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意學習中的心理健康:努力掌握知識技能,自覺完成學習任務,不把學習看成負擔,不害怕學習上的困難,智能發展良好。心理健康的孩子在學習上往往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旺盛的求知欲,信心百倍地解答難題……如果學校搞題海戰術、偏題、怪題或排名次,加班加點都是違背心理健康的,其結果是造成一部分孩子驕傲、自私,另一部分孩子自卑、厭學等。
(2)培養良好個性心理品質:健康的個性應是體力和智力、知識和道德、性格和才能、理性和直覺等諸方面獲得高度和諧發展的人。健康的個性,必定具備獨立、寬容、開朗、謹慎、堅韌、自制、合群、博愛、勇敢等優良品質。健康的個性必然表現出富有創造性、高度自主性、對新鮮事物的敏捷性,具有崇高理想、不怕困難、寬以待人、與人為善、無私的心、真誠的愛、犧牲精神等優秀品質。
培養良好個性要注意心理特點與年齡相符。青春期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思維最敏捷,情感最活躍的時期。與之相适應,行為上應該表現為朝氣蓬勃,活躍好動,頗有些“初生牛犢不畏虎”的樣子。如果像兒童那樣喜怒無常,或像老人那樣老氣橫秋,就同青春期心理不相符了。
培養良好個性還要避免狂妄自大、自私自利、狹隘猜疑、悲觀厭世等不健康心理。預測一個人在學業、事業上能否成功,心理素質實際上比可測定的智商因素更為重要。這種心理素質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個性性格。
(3)善于獨立思考:青少年心理成熟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獨立思考、養成正确判斷、合理推理、周密思考的習慣。它有助于對各種信息、各種刺激作出适度反應,該激動時激動,該冷靜時冷靜,有自知之明,不過高估價自己,也不過低估價自己,能平靜地分析自己的優、缺點或成功與失敗,學會從失敗中找出積極的教訓。
(4)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首先建立好家庭中與祖輩、父母、兄弟姐妹等人的良好關系,第二是正常的師生關系,第三是同學、朋友的良好關系,把自己置身于群體之中,不寡交、不與人疏遠。在家庭、學校與朋友之間能建立互敬、互愛、互相理解的積極人際關系,在集體中是受歡迎的成員,在群體中有自己的朋友,保持和發展融洽、和諧的關系。
(5)提高經受挫折的能力: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常常會遇到各種困難、挫折和失敗。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有滿意和不滿意的時候,當自己遇到困難或所處環境不盡人意時,能運用切實可行的辦法,調整自己對現實的期待和态度,即使遇到挫折、失敗也能采取健全的、成熟的适應方式,以更好地适應環境,如遇到巨大不幸,突發緊急情況時;如親人去世,高考落榜等。在這種意外挫折下,對自己心理及時調适,保持鎮靜和良好适應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上稱之為“挫折耐力”,即通常說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在困難與挫折面前作強者,要正視現實,認識自己和客觀現實的關系。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6)培養健全的情緒生活
培養樂觀精神、培養多種情趣,熱愛生活、熱愛學習。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消解、轉移不良情緒,學會把心中的積郁傾吐出來,一瀉心中的心事,便會精神爽朗走來。情緒穩定而愉快表示心理健康,一個具有自信和樂觀精神的人,往往比缺乏自信和悲觀失望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盡管在智商上相差無幾,樂觀者遇挫折時,往往把失敗歸結為他們是能克服或能辦成的事情,因而他們竭全力去克服,去把事情辦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