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屬廣溫變溫型食用菌,适宜一年四季栽培。根據平菇的市場需求,一般以夏季、秋季、冬季生産為主。春季平菇一般生産較少,因為随着氣溫的逐步升高和其他蔬菜的大量上市,其價格較低。
文章來源:養蜂能手
栽培原料
用于平菇栽培的原料比較廣泛,傳統的栽培主料有棉籽売,玉米芯、木屑、廢棉等,輔料有麥麸、米糠、石灰粉等。
【注意】
為節約原料成本,可利用木糖渣、酒糟、中藥渣等原料栽培平菇,但要注意用石灰調整原料的pH至9~10,栽培方式采用熟料栽培。
栽培設施
平菇栽培可采用陽畦、塑料棚、半地下式溫室、淺溝式日光溫室和簡易日光溫室栽培。
生産中較常見的為簡易半地下菇棚,造棚場地的土質必須是黏土或壤土,以黏土最好,沙壤土不适于建造半地下菇棚。菇棚四周必須挖排水溝,以防夏季積水灌入棚内。菇棚寬度不可過大,以免造成坍塌。夏季高溫栽培平菇時,可在林間建設簡易菇棚。
參考配方
【提示】
拌料步驟
将麸皮、石膏、石灰粉依次撒在棉籽殼堆上混拌均勻(棉籽売需提前預濕),接着加入所需的水,使含水量達60%左右。拌料力求“三均勻”,即主料與輔料混合均勻、水分均勻、酸堿度均勻。
簡易檢測含水量的方法:手掌用力握料,指縫間有水但不滴下,掌中料能成團為含水量合适。若水珠成串滴下,表明太濕。一般“甯幹勿濕含水量太大不僅會導緻發菌慢,而且易污染雜菌。
培養料處理和接種步驟
1、生料栽培
培養料拌均勻後直接裝袋、接種,秋冬季可采用(25~30)厘米x(45-50)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菌袋,夏季高溫季節采用(18-20)厘米x(40~45)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菌袋。其優點是原料不需任何處理,操作簡單易行,缺點是菌種用量大(尤其是高溫季節用量在15%左右)。裝袋一般采用“4層菌種3層料”的方式。
2、發酵料栽培
将拌好的培養料堆成底寬2米、高1米長度不限的長形堆。起堆要松,要将培養料抖松後上堆,表面稍壓平後,在料堆上每隔0.5米從上到下打直徑為5~10厘米的透氣孔圖3-20袋内4層,呈“品”字形均勻分布,以改善料堆的透氣性。待溫度自然上升至60℃以上後,保持24小時,然後進行第1次翻堆,翻堆時要把表層及邊緣料翻到中間,中間料翻到表面,稍壓平,插人溫度計;再升溫到60℃以上,保持24小時,然後進行第2次翻堆,如此進行3~5次翻堆,即可進行裝袋接種。
生料栽培和發酵料栽培都需要有氧發菌,可以采用微氣孔發菌(裝袋後用細鐵絲在每層菌種上打6~8個做孔)或菌袋打孔發菌(用直徑為3厘米左右的木棒在料中央打1個孔,貫穿兩頭)2種方式進行發菌。
3、熟料栽培
熟料栽培平菇一般在高溫季節或者采用特殊原料(如木屑、酒糟、木糖醇渣、食品工業廢渣、污染料、菌糠等)時采用,裝袋後的培養料進行常壓滅菌後接種、發菌。常壓滅菌分為蒸汽爐和蒸汽滅菌池兩部分。滅菌時為了提高滅菌效果和降低污染率,最好用塑料筐或小鐵筐盛菌袋進行滅菌,滅菌原則是“攻頭、保尾、控中間”,即在3~4小時内使鍋中下部溫度快速上升至100℃,維持8~10小時,快結束時,大火猛攻一陣,再焖5~6小時出鍋。把滅菌後的栽培袋搬到冷卻室内或接種室内,晾幹料袋表面的水分。
待料袋内溫度降至30℃時方可接種,接種前先按常規消毒方法将塑料接種帳滅菌形成無菌室,待氣味散盡後進行接種。
發菌管理
