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根據自己出現的症狀利用中藥治療。
如果有轟熱、汗出、頭暈、耳鳴、心悸怔 、心煩不甯、失眠多夢、手足心熱、口幹、月經先期不調、舌苔紅者,此為陰虛之症。可服六味地黃丸,每次服6克,一日服2次,亦可選用左歸丸,用量服法同上。如果除了上述症狀之外,還有口熱口臭,小便黃赤,夜寐盜汗者,可選用知柏地黃丸,每次服6克,一日2次。如果兼有兩目幹赤,頭昏目眩者,可選用杞菊地黃丸,用量服法同上。如果還兼有耳鳴、耳聾、頭目眩暈者,可服耳聾左慈丸,用量及服法均同上。患者若出現畏寒怕冷、腰背冷痛、精神萎靡、小便清長(夜間尤多)、大便溏薄,或出現五更冷、經行量多、舌苔薄白者,為陽虛之症。可服用附桂八味丸,每次6克,一日2次,亦可服用右歸丸,用量及服法同上。假如夜寐欠眠、心悸盜汗、心煩口幹者,可選用天王補心丹,每次6克,一日2次,亦可選用朱砂安神丸,或酸棗仁丸,或棗仁安神丸。
針灸治療。
體針選用三陰交、足三裡、太沖、百會等穴,可調補肝腎、健脾胃,亦可選用梅花針在上述穴位上進行輕度敲打。耳針選用神門、交感、心、肝、腎等穴,亦可自制菜籽、橡皮貼敷。就是将橡皮膠剪成0.5厘米大小的方塊,将一粒菜籽或王不留行子放在橡皮膠的中間,貼在上述耳穴處進行按壓,以局部有酸痛、能忍受為度,一日可按壓數次。2天後将橡皮膠撕去,以防日久耳部皮膚潰破。灸法,用艾條(市有售),灸關元、中脘、足三裡、三陰交等穴,每穴灸3~5分鐘,至皮膚潮紅透熱為度。
拔火罐。
取穴在頸7至腰5督脈膀胱經處,于心俞、隔俞、腎俞等處拔火罐,每穴留罐5~10分鐘,隔日1次,可調氣活血調整陰陽。
推拿治療。
選肝俞、腎俞、百會、曲池、内關、三陰交、中脘、湧泉等穴,可用拇指按壓法或推法、拿法,均可能調整陰陽、健脾補腎、滋陰養肝,治療更年期綜合征。
用西藥治療。
情緒激動、心情煩躁者,可服用奮乃靜,每次1片,一日3次。夜寐不眠者服安定,每次5毫克,一日1~3次,或佳靜安定,每次0.4毫克,同時亦可配用谷維素,每次10毫克,一日3次,調節植物神經紊亂。如果轟熱、汗出,可服用尼爾雌醇,每半月服2毫克,或服倍美力,每日1次(0.625毫克),亦可選用甲基睾丸素,每日服5毫克,以減輕轟熱汗出的程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