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會出現很多疾病有的是因為在母體内沒有發育良好,有的是母親患病而導緻抵抗能力弱的新生兒也一起患病,除了黃疸,臍炎,新生兒肺炎等還有小兒先天性巨結腸,因為新生兒消化道畸形而導緻的,在進行過相關手術過後會有肛門括約肌痙攣症狀,以下是相關介紹。
肛門内括約肌是直腸壁橫肌纖維延續到肛管部增厚變寬而成,屬平滑肌,受植物神經支配。内括約肌上起肛門直腸環平面,下至括約肌間溝,包繞肛管上三分之一,高1.72±0.01cm,厚 0.48±0.004cm,下緣在肛緣上0.9±0.01cm,其下部1.5cm被外括約肌所環繞。肌束呈橢圓形,乳白色,如覆瓦狀連續重疊排列。上部纖維斜向内下,中部呈水平,下部稍斜向上。在最肥厚的下端形成一條環形遊離緣,指診括約肌間溝可觸及此緣。
肛門内括約肌易痙攣,所謂痙攣就是一種持續收縮狀态。如受到炎症等的刺激後就處于痙攣狀态,使肛門狹窄、排便困難,同時引起肛門疼痛,大便幹燥時可使肛管皮膚破裂,若得不到及時治療就可形成肛裂。臨床治療肛裂和一些肛門狹窄就是通過解除肛門内括約肌痙攣來完成的。 現代概念認為肛裂的本質是缺血性潰瘍,是内括約肌痙攣誘發肛管後位供血不足,日久難以愈合而形成的。肛裂的病因是肛門内括約肌痙攣和纖維化,解除内括約肌痙攣是臨床治療肛裂的關鍵。 解除括約肌痙攣要到專業肛腸專科醫院接受手術治療。
除了新生兒,在很多肛裂和混合痔的患者中也很常見,一般都選擇是手術的治療,術後的效果一般穩定但是有一定的風險患其他消化系統相關疾病,比如腸炎或便秘,因為消化功能紊亂也會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所以要在術後注意護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