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熱騰騰的麻辣火鍋、麻辣燙、麻辣小龍蝦、烤羊排......深受廣大市民的喜愛,很多人在辛辣油膩飲食後,發現皮膚上長出了小疖子,小疖子不及時處理,不僅疼痛難忍,而且容易引起周圍皮膚的感染,會長出更多的疖腫來。甚至因為不注意的話,進行随手搔抓、擠壓,使手上的細菌和疖中的膿栓擠入血液,嚴重者可引發菌血症、敗血症或膿毒血症,進而誘發腎小球腎炎等。那長了疖腫,平時我們在家如何處理以及預防呢?
市中研附院瘡瘍科曹穎醫師介紹,疖是一種化膿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圍組織的感染,相鄰近的多個毛囊感染、炎症融合形成的叫癰。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見的緻病菌。肛門生殖器部位的複發性疖可繼發于厭氧菌感染。5%為無菌性,由異物反應所緻,如囊腫破裂,青少年易發,易感因素包括長期攜帶金黃色葡萄球菌、糖尿病、肥胖、不良的衛生習慣以及免疫缺陷狀态。
如何治療?
對早期炎症結節可用熱敷或物理療法(透熱、紅外線或超短波),也可外敷抗生素軟膏。對未成熟的疖,不應擠壓,以免引起感染擴散。如果疖子變大或感染加重需要到醫院及早切開引流,術後應用抗生素,以消除感染。
以下四種情況應系統使用抗生素:
1.毛囊炎位于鼻周、鼻腔或外耳道内。
2.大的或複發性疖。
3.皮損周圍有蜂窩織炎。
4.皮損局部治療無反應。
上述情況應給予青黴素、頭孢類、大環内酯類和克林黴素等對緻病菌敏感的藥物。
如何預防?
首先要講究皮膚的清潔衛生,注意清洗。洗澡時,不要用堿性大的肥皂,以免破壞皮膚表層的弱酸性環境,而降低其天然抗病能力。應該選擇使用弱酸性肥皂或洗浴液,溫水洗澡,不要沖冷水,避免刺激皮膚。
其次避免皮膚破損,特别要保護硬領、腰帶等皮膚易損區。皮膚被蚊蟲叮咬後不可搔抓,否則細菌入侵最易生疖。及時治療瘙癢性皮膚病,如濕疹、痱子和足癬等。
最後飲食宜清淡,盡量少吃油膩和辛辣食品,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中藥以清除體内的“火毒”。
瘡瘍科通訊員供稿
編輯:常泰然
校對:雷春香
責編:陸 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