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爺在村裡的食管癌早期篩查中發現存在食管鱗狀細胞異型增生,經食管内鏡檢查後,确診為早期食管癌,并在内鏡檢查過程中就進行了内鏡黏膜下剝離術。
得知消息後,王大爺十分震驚,怎麼做個檢查的功夫就把病給治了,這也太神了!
今天,海心醫生就為大家解密,王大爺眼中這神奇的食管癌内鏡治療!
一、食管癌内鏡治療的适應症有哪些
食管内鏡檢查是診斷食管癌的重要标準,當食管黏膜出現顔色改變(發紅、發白),食管表面出現形态改變(隆起或凹陷性病變),往往提示該處可能為癌前病變或早期食管癌。
然而食管内鏡的作用不單單是檢查,還具有治療作用。
早期食管癌内鏡治療适應于TNM腫瘤分期處于0期-Ⅱ期,腫瘤局限于食管黏膜層或黏膜下層,不伴有淋巴結轉移的食管癌患者和食管癌前病變患者。
針對不同的腫瘤情況,選擇的早期食管癌内鏡治療方式也不同。目前早期食管癌内鏡治療主要分為非切除治療和切除治療兩類。
1.早期食管癌内鏡下非切除治療:
适應症:食管的癌前病變;
治療方法:主要通過物理低溫、高能量激光等破壞食管淺表黏膜組織,屬于毀損性治療,但是不能獲得病理标本。
2.早期食管癌内鏡下切除治療:
要包括内鏡下黏膜切除術和内鏡黏膜下剝離兩種。
适用于較小的病竈,一般病竈直徑不超過2cm;
對于較大的病竈,内鏡下黏膜切除術不能一次性切除,可能造成局部病變殘留,影響内鏡治療的效果,若分次切除則不能獲得整塊标本,影響病變的完整病理評估。
用于病變直徑>2cm的較大病竈,可以将病竈一次性切除從而獲得整塊标本。
二、早期食管癌内鏡治療的優點
食管癌傳統手術治療是常見的治療手段,但是傳統開胸手術對患者的創傷大。
患者術後并發症多(如呼吸系統并發症),影響後期恢複,導緻患者痛苦大、生活質量低。
早期食管癌内鏡治療手術過程中不需要全麻,具有創傷小、痛苦少、恢複快的優點。
雖然早期食管癌内鏡治療在總生存期、無腫瘤生存期、無局部區域複發生存期以及無遠處轉移生存期方面與傳統開胸手術相比并無區别。
但是在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患者疼痛評分、術後肺部感染等方面,早期食管癌内鏡治療要顯著優于傳統開胸手術。
三、早期食管癌内鏡治療的常見并發症
雖然創傷小,但是食管癌内鏡治療也會有創口,不可避免的也會存在相應的并發症。比如:
1.出血
出血是早期食管癌内鏡治療最常見的并發症,包括術中及術後出血。
術中出血很常見,醫生一般會直接應用電凝的方式止血。對于較粗的血管會提前夾閉,處理創面血管殘端,這樣既可以保證手術時視野清晰,也能盡可能減少術中和術後出血。
患者需要在術前和術後停止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栓藥物。若存在術後出血風險,可以在術後服用質子泵抑制劑,降低術後遲發性出血的發生率。
2.穿孔
若患者在術後持續發熱或感到劇烈的胸痛,可能是出現了食管穿孔。
食管壁很薄,在早期食管癌内鏡治療過程中,很容易損傷食管固有肌層而發生穿孔。
若出現小穿孔,醫生一般會用钛夾夾閉,術後留置鼻胃管減壓。若出現較大的穿孔,内鏡下無法處理,要及時行外科手術修補食管。
3.狹窄
狹窄是早期食管癌内鏡治療的另一常見并發症。
病變部位大、浸潤深度深、黏膜缺損率大的患者容易發生食管狹窄。
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是預防術後狹窄最常用的方法,并且無痛苦、創傷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