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敗給劉邦最後一句話?有人問我,若是項羽奪得了天下,那麼中國曆史會不會改寫呢?,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項羽敗給劉邦最後一句話?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有人問我,若是項羽奪得了天下,那麼中國曆史會不會改寫呢?
咳,我就要批評這位朋友了,曆史沒有假設,曆史也不會改寫。而且誰跟你說的項羽沒有奪得過天下,事實上他确實奪了天下啊,隻是沒有坐穩罷了。
那麼,他為什麼明明奪得了天下,最後卻又弄丢了呢?
項羽在曆史上是一個悲壯人物,名号是西楚霸王,後來在跟漢王劉邦角逐天下的時候,兵敗自刎,也引發了二千多年來人們對他的贊美和惋惜: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力拔山兮氣蓋世。”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項羽的個人作戰能力,在整個中國曆史上,也是排得上号的。拿我們最熟悉的三國武将來比較,項羽完全可以問鼎群雄之首,就算是三國單挑王呂布,在項羽面前也得甘拜下風。
呂布名聲很大,但武力并沒有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這也導緻他死後,很多武将也敢以“不下呂布之勇”自居。
項羽就不同了,後世也從來沒人聽過,有人敢稱自己“不下項羽之勇”
項羽的勇,不是吹出來的,是幹出來的,早在起兵之初,他一個人就幹掉了殷通百十号人,殺到後來,士兵看到他都哆哆嗦嗦的,不敢靠前。
其他人見到呂布,雖然知道他強,但自己還是蠢蠢欲動,想試一下,但見到項羽,想試一下的勇氣都沒有。即使到最後,項羽烏江自刎,也是連殺數人之後,自己結果了自己。
這種氣勢和壓迫感,真不是一般的武将所具備的!
項羽的個人戰力強悍,并不代表統帥能力就差,即使把他放到三國時期,其統帥能力也排在第一陣營!
遍觀整部秦末曆史,由項羽指揮的戰役,要麼就是人數少,要麼就是糧草不足,總之一直處于劣勢。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卻能做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起兵八年,打了七十多場仗,幾乎沒輸過一次。
比如巨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以十倍兵力的劣勢幹掉了秦朝精銳。比如彭城之戰,項羽三萬騎兵,半日之内擊潰劉邦五十六萬聯軍,連老爹和老婆都被項羽俘虜了。
但幾乎全勝不代表全部,項羽在垓下之戰就輸了一次,但就這麼一次,他就受不了了,以自我了斷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無法接受失敗的态度。
都說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難,項羽是一個浪漫主義色彩的英雄,他的眼中容不得一粒沙子。
除去我們曆史書上寫的,項羽推行的分封制代表着落後,劉邦推行的郡縣制代表的先進區别。
比如項羽奪得天下後,采取分封制,把自己看着順眼的、有親戚關系的、立下功的人統統分封!這一下子就封出來十九個國,隻要有人就有江湖,這些國轉眼又打成一團,反正也沒人維持秩序嘛,那就憑拳頭說話咯。
除此之外,項羽更多的失敗原因還在于其個人的性格缺陷。
項羽,看他名字就知道了,西楚霸王,霸王就是霸道的代表,這也導緻他處處以自我為中心,聽不進别人的意見。
比如他唯一的謀士範增,也就是他的亞父,一直勸他殺掉劉邦,最終被項羽猜忌之下,離去。比如曾經前來投奔他的韓信,項羽更是不把他當回事,也聽不見意見,最終将其推到了對立面。再比如那個漁夫,明明劃着船到了烏江邊,項羽更是固執得不走,最終殒命于此。
其實,早在項羽奪天下的過程中,就幹下了三件令常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這也注定,他根本坐不穩天下:
項羽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但凡小時候多讀點書,也不至于最終敗得那麼慘。沒怎麼讀過書,也不學什麼兵法,他所具備的隻有對秦國的仇恨,并随着仇恨值的增加,轉化成了武力值。
項羽的爺爺是項燕,叔叔是項粱,都是死于秦國将領手下。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山東六國複國,自然迎來了秦帝國的窮追猛打。
這其中最有戰鬥力的當屬楚國,楚國厲害是厲害,但是跟王離和章邯的大軍比起來,也是不行,項粱都戰死了。就在秦軍形成合圍,即将碾壓困守在巨鹿的聯軍時候,項羽站了出來,并實施了曆史上著名以少勝多的巨鹿之戰,并演化成一個成語叫“破釜沉舟”。
項羽一戰成名!
後面的對秦戰争基本就是摧枯拉朽了,這也造成了項羽的狂妄性格。進軍鹹陽之後,立馬把先行一步到達的劉邦喊過來:你以為先入鹹陽就能稱王啊,你還嫩點,識相點快卷鋪蓋走人!
