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遠離職場自閉收獲健康

遠離職場自閉收獲健康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9-12 07:46:35

  身處職場的各位白領們,你是個獨來獨往,不與人交流的人嗎?你知道如何改變這種情況嗎?下文教你一些方法,快去看看!

  遠離職場自閉 收獲健康

  平時獨來獨往,工作場合沉默不語,和别人的交流很少,必要的交流也甯可選擇網絡工具進行……你身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特征呢?有人将這種表現稱為“職場自閉症”,雖然和真正的自閉症有着本質區别,但卻有很多驚人的相似點。有調查顯示,職場中60%以上的人,因環境、壓力等原因,而産生“職場自閉症”,這個比例有點吓人。

  6成人覺得自己不合群

  讀書的時候,爸媽經常會問:你合不合群啊?朋友多嗎?老師也會偶爾評價:這孩子不怎麼合群,不愛說話。那個時候,很多人會覺得這不是什麼大問題,可如果等工作了這個問題還依然存在,麻煩就來了。

  “我們辦公室有個‘沉默女’,平時基本上不怎麼說話,中午吃飯也是一個人,領導也很少給她安排需要合作的工作,辦公室有她沒她差不多。”麗是辦公室裡出了名的“小喇叭”,在外向得甚至有點聒噪的她看來,這樣的“沉默女”簡直就像是外星生物,不可理解。

  有一次因為工作關系,麗和她兩個人獨處,麗覺得保持沉默太尴尬,就主動找話題聊,“沒想到聊着聊着就聊開了。我發現她其實挺有想法,挺會說話的,人也很好相處,完全不是我以前想的那樣。我問她為什麼平時那麼沉默,她隻是說,自己性格内向。”正聊得開心,忽然另外幾位同事出現了,“沉默女”又立刻恢複了沉默,就好像嘴巴上有一條拉鍊忽然被拉上了一樣。

  調查中,62.5%的人覺得自己不合群,或不夠合群。有超過6成人表示,當自己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或和别人持有不同意見時,絕對不會直接表達出來,甯可保持沉默。

  工作會面也會“見光死”

  “時間過得真快,又要年底了。每年這個時候都很忙,而且心理壓力很大。因為很多工作要收尾,很多事情還要最後拼搏一下,與人打交道變得頻繁,我有點怕。”在職場打拼了5年小蕭一直都沒能克服心裡的這個“怕”。小蕭說,自己有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很多工作上的溝通,她都喜歡用QQ、MSN、電子郵件等工具來完成。“其實,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是為了傳輸一個文件,接着就發現,網上聊比面對面說更輕松。”

  小蕭有位朋友平時與她在QQ上聊得比較多,雖然曾經也見過面,但彼此的記憶都已經比較淡了。“平時QQ上聊天,我們好像老朋友一樣,時不時發個搞笑的表情,聊得很開心。可見面的情況卻完全不一樣。”小蕭說。見面的那一刻,小蕭就覺得臉有些發燙,除了工作上的事以外,兩個人找不到可以繼續聊的話題,卻又不想就這樣結束。“平時聊得那麼好的朋友,見面就隻能這樣嗎?”小蕭有點不甘心,可事實是,他們除了天氣這個話題,再也想不出别的了。“就好像見網友一樣,‘見光死’的感覺啊!”

  工作中,你喜歡用哪種方式交流?43.75%的人選擇了電話,28.13%的人選擇了網絡工具,剩下的選擇了面對面。雖然選擇3種方式的人所占的比例差距不大,但也足以看出,越來越多的人不喜歡當面與人交流。

  3成人覺得自己有“自閉”可能

  雖然覺得自己不合群的人挺多,不喜歡當面聊天的人也不少,但覺得自己有職場“自閉症”的人隻占31.25%。或許是“自閉症”這三個字給人的感覺太沉重,總覺得是心理問題或精神疾病,事實上,我們想表述的隻是職場中不積極與人交流,甯可保持沉默的一種消極狀态。

  說到職場“自閉症”的原因,37.5%的人認為是工作壓力大,34.38%的人則覺得是性格原因,21.88%的人選擇了工作競争激烈,還有6.25%的人則直接說“沒找對工作”。事實上,原因是多方面的。性格固然重要,但在不斷變化的職場中及時調節好自己的心态同樣重要。

  筆者認為,調查問卷中,62.5%的人都不願意直接主動地表達自己所持的反對意見,很說明問題。許多人,尤其是職場新人,正是怕說錯話,怕得罪人,而保持沉默,結果反而被晾在一邊。曾經,鋒芒畢露是一個人不合群的重要原因,而現在,沉默則很有可能讓你淪為職場中的被遺忘者。事實上,并不是要求你有多鋒芒,有多犀利,隻要多參與工作中的事務,多與别人交流,無論是對是錯,都是将自己融入整個職場的好方法。

  總結:綜上所述,上班族們千萬不要有自閉心理,這樣對你的健康很不好,也不利于你的發展哦!(文章原載于《中華養生保健》,刊期:2012.07,作者:鄒雨,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