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命中,擁抱總是有的:十歲之前,總在父母懷裡撒嬌,然後孩子長大了;20歲以後,和熱戀的戀人,和新婚的愛人,溫暖的懷抱就是激情的搖籃,然後激情沒了;30多歲,那個嬌嫩的小生命是你身體的一部分,即使抱在懷裡也生怕自己太用力了,然後小生命也像你當年一樣,想獨立了。
隻有那麼幾年或十幾年,一個身體會和另一個身體重合,其他人生的大部分,我們都素着。沒有人會認為擁抱有什麼不好,但即使對父母愛人,也總是守着那個“含蓄”的準則。
就像張學友,說起想擁抱母親,居然下了整整一個月的決心。東方人在表達感情方面,非常“節儉”,常常羞于表達,便借口和人“心照不宣”。而長期“不宣”的結果就是,漸漸失去表達、交流情感的能力,越來越孤獨,也越來越冷淡,集體患上“情感不表達症”。
心理學家說,身體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溝通方式,擁抱是身體的本能需要。而我們的身體失語,已經多年。失語的身體讓我們失去了很多明媚的“春天”。陽光為什麼隻埋在一個人的心裡?釋放出來才能讓每個人都溫暖。為什麼不可以給愛一個形式?現在就轉身,給你愛的人一個擁抱。
穿上睡衣來和陌生人擁抱
現象:穿上睡衣來和陌生人擁抱
去年紐約出現了一個“Cuddle party”,它很快成為了一種最新的時尚風潮,蔓延到加州,并迅速登陸加拿大和英國。在聚會的3個多小時裡你想擁抱誰都可以,但不能談論性或其他一些敏感話題。參加者穿着各式各樣的睡衣,睡衣上挂着一個牌子,上面是自己的名字。派對開始時大家圍成一個圈,每個人确立自己的個人位置,然後伴随着輕柔的音樂擁抱開始,擁抱主要是撫摸背部,和面對背的貼卧,在派對結束時,大家會擁抱在一起。
“擁抱派對”創辦者雷德·米豪爾克是一個按摩師和性教育工作者。他說,每個人都有接受異性擁抱的需要,即使在紐約這樣的大都會同樣如此。很多人參加派對是因為他們不能得到所需要的溫暖。除了家人同事朋友等寥寥數人,周圍擦身而過的都是冷着面孔的陌生人,他們渴望一個毫無窒礙的溫暖的擁抱。
事件:擁抱20分鐘的烏托邦
2000年9月,一對行為藝術家高氏兄弟在濟南黃河南岸實施了第一次“擁抱行動”。150人散落地站在一起,先後分别在道路旁、黃河堤岸上,有節奏有秩序地擁抱在一起,先一對一對地同時擁抱15分鐘,然後是大家擁圍在一起5分鐘。
2000年12月,在濟南千佛山頂的黃昏,在擁抱行動中加入了現代舞和裸體的元素。
2001年1月,以城市為背景,在馬路邊、過街橋上、廣場上邊走邊做擁抱,整個過程中不斷地有新的行人介入,到了午夜12點,開始有巡邏的警察加入。
2004年8月,在美國新澤西州一個畫廊老闆的别墅裡,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抱在了一起。
他們的目标是成立一個“世界擁抱日”,與許許多多的陌生人相識并擁抱在一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