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于過敏性疾病,是皮膚黏膜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其特征為搔癢性風團,随起随消,消退後不留痕迹,成人和兒童均可發病。
首先皮膚有奇癢感,抓之迅速出現大小不等的風團,可自米粒至手掌大。常見者為指甲或五分硬币大小,略高起于周圍的皮膚,開展時損害較稀疏,顔色周圍稍紅,中間稍白,境界清晰,通常為圓形和橢圓形,向周圍擴散,可以彼此融合成片。表現為不規則的地圖狀,能泛發全身。
其皮疹1日之内可發作數次,每次發作快,消失快,最長不超過24小時都可自行消退,消退後不留任何痕迹,皮膚對外界物理刺激特别敏感,用指甲劃其皮膚,瞬時局部呈現風團樣劃痕,亦稱皮膚劃痕試驗陽性。本病亦可發于胃腸道,引起急性腹痛嘔吐,腹瀉,有時合并發熱,白細胞升高等。兒童更易合并感染發熱,若反複發作,持續3月以上,即為慢性荨麻疹。
現代醫學認為病因多為先天性,過敏性體質,誘因如花粉、灰塵、羽毛或動物蛋白性食物魚、蝦、蟹、蛋等,此外,腸道寄生蟲和胃腸功能障礙亦可誘發本病。
中醫認為腠理不密,汗出受風,正邪相搏,瘀膚發疹,日久化熱,傷及陰液,氣虛血虧,久病不愈,而成慢性。中醫分型為風寒外襲型,風熱乘肺型、熱毒熾盛型、沖任失調型,心脾兩虛型等。屬于中醫“隐疹”、“風瘩瘤”、“風疹塊”範疇。
神阙穴治療荨麻疹
耿某,女,36歲,工人,于1988年8月3日就診。急性荨麻疹,病程7天。全身呈花斑樣散在型風疹塊,瘙癢難忍,7天前曾吃魚蝦,加雨淋受凍,曾用抗組胺類、激素藥物治療,未能控制,由本院皮膚科轉來我科。
取神阙穴火罐治療一次,當晚瘙癢減輕,經二次治療疹塊及瘙癢消失。三次治療後痊愈,8月24日随訪未再複發。
治療方法:患者平卧,常規消毒神阙穴,用快速閃火法,迅速将火罐扣在神阙穴上,5~10分鐘拔一次,連拔三次,每日一次,拔罐局部愈血瘀顯著,或起水泡者,效果愈佳,若起水泡,用消毒針頭挑破,塗以龍膽紫藥水,用消毒紗布裹定,防止感染。
按:荨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祖國醫學稱為“瘾疹”。如《素問•四時刺逆從論》有“少陽有餘,病皮痹隐疹”。《諸病源候論》載“邪氣客于皮膚,複逢風寒相折,則起風瘙隐疹”。發病時皮膚出現鮮紅色或蒼白色水團,時隐時現,多因衛氣不固,肌腠不密,風、寒、實熱阻滞經絡肌腠之間所緻。可因食物、藥物、生物制品,外界冷熱刺激等因素誘發的一種變态反應性疾病。
神阙穴有“臍中”、“氣舍”、“下丹田”之稱。它有溫陽固脫,健運脾胃的作用,《針灸甲乙經》早有記載,“臍中,神阙穴也,一名氣舍,禁不可刺,刺之令人惡瘍潰矢出者,死不活,灸三壯”。《針灸聚英》載:“主中風不醒,久冷溲利不止,腸鳴,腹痛,脫肛,角弓反張”等。近年來,經過臨床實踐,不但此穴有美容,抗衰老,灸臍中還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湖北谷城縣人民醫院劉光榮)
程某,男,47歲,工人,1991年2月20日就診。患者患風疹已3年餘,時隐時現,遇風則重,經多方治療無效,邀餘診治。症見白疹遍布全身,面部及腹部尤甚,成片成塊,奇癢難忍,舌尖紅,苔黃,脈浮數。
取神阙穴拔罐,第一罐停留5分鐘起罐,稍停片刻,再拔第二罐,起罐治畢。每日1次,每次拔2罐。二診時,面部、腹部風疹已明顯消退;三診時,諸疹全部消失,病愈。為鞏固療效又拔一次。治療期間,未用他法治療,随訪4個月,未再複發。
按:本患屬風熱與氣血相搏于肌表所緻,因“肺主皮毛”,取任脈神阙穴,以通調一身之陰氣,洩血中之邪熱,用拔罐法,可使其局部充血,以祛風活血,而達到消腫止癢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