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們聽過酒駕、疲勞駕駛,但可聽過“藥駕”麼?藥駕顧名思義就是吃完藥之後駕駛,那藥駕有什麼危害呢?一些名貴的中藥材如何保存才好呢?
驚 吃了什麼藥不能開車
着名音樂人高曉松因醉駕肇事獲刑,讓公衆更清楚了酒後駕車、疲勞駕駛是引起車禍的重要原因,但誘發車禍的另一隐患——“藥駕”卻往往被人們所忽略。那麼“藥駕”的危害有哪些?吃過哪些藥後不能開車?
所謂“藥駕”,是指開車人服用了某些藥物後駕車出行。國外一份有關緻命性交通事故中用藥情況的調查表明,在用藥後駕車的人群中,服用抗抑郁藥物和鎮靜劑後駕車造成的事故率高達97%,而飲酒後駕車的事故率是87%。藥後駕車司機發生交通事故的要比未服藥正常狀态下開車的司機高出許多倍。國内一份資料顯示,藥後駕車事故占整個交通事故10%左右。可見“藥駕”很危險。
衆所周知,精神藥品或麻醉藥品是藥後駕車危害最大的,我國對這兩類藥品實行特殊管理,一般人是很難接觸到的。而那些易得、含有某些影響駕駛成分的常用藥卻往往容易忽視。例如服用感冒藥後會使人頭暈、嗜睡、倦怠、大腦思維遲鈍等,使人的本能反射動作時間延長,動作協調能力下降,“手腳不聽使喚”從而無法正常控制油門、刹車等;服用鎮咳、鎮痛藥後司機的視力、聽力減退,不能正确分辨道路上的斑馬線、岔路口、紅綠燈以及其他車輛和行人,從而導緻判斷失誤。那麼,還有哪些藥物會影響司機安全駕車呢?
抗組胺藥
治療感冒也會用抗組胺藥,因為感冒初期的主要症狀是變态反應(即過敏),感冒病毒刺激機體釋放出組(織)胺,造成流涕、咳嗽、痰多等症狀。目前在抗感冒藥物中應用最多的是起效較快的撲爾敏,就是第一代抗組胺藥,其主要不良反應有嗜睡、困倦、視力模糊、頭痛等,會影響駕駛。含抗組胺的藥物還有感冒清膠囊、感冒清片、鼻炎康片、維C銀翹片、速效感冒膠囊等。
鎮咳、鎮痛藥
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藥會導緻服用者視覺障礙和突然疲倦,有些止痛藥還會引起感覺功能紊亂。其他鎮咳藥,如“咳必清”、 “咳快好”等,也是中樞性鎮咳藥,有緻疲勞倦睡作用,可能影響到思維與操作的敏捷性。
含有鴉片、嗎啡、鹽酸古堿的鎮痛藥作用于中樞神經,會産生幻覺、精神松怠、平衡感喪失等。而安定、氯硝安定、佳靜安定、苯巴比妥等鎮靜催眠藥物,對中樞神經系統有廣泛的抑制作用。
抗精神病藥
如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是一種抗抑郁藥,由于服用該藥會削弱患者的注意力和反應力,所以服用該藥的患者不得開車或操作危險的機器。
鹽酸多塞平片是一種抗抑郁藥,由于服用該藥會出現嗜睡、多汗、口幹、震顫、眩暈、視物模糊、排尿困難、便秘等不良反應,所以用藥期間不宜駕駛車船、操作機械或高空作業。
阿普唑侖片是一種抗焦慮藥,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嗜睡、頭昏、乏力等,大劑量使用偶見共濟失調、震顫、尿潴留、黃疸等不良反應,因此用藥期間不宜駕駛車船、操作機械或高空作業。
丙戊酸鈉緩釋片和卡馬西平片屬于抗癫痫藥,服用這兩種藥有可能出現嗜睡的不良反應,所以駕駛員應慎用。
抗變态反應藥
苯海拉明片、馬來酸氯苯那敏片(撲爾敏)、鹽酸賽庚啶片等抗組胺藥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頭暈、頭昏、惡心、嘔吐、食欲缺乏及嗜睡等,所以用藥期間不宜駕駛車船、操作機械或高空作業。
降壓和降糖藥
降壓藥和降糖藥對駕駛的影響,與對神經系統有影響的藥物有本質上的不同。
降壓藥如心得安、利血平、硝苯地平等有引起嗜睡、頭痛、眩暈和低血壓反應等,不利于駕駛安全。
各類降糖藥物都具有引起低血糖反應的潛力,但以胰島素和磺酰脲類多見。若在饑餓狀态下用藥更容易出現問題。如果降糖藥選用不當還也可能出現藥物性低血糖反應,如心悸、頭暈、多汗、虛脫等,影響駕車安全。