菌袋移人發菌場地前,要對發菌場地進行處理,以防止雜菌污染、害蟲危害。對于室外發菌場所,在整平地面後,撒施石灰粉或噴酒石灰漿進行殺菌驅蟲;對于室内(大棚)發菌場所。
可采用氣霧消毒劑、撒施石灰、噴施高效氯氰菊酯的方法殺菌、驅蟲。平菇發菌期适宜菌絲生長的料溫在26℃左右,最高不超過32℃,最低不低于15℃。若料溫長時間高于35℃,便會造成“燒菌”,即菌袋内的菌絲因高溫而被燒壞。菌袋上下左右垛間應多放幾支溫度計,不僅要看房内或棚内溫度,而且要回看菌袋垛間溫度。氣溫高時應倒垛,菌袋呈“井”字形排放,并降低菌袋層數。結合環境調控,進行料袋翻堆和雜菌感染檢查。翻堆檢查時,上下内外的料袋交換位置,使培堆、倒梁養料發菌一緻,便于管理。
出菇管理
1、出菇方式
(1)立式出菇
采用把菌袋疊放5~6層出菇的方式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2)覆土出菇
在栽培棚内,每隔50厘米挖寬100~120厘米、深40厘米的畦溝、灌足底水,待水滲幹後撒一層石灰粉,把菌袋全部脫去,卧排在畦内,菌袋間留2~3厘米的縫隙,用營養土填實,上覆3厘米左右的菜田土,然後往畦内灌水,等水滲下後用幹土抹嚴土縫,防止縫間或底部出菇。覆土栽培隻在菇潮間期進行灌水,其餘時間不噴水、不灌水,這樣菇體較幹浄。
(3)泥牆式栽培
菌牆由菌袋和肥土(或營養土)交疊堆成,能方便地進行水分管理,擴大出菇空間。先将出菇場地整平,将菌袋底部塑料袋剝去,露出尾端的菌塊,以尾端向内,平行排列在土更上。袋與袋之間留2~3厘米空隙,每排完一層菌袋,鋪蓋一層肥土或營養土,厚2-4厘米。若層與層、袋與袋間的土太少,容易燒垛。最上一層的頂部覆土層要厚,并在菌牆中心線上留一條淺溝,用于補充水分和施用營養液,以保持菌牆覆土呈濕潤态,用來平衡培養料内的水分和營養。泥牆式栽培要注意,上下菌袋不要對齊,否則影響菇型。
【注意】一個菌牆一天内壘2~3層,第2天泥牆沉降後再壘以防倒牆;上下層菌袋的擺放呈“品”字形,不能對齊以擴大出菇面積,保持朵型。
2、不同發育時期管理
(1)原基期
當菌絲開始扭結時,就要增光(三分陽,七分陰)、增濕、降溫至15℃左右,拉大溫差,促使原基分化形成,順利進入桑葚期。
(2)桑葚期
當原基菌絲團表面出現小米粒大小的半球體,色澤增深時,即進入桑葚期。為使大部分原基能形成菇片,應采取保濕措施,向空中噴霧,但要勤噴、少噴,不能把水直接噴向料面,主要是增加空氣濕度。
(3)珊瑚期
此時為菇柄形成時期,管理主要是通風、增光、保濕。珊瑚期以前的發育時期嚴禁向子實體直接噴水,尤其是冬天,否則易造成死菇;必須噴水時,要把噴頭朝上,使水呈霧狀自由落下。噴水後要及時通風,至菇體表面無水膜為宜。
(4)成型期
此期是平菇子實體發育最旺盛的時期,要求溫度适宜,増加濕度,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濕度不能忽高忽低。
(5)初熟期
一般從菇蕾出現到初熟期需5~8天,條件适宜時需2~3天,這時菇體組織緊密,重量最大,是最佳采收時期。此期是平菇子實體需水量最大的時期。
(6)成熟期
商品菇一般在初熟期采收,此期有大量孢子散發,進菇房前,要先打開門窗,再噴水排氣,促使孢子随水降落或排出。
最後采收步驟
當菇蓋充分展開,顔色由深逐漸變淺,下凹部分白色,毛狀物開始出現,孢子尚未反射時,即可采收、裝筐運輸。
【原創實踐内容分享,請點擊右上角關注“養蜂能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