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發病機理複雜,與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及其受體不敏感、胰高血糖素過高、遺傳、過食、少動、垂體-腎上腺軸亢進等有關,屬代謝内分泌疾患。我親身體驗其治療必須采取綜合措施,權衡利弊,精心調理。
飲食胖人要節食,以減輕胰β細胞負荷。有“三多一少”症狀時,應嚴格飲食療法,這也關系到藥物的療效。我采用“東方食譜”,即碳水化合物占60%-70%,低脂肪、中蛋白的飲食結構。限制總熱量,日用主食5―6兩、雞蛋1-2枚、魚、牛、羊肉适度,多吃豆制品、粗糧及青菜等。早晨堅持喝鮮奶,少吃瓜果,不吃葡萄,可服用蜂蜜、蜂王漿。午餐後有尿糖(+-++)不必緊張,隻要空腹血糖接近正常,血脂亦随之正常。藥物治療應采取小劑量,避免為了尿糖全消而使用大量藥物。
胰島素堪稱Ⅰ型糖尿病患者的救星。然而,體重達标的Ⅱ型患者,沒有心腦血管、腎、眼并發症或酮症時,不必使用胰島素。我隻口服降糖藥:①消渴丸。主要含優降糖,作用于β細胞,促進胰島素分泌,且能刺激其受體敏感性。作用較D-860強100倍,口服30分鐘起效,持續16-24小時。應注意低血糖反應。達美康、美吡達、糖适平等磺脲類我都未用。②二甲雙肌。近年來我每次用O.25克,每日1―2次,作用是增加肌肉利用葡萄糖。雖然我午後尿糖問題不易解決,亦末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我認為午後一過性尿糖妨礙不大,不必用大劑量藥物來控制。服藥注意其作用時間應與餐後血糖高峰值同步一緻。
運動運動能促進血液中葡萄糖和脂肪酸的利用,又能減少極低密度脂蛋白,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很有益處。前述我多年常做的各種活動,老年糖尿病病人也多能做到。像我這把年紀,病程又長,心、腦、肌、神經血管已有損害的,若進行“處方運動鍛煉”就不容易了。我每周練兩次單人羽毛球擊打,每次40-50分鐘,心率超過了170減年齡的限度,但室早反而減少,肌肉反而豐滿未消耗。我的體會是用進廢退,不超負荷難以達到運動療法的目的。
神經心理下視丘-垂體-腎上腺軸受控于大腦皮質,交感神經緊張能加重糖尿病病情,而恬靜安詳的平衡心态有利于糖尿病病人康複。
總之,糖尿病病人應選“東方食譜”,藥物一種有效則不選兩種,用小劑量以留有用藥餘地。生命在于運動,“神經内分泌内環境反饋平衡”能增加代謝、增強免疫、促進修複與再建,這是維持健康、消除疾病的極重要的自然功能。千萬不要信什麼“法輪”、“神”、“氣”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