,則是綜合性教育,強調未成年人最好不發生性行為,但如果要發生,就要使用安全套。對于這一派來說,安全套是一個可以信賴的自我保護工具,在教學中會主張教給學生們如何使用安全套。

  我們不妨看看幾年間關于安全套進大學、進中學引起的社會争論。

  2000年前後,中國媒體曾圍繞着"安全套自動售貨機是否應該進大學"展開了熱烈的讨論。結果是,以各大學校園中普遍可以看到安全套自動售貨機而告終。安全套"進"了大學,是和整個社會對安全套的推廣使用意識聯系在一起的,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社會對大學生性行為的寬容度。

  四五年之後,2004至2005年間,媒體又出現了關于"安全套是否應該進中學"的讨論。關注的焦點主要是如何使用安全套的性教育是否應該進入中學課堂。這次争論中,反對安全套"進"中學的聲音占據主流,在我看來,這同樣說明了公衆社會普遍無法接受和容忍中學生的性行為。因為對于許多人來說,一個重要的假設便是:教給學生如何使用安全套,就是認可他們的性行為。而在我看來,事情并不能這樣簡單地看待。

  反對安全套 "進"中學的一方,提出了許多觀點。 在我看來, 這些觀點可以大緻歸為兩類:一類是對在中學進行性教育的擔心,一類是對在中學進行安全套使用教育的擔心。應該說,前一種擔心目前已經基本不是社會的主流觀點了,面對越來越高的中學生性行為發生率,越來越多的少女懷孕現象,中學教師和家長都普遍開始認可應該進行性教育。但是,駁斥反對中學進行安全套使用教育的觀點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1.進行安全套教育并不等于性暗示,這就仿佛我們進行如何防火、滅火的教育,不等于許可受教育者放火一樣。我們不進行安全套教育,學生想同房樣會同房會因為沒有這種"暗示"就不同房/P>

  2.我國性教育落後,但這并不影響我們進行安全套教育。安全套教育隻是性教育的一個環節。不可能一所學校的性教育隻講如何用安全套,不講别的。

  3.安全套教育如果遭到反對,是因為反對者沒有清楚它的意義,應該加以認真說明。性教育也曾受到反對,現在不是已經被大多數人接受了嗎?反對者對,恰說明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到位。

  4.不要幻想有一種性教育可以使青少年立即否定性行為是正常的認知。對于青少年的性欲求,堵是沒有用的,安全套提供了輸導的方法。

  5.無知并不是可以誇耀的事情。在這個年齡,在周圍社會和同齡群體普遍對性很有興趣的時代,今天"一竅不通",并不等于明天就突然"茅塞頓開"。我們無法判斷他們哪天"通",隻能防患于未然。正确的安全套使用的教育,不會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6.單純禁止性交的性教育,已經被事實證明是失敗的。安全套的使用教育,就是培養青少年責任感的一部分,是對單純禁止性交性教育的彌補。如果一定要發生性關系,安全性行為就是有責任感的性行為。

  無論如何,安全套教育不是如何同房育,隻是如何更好保護自己的教育。安全套教育不是要把教室變卧室,課桌變婚床,隻是為了讓青少年更健康,更負責。

  "有一套"總比沒一套要安全。

  $SplitPage$

  <曆史·性>

  事實上性病并非如憲政制度那樣乃西方專利,在中國,它也有着久遠的傳統。清代同治皇帝據說就死于此類疾病,不過,因是皇家隐私,為尊者諱,懸疑至今。而早期"海龜"方鴻漸,揣着假文憑回到祖國,然後被邀請去演講,他的演講題目就是《鴉片和梅毒》。

  文|曹寇 圖|corbis

  詞語的革命

  安全套以非藥物的形式阻止受孕,主要用于在性交中阻止人類的精子和卵子結合,防止懷孕。此外,也有防止淋病、艾滋病(HIV)等性病傳播的作用。

  這個東西在西方叫Condom,無需分辨,毫無歧義。但作為和洋火洋釘一樣的舶來品,在中國早先卻被純潔地稱為"避孕套"。我想,生育的計劃性及其制度或許才是"那個玩意兒"被命名為"避孕套"的起因。但事實再三證明,這項被列為法令的嚴格制度仍然存在薄弱環節和大大小小的漏洞,一如《陽光燦爛的日子》裡馬小軍所戳破的那隻避孕套,他的弟弟是偶然性的生命,卻又與"謀求縫隙中的生存"獲得了某種必然的一緻。與其說"超生遊擊隊"是和計生委在展開鬥争,不如說宋丹丹和黃宏在避孕套蔚為壯觀如大典氣球(或結紮)的廣闊背景下也是在"謀求縫隙中的生存"。

  請勿超額懷孕!避孕套如是說,口号響亮,也僅此一句。确實如此,據說那時候人民的性生活十分簡潔,完全無需考慮後一種防範作用。可惜門窗時代打開了,除了可以呼吸新鮮空氣,也有蚊蟲和蒼蠅闖入,所以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電線杆上才開始張貼一些讓人臉紅的性病廣告。同時我們也發現,确實有一些埋首疾行的人在深巷中按圖索骥,尋找傳說中的"老軍醫"幫助他/她解決難言之隐--誰叫當初"一洗了之"的那瓶液體還沒有投入生産的呢。