抗心絞痛藥
服用心得安、慢心律等抗心絞痛藥,常有頭痛、眼花、耳鳴和低血壓等不良反應,服用劑量過大還可能會出現心動過緩、傳導阻滞,甚至低血壓昏厥等不良反應,故駕車時慎用。
抗菌藥
使用慶大黴素、鍊黴素、卡那黴素等氨基糖苷類抗菌藥,常有頭痛、耳鳴、耳聾、視物不清、顫抖等不良反應,故駕車時慎用。
保健品
某些保健品中的褪黑素對神經中樞有抑制作用;中藥天麻也含有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的天麻素,該成分具有顯着的鎮靜催眠作用;人參、西洋參制劑有明顯的抗疲勞作用,但大劑量長期使用時容易出現心跳加快、煩躁不安、頭痛,甚至意識混亂等神經系統症狀。所以,駕駛人員在行車疲勞時應注意中途停車休息,而不要過分相信提神醒腦藥物的功效。
為了避免服藥後發生交通事故,大家在生病服藥期間最好不要駕車。如果生病了必須服藥,那您看病時應主動向醫生表明 “我是司機” 的身份,或“我馬上就要開車”的提示,請醫生盡量避免使用會對駕駛員産生不良影響的藥物。無論是醫生開的藥還是您自己去藥店買的藥,一定别忘了仔細閱讀藥品的說明書,牢記“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嚴格遵醫囑服藥。另外,對已知有不良反應,但不得不吃的藥,要在開車前4小時服用,等身體沒有出現不良反應後再開車上路。
科學補碘 健康一生
今年我國“防治碘缺乏病日”主題是“科學補碘,健康一生。”補碘的最好方法是食用碘鹽。由于近年來甲狀腺疾病被發現的比較多,有些人士對食用碘鹽提出疑問,對此,有關部門和業務人員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衛生部不久前發布了《食用鹽碘含量》标準,在此對群衆普遍關心的問題進行簡要的解答。
服碘鹽會導緻甲狀腺疾病發病率提高嗎
近年來,被發現患甲狀腺疾病的人增多,但這與目前更多的人接受甲狀腺檢查、以及甲狀腺B超等先進技術的運用有關,體檢與先進技術的應用使甲狀腺疾病的發現率、确診率提高了。此外,甲狀腺疾病的發病本身與多種因素有關,并不能說食用碘鹽會增加甲狀腺疾病,相反有些甲狀腺疾病的發生與缺碘有關,補碘可以減少甲狀腺疾病的發生。
國家為什麼調整食用碘含量
我國已對食鹽碘含量進行過2次調整,這是第3次調整,以後依然還有可能調整,每次調整都是依據全國碘缺乏病監測結果。《食用鹽碘含量》标準制定原則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科學補碘。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确定碘鹽中的碘含量,使人群碘營養處于适宜水平。
《食用鹽碘含量》标準與原來标準有何不同
《食用鹽碘含量》标準與原來标準相比主要有3點不同:
1碘鹽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計)由原來的加工水平35mg/kg下調至産品水平20 mg/kg ~30mg/kg。
2縮小了食用鹽中碘含量均勻度的的允許波動範圍,由原來的35mg/kg±15mg/kg(相當于±43%)調整為所選食用鹽碘含量平均水平±30%。(新标準食鹽含碘量更加均勻)
3新标準中的食用鹽碘含量可以選擇20mg/kg、25mg/kg、和30 mg/kg三種加碘水平,各省(區、市)可結合病區類型、居民飲用水碘含量、飲食習慣,以及孕婦、哺乳期婦女等特需人群的碘營養狀況,以省(區、市)為單位供應一種、兩種或三種碘含量的食鹽。
為什麼要因地制宜調整鹽碘含量
碘缺乏病監測數據顯示,我國幅員遼闊,食鹽攝入量區别較大,多年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因此不同地區人群尿碘水平高低不一,統一的一種鹽碘含量标準不能滿足和适應上述變化,已經不可能讓所有人的尿碘水平都處于适宜水平。為此,《食用鹽碘含量》标準允許各省(區、市)自行确定鹽碘含量平均水平,使人群尿碘含量較高的地區回歸适宜水平。
