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面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一項令人厭煩的工作,比如整理枯燥乏味的數據,會見俗不可耐的客戶,撰寫千篇一律的官樣文章,學生們準備自己毫無興趣的科目的考試,都可能是生活中無法回避的事情。
很多人面臨不感興趣的工作,容易在壓力下産生消極的情緒和應對方式,如緊張、沮喪、拖延、回避或敷衍等等,但最後都難免要面對不利的後果,如老闆的批評、父母和老師的失望、考試失利對人生的負面影響。
所以,做好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是每個人必修的功課,也是部分成功人士的秘訣。那如何做好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呢?
“跳槽”隻為“擁擠恐懼症”----有一次小何坐公車時,被小偷“拿”走了一個月的工資。以後,她一上公車,就感到害怕,甚至連到其他公衆場所人群多一點,也非常害怕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小何患上了擁擠恐懼症
反思自己的處境,認識自己目前的應對措施和後果
你可以問自己是否能夠對目前困擾你的事情說“不”,如果不能,那麼你正在采取的消極應對策略,如拖延、敷衍會帶來什麼後果,這些後果是你可以或願意承受的嗎?你可以在紙上反複推敲這幾個問題,最後你會發現,不利的後果比目前煩人的工作要可怕得多。
要分析自己為什麼對這件事沒有興趣,能否培養自己的興趣
如果是因為對事情了解少而沒有興趣,可以在工作中培養自己的興趣。
比如當深入處理枯燥的報表數據時,你可能會對相應的電子表格軟件産生興趣,并發現軟件中有你所不熟悉的統計功能,而掌握了這些統計方法後,你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有些事先幹着,興趣可能就會出現。
如果是自己基礎不好,能力不夠而導緻興趣不足,就要想辦法提升自己的能力。
例如,拿着數學題無從下手,大多是因為基礎太差,你會發現對着題目發呆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那麼就靜下心來,從簡單的題入手,如果你能解決簡單的題目,你的興趣就開始出現了。
如果發現還是不能培養自己對某事的興趣,那麼想想這件事情對自己今後生活的重要性!如果數學成績能過關,我就能考上憧憬的大學;如果我和這個讨厭的客戶簽下合同,老闆一定會對我另眼相看!
“高壓”之下 我們要自救----你有沒有感到快要被逼瘋了,來自工作的,家庭的的壓力讓你喘不過氣來,那麼在壓力威脅到你的健康之前,想想辦法,營救自己吧
如果事情本身沒有什麼特别意義,又不得不做
如寫應景的官樣文章,你可以跟自己訂個合同,确立犒勞自己的方式,如做完後給自己買件衣服、請家人去飯館吃飯慶祝、或痛快地玩一天自己喜歡的網絡遊戲等等。也就是說,你可以安排一件你喜歡的事情放在你厭煩的事情之後,想到做完手邊的事後就能痛快地做自己喜歡的事了,你就有做好手頭事情的動力了。
把不感興趣的事情做好,不僅能夠豐富學識,提升修養,也是一個人成熟的标志。所以我們應該勉勵自己做好不感興趣而又對自己有益的事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