  事實上性病并非如憲政制度那樣乃西方專利,在中國,它也有着久遠的傳統。清代同治皇帝據說就死于此類疾病,不過,因是皇家隐私,為尊者諱,懸疑至今,花柳、梅毒,抑或艾滋,莫衷一是。早期"海龜"方鴻漸,揣着假文憑回到祖國,然後被邀請去演講,他的演講題目就是《鴉片和梅毒》,都是"國粹"。

  性病,尤其是艾滋的感染人口在中國正呈曲線上升态勢,出于現實考慮,"安全套"作為新名詞覆蓋了"避孕套",它的科學性在于時效性。這是一次識時務的詞語革命。值得注意的還包括,前者不僅針對防病而言十分在理,對避孕而言也名副其實。所謂"該紮不紮,房倒屋塌;該流不流,扒房牽牛。"簡直堪比地震。還有更可怕的,"一人超生,全村結紮!"這項古老的連坐制度危機群體生存,有了個套套,大家或可放心許多。當然,這些口号源于窮鄉僻壤,并不具有普遍性,不過眼下的另一個現實問題也使得安全套必須大行其道,即一個孩子從出生到結婚生育的巨大支出所造就的生育恐懼,逼迫育齡男女對生育必須持慎之又慎的警備态度。

  $SplitPage$

  文明史和性的人

  雖說有證據證明中國古代的青樓顧客曾使用魚膘作為避孕套,但可能它仍然屬于特例,加上材質(相對于現在使用橡膠、矽膠和聚亞安酯等等來說)的原始和笨拙,所以頂多算是一個聰明嫖客的重大發現,也不能将Condoms的發明權歸為中國人所有。

  事實上西方人最初也曾使用過魚膘,還使用過動物小腸、子宮等替代品。但是,在中國因連年戰亂人口銳減提倡"英雄母親"那會兒,節育思想已在西方于公元前三世紀就被提了出來。古希臘人亞裡斯多德從科技、哲學和經濟的角度得出結論:無節制的生育隻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可想而知,他是一個魚膘愛好者。

  而避孕套的使用據說遠在修建金字塔的古埃及時代就已被得到廣泛地認同。

  總之,在漫長的曆史中,西方的人們苦于節育和性欲之間的矛盾,對避孕套做了不懈地探索,各種材質、各種方式都曾被使用。有如結紮一樣,當時男人們更願意讓女人先用。各種女性安全套"子宮帽"應運而生。如着名的浪蕩子卡薩諾瓦就曾發現将檸檬皮掏空後可以塞入女性身體裡充當子宮帽。之後還有德國醫生王爾德于1838年發明的"王爾德帽"。遺憾的是,女用安全套的種種努力迄今也未形成主流。

  十五世紀,哥倫布的水手們把梅毒從美洲的海地帶回了西班牙,一年後又傳至法國、德國和瑞士。梅毒于是像記憶中的黑死病那樣橫掃了整個歐洲。十年後,病毒便擴散到了全球。于是,意大利帕多瓦大學的解剖學教授加布裡瓦·法盧拜(1523?1562年)發明了一種用亞麻布套制成的安全套。這個真正意義上的安全套發明者,在當時就已提出了完善的安全理念,他說,首先是為了預防性病,其次是用來避孕。1551?1562年間,他曾對1100名各種類型使用這種避孕套的人進行了調查,結果令人滿意。

  不過,安全套的命名卻得自17世紀英王查理二世的禦醫約瑟夫·康得姆的姓氏。它的原材料是小羊的盲腸,最佳産品的薄度可達0.038毫米(現在的乳膠保險套一般為0.030毫米)。這在當時是一件轟動全球的大喜事。Condom醫生憑這項發明獲得了爵位,英國也從中賺取大量外彙。這一命名顯然與商業有關,商業需要商标,人們在各大港口進行貿易,便以Condom代指這一偉大的事物。"要嗎?"水手站在船頭問。"當然,我要很多。"商人站在碼頭上說。"沒問題,Condoms。"

  $SplitPage$

  隔膜的客觀存在

  不過,即便是當年作為商品的Condoms也并不方便。英國人曾在英格蘭中部達德利城堡其中一個塔的廁所内發現了一批被使用過的安全套。這些套子因是動物内髒,在幹燥狀态下有如木乃伊,即便當年使用,也需要使用液體泡軟後方能使用。而且據說這些套子在當年洗淨晾幹後可以重複使用。

  感謝現代科技,不僅有傑士邦、杜蕾斯、多樂士,還有"中央一套"。其品牌之繁多與花樣之豐富相互對應。比如震動安全套,比如那種被稱為"狼牙棒"的家夥,不僅彌補了男性的不足,也是基于為女性考慮的重大發明,其人道主義思想不言自明。作為商品,不僅可以在成人用品店,還可以在各大超市、便利店,以至于街頭巷尾投币箱中獲得。更多的時候我們不必購買,街道、村委、單位會像福利一樣向我們分發。有時在街頭漫步,冷不丁被個美女截獲,然後有如被強奸那樣被贈以安全套--這一反向或颠倒讓人慌亂不堪繼而浮想聯翩以至興緻勃勃。毋庸置疑,這是一個趨向于文明的社會。

  問題在于,當我們有如宿命那樣注定要被安全套套牢之際,我們是否應該考慮:

  我們得到了什麼?

  我們失去了什麼?

  男女之間的隔膜究竟是什麼?

  進而言之,現實與曆史、國家與國家、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有無必要親密接觸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極樂境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