實現消除碘缺乏病後還需繼續食用碘鹽嗎
目前,我國雖然實現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階段目标,但是碘缺乏危害是自然環境缺碘造成,而自然環境缺碘狀況是不能改變的。如果我們不食用碘鹽,人們又會因攝入碘不足而受到碘缺乏危害。為此,我們要世世代代食用碘鹽。
什麼是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環境碘缺乏造成機體碘營養不良所表現的一組疾病的總稱。它主要損傷嬰幼兒的腦發育而影響人口素質,包括地方性甲狀腺腫、克汀病(以癡呆、矮小、聾、啞、癱瘓為主要臨床特征)和亞克汀病(以智力低下為主要臨床特征)、單純性聾啞、胎兒流産、早産、死産和先天畸形等。它實質上屬于微營養素營養不良,與維生素A缺乏、缺鐵性貧血并列為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國際組織重點防治、限期消除的三大微營養素營養不良疾病。碘缺乏病主要發生于特定的碘缺乏地理環境,具有明顯的地方性,在我國被列為重點地方病之一。由于我國碘缺乏地區分布廣泛、受害人群衆多、危害嚴重,已從一個單一的疾病問題上升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國家限期消除的重大疾病之一。
碘缺乏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環境缺碘,使機體攝入碘不足所緻的一系列損害,除地方性甲狀腺腫和地方性克汀病兩種典型表現外,最主要的危害是缺碘影響胎兒的腦發育,導緻兒童的智力和體格發育遲滞或永久性障礙,造成病區人群的智能損害。缺碘也可導緻流産、死産、先天畸形和新生兒死亡率增高等,婦女和兒童是碘缺乏最主要的受害者。
自然環境為什麼會缺碘
自然環境缺碘是指土壤和水含碘不足。自然環境缺碘主要有三種原因:第一,大約在第四紀冰川期,由于冰川溶化,冰水沖刷,将富碘的成熟土壤大量沖走。而由岩石形成的新土壤,其碘含量僅為原成熟土壤的四分之一,這就造成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環境碘缺乏,也是自然環境碘缺乏的主要原因。第二,洪水泛濫緻使局部地區土壤中的碘連同土壤被沖走而加重碘缺乏。第三,生态因素。由于植被破壞,土壤表面被風、沙、雨水、河流帶走,緻使土壤表面裸露,造成碘被淋濾并大量丢失,這種現象在山區更加明顯。
為什麼說食鹽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好方法
碘缺乏病預防控制的根本措施就是補碘。正常成人每日需要的供碘量約為150微克,人體對碘的儲存能力有限。由于自然環境缺碘是長期存在的,因此補碘應遵循長期、微量、日常和生活化原則。食鹽是人體的每日所需,符合長期、微量、日常和方便的原則。人類經過近一百年的探索和實踐證明,食鹽加碘具有安全、有效、簡單、易行、價廉、能夠長期堅持食用的優勢,成為補碘的最佳途徑。
哪些人不宜吃碘鹽
雖然補碘非常重要,但也有一些人不能補碘,主要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等甲狀腺疾病患者中的少數人,因治療需要遵醫囑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鹽。生活在高碘地區的居民,他們每天從食物和飲用水中已經得到了較高劑量的碘,這部分人群也不宜食用碘鹽。
各地按照國家規定合理增設不加碘食鹽專櫃,方便甲狀腺疾病患者購買不加碘食鹽。
名貴藥材 保存得法
通風、陰涼、幹燥處保存,這是一般人對中草藥存放的認識。但在雨水多且下雨時間長的環境下,靠自然幹燥儲存顯得不太“現實”,因此,要學習些保存名貴藥材的方法。
