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出現一批宣稱可以排毒、美容、養顔的中成藥,而且大都沒有标注不良反應,許多消費者卻盲目買進長期服用。專家指出,養顔類藥品、特别是含有大黃、芒硝等配方的中成藥,消費者切不可無病買來保健美容,否則可能損害身體健康,起到相反的作用。
久服引發黑腸病腎結石等
據第一軍醫大學珠江醫院中醫科副主任孔炳耀介紹,近來醫院查出因長期服用養顔類中成藥而導緻的藥物性腸炎患者,這些養顔類中藥大都含有大黃等主要配方,而大黃性味苦寒,不宜久服,否則不但損傷脾胃,還可引發黑腸病、腎結石、膀胱結石等病症。
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教授周誠說,國外對大黃的使用要求很嚴格。德國聯邦藥物和醫療用品研究所規定,含大黃屬(大黃根)等植物藥的生藥、生藥配制品及提取物,隻能短期用于便秘,而不能用來助消化、淨血、減輕體重等,連續服用不得超過1~2周。
隻能短期治便秘不能淨血
一些醫生、專家建議,應從以下幾方面提高對養顔類中成藥的認識和警惕:
中藥不能像食品一樣長期服
一是養顔類中成藥一般未标注不良反應或毒副作用。越來越多的案例和事實說明,中藥也有不良反應,但一些企業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慮,往往不在藥品包裝或說明書上标明不良反應,有些甚至連安全用藥劑量、療程都避而不談。有些中成藥産品甚至在沒有任何實驗數據的基礎上,大膽地在藥品包裝上打上“常服有益健康”的字樣。
二是企業有過度宣傳行為。養顔類中成藥大都有通便、潤腸、排毒等基本功能,但一些企業模糊藥品的使用範圍,在美容保健、養顔駐顔方面閃爍其辭,做缺乏科學依據的推測和延伸,誤導消費者。
三是中藥監管工作存在漏洞。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要求,中藥說明書也要列出不良反應,但同時指出,若有些項目缺乏可靠的試驗數據,則可不寫,說明書中不再保留該項标題。而同年出台的《藥品管理法》則規定,标簽或說明書必須标注藥品的适應症、禁忌、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等内容。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中藥功效的不确定性和做藥理試驗所需的周期比較長,常常出現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寬進寬出”的情形。
四是一些人迷信中藥養顔的說法。專家指出,對此不能一概而論,要看中成藥的具體配方,對症使用。俗話說,“是藥三分毒”,中藥也不能像食品一樣長期服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