而劉邦二話不敢說,收拾東西就跑了。
其實,項羽除了狂妄以外,對待秦國他是充滿着不自信,或者說恐懼,甚至懷疑他的力量爆發,正是這種恐懼在作怪!
正因如此,他幹了這麼三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第一件事,章邯帶着二十萬人向他投降,這個舉動本來是善意之舉,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可項羽可好,一看投降了,挺好,那就全殺了吧,于是這二十萬人就被坑殺了。
要知道章邯這二十萬大軍,并非是秦國土生土長的精銳士兵,而是從六國征發來的囚徒和民工。項羽就算對秦國有恨,也應該篩選一下,有針對性地殺啊?
有人說,可能他學秦将白起,當年他不是坑殺了四十萬趙國降卒嗎。秦國那時候殺降卒有震懾其他國家的作用,也為了一勞永逸幹掉趙國精銳,消耗趙國國力的原因。在大局已定的前提下,項羽殺掉這二十萬降兵,實在是讓人想不通。
即使那些不肯投降的城池被攻破後,項羽也是濫殺無赦,比如襄城屠城,坑殺平民,男女老少一個不留。再比如城陽屠城,理由是城裡百姓幫助秦軍抵抗,也是一個不留。後來破了齊國後,項羽又玩屠城,硬是把本已投降的齊國再次給逼反了。
由此可見,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在項羽身上看不到保境安民的可能性,人們也看不到希望。
第二件事,就是秦國最後一任帝王子嬰的下場了,子嬰也并非秦始皇的兒子,因為秦始皇的兒子已經被二世胡亥殺光了。
子嬰是一個比較賢明的王,當年胡亥濫殺無辜的時候,他還跳出來阻止,比如蒙恬和蒙毅被殺,他就據理力争一番,可惜沒有成功。後來胡亥被趙高逼殺,本來趙高想自立為帝,但滿朝文武并不贊同,無奈之下立子嬰為秦王。之所以沒能稱帝,是因為趙高覺得六國已叛,秦國失去了控制權,而且稱帝不利于自己取而代之。
子嬰很厲害,即位第五天就誅殺了趙高,由此可見,此人還算是得秦國民心的。
劉邦進入鹹陽後,子嬰也沒有抵抗,直接帶着傳國玉玺出城投降了。樊哙曾建議劉邦殺掉他,但被訓斥了一頓,劉邦不僅沒殺子嬰,倆人的關系還曾一度交好,經常在一起聊天什麼的,劉邦甚至提出以後子嬰仍然可以當秦王。
可是好景不長,項羽大軍到了,二話不說,立馬處死了子嬰,處死也就罷了,還選擇了相當殘忍的腰斬。就是把人從中間切兩半,這樣的話,人一開始死不了,會經受一番痛苦後才會慢慢死去,非常殘忍。
項羽此舉,一下子寒了整個秦國百姓的心,若真要處死子嬰,本來一杯毒酒,一條白绫就能解決的問題,項羽卻非要搞得這麼殘忍。
第三件事,則是項羽的火燒鹹陽,在他骨子裡,是瞧不起除了楚國人以外的其他人的,也根本就沒胸懷天下。
在這方面,他甚至都比不上李自成,項羽大軍的所到之處,燒殺搶掠,根本就沒想過保境安民。他能想到的就是把全國的财富都搬到楚國去,像“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就是說的他。
按照普通人的想法,大軍已經進入鹹陽,鹹陽可是全國的财富中心,又有那麼多雄偉的建築。現在要坐天下,要當皇帝,當然不能毀掉這些已經成為自己的财富。
可惜,項羽的腦回路總是那麼特别,一把大火燒了鹹陽,我們讀書時候學的《阿房宮賦》就是描述的阿房宮被燒前的場景。大火可是足足燒了三個月,這得讓多少人惋惜,又有多少人會覺得項羽精神有問題?
當然也不是沒人勸過他,當時有個儒生叫韓生,他就來勸說項羽,你以後要當皇帝的,你燒皇城幹嘛?
項羽是什麼人啊,我們前面也講過了,他根本就不會聽别人的意見。要想别人沒意見,去試圖說服對方太麻煩,不如殺了他,這樣不就沒意見了嗎?
就這樣,項羽叫人把韓生扔鍋裡,給活活煮死了……
這麼一個自私自利自負,還聽不得别人勸的西楚霸王項羽,他最終輸給劉邦,太正常不過了。就算是沒有劉邦,他一樣坐不穩江山啊,因為他壓根就沒想過坐穩江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