鹿茸:大米壓身、花椒為鄰方可長久保存
作為中藥材飲片之一,鹿茸含有不少水分。如果外界環境溫、濕度稍“不對勁”,空氣中的“黴孢子”就會掉落在鹿茸表面,然後會吸收鹿茸裡的營養成分和水分,繼而開始發芽,菌孢變成菌絲,鹿茸的營養也會因此遭到嚴重破壞。
有個“古老”但“管用”的竅門就是:把鹿茸用獨立密封袋或防潮紙包好之後,埋在米下面,讓大米長年四季把它壓着,需要用時再取出來。過去家庭裡有大米缸,将鹿茸放米缸底再合适不過,因為米是可以很好地吸潮的。鹿茸的另一大害就是蟲害。可将鹿茸獨立包裝密封,然後讓花椒做它的“鄰居”。花椒味道濃烈,蟲害就難以近其身旁。
蟲草:無論如何保存,放得越久藥效越弱
蟲草滋陰,十分名貴,可用于日常煲湯、調養。平時,蟲草最好保存在通風、涼爽、幹燥、溫度25℃以下的環境中。蟲草隻要受潮就會“化苗”,“化苗”的直接後果就是蟲草成了“空殼”,那就非常麻煩了,質量、藥效肯定大打折扣。如果用手一捏,蟲草裡面空空如也,徹底幹癟了,這時必須馬上拿到太陽下暴曬,如果有條件,最好進行微微烘烤。
蟲草如果生蟲不是很厲害,還是可以繼續使用的,但最好能用篩具篩去蟲體、蟲屑等廢棄物,然後晾曬。如果量大或者需要放置較長時間,最好在放蟲草的地方放一些矽膠之類的幹燥劑。但不管怎麼樣保存,蟲草都應盡快食用,保存時間越長,藥效必然越低。
西洋參:用棕色玻璃瓶保存可抗氧化
西洋參易受潮,味道濃郁,容易串味、走味。存放西洋參最好選擇瓶蓋有膠皮内墊的玻璃瓶,膠皮内墊可以很好地密閉封口,瓶子最好是棕色的,因為可以抗氧化,如果是淺色瓶子,可能下次取出西洋參時,參的顔色已經變深了。玻璃瓶務必洗淨晾幹,确保幹燥。把西洋參用紙包好放入瓶子以後,有條件的話,可以适當放入幹燥劑等,然後将瓶口加蓋密封,放入冰箱冷藏室保存,這樣可以防蟲蛀、黴變,也可以避免冰箱内物品串味,或藥味走失。
如果西洋參本身還未陰幹,應先放入冷箱冷凍櫃内,待冷凍幹燥再放入貯品櫃内。對于确已幹透的西洋參,可用塑料袋密封後置陰涼處保存,随取随用。而已生蟲的參也不是不可以采用,視程度而定。如果蟲害輕微,可以輕輕敲打除去蟲卵和蟲體等,再置陽光下暴曬,以殺死剩餘蟲卵和蟲體。
桂圓:拌蜜色不變
桂圓即龍眼的幹品,有壯陽益氣、補益心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可治療貧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經衰弱及病後、産後身體虛弱等症。但由于桂圓肉含有較多的糖類、蛋白質和脂肪,在較高溫度下或者濕氣較重的梅雨季節,非常容易生蟲或發生黴變。生活中可以将肉桂放進幹淨的容器中再加入适量的蜂蜜拌勻,密封好置于陰涼幹燥處貯存。用此法保存桂圓能安全度過兩個夏季,且色味不變,功效不減。
檢查中藥材是否保存完好
眼看、鼻聞和手摸,可以發現名貴中藥材是否保存良好,及有無産生黴變蟲變。首先應該用眼睛觀察藥材的顔色變化,如果發現發黃、變綠,就要警惕是否産生黴變。最容易看的是當歸,把當歸一掰開,很容易就能看出是不是有黴點、是不是有蟲蛀。一些名貴藥材顔色雖有變化,但藥效還有殘存,扔掉就有些可惜,此時可根據顔色等來鑒别是否能繼續采用。
中藥材大部分是味道濃郁或獨特的,像當歸、杏仁、西洋參等都是味道濃烈的中藥材,用鼻聞就能辨别出來藥味是否變淡,是否喪失藥味。有的藥材還可能出油,聞到濃烈膏油味時,也得小心藥材變質。
另外,手摸也是非常方便快捷的辨别方法。藥材表面有無蟲蛀粉末,一摸就能摸出來。還有很多藥材含油質較多,如果一摸有很多油狀物附着在藥材表面,建議最好放棄使用。還有的藥材本身十分幹燥,可是用手竟然能摸到水分和濕氣,此時就得小心其受潮。
結語:不管是藥材還是食用碘鹽都是為了讓我們可以活的更健康的一種手段,可是親們一定要掌握好“度”哦~(文章原載于《健康博覽》,刊期:2012.06,作者:江岚、毛光明;《大衆健康》,刊期:2012.07,作者:董紹軍,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