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警惕4種錯誤的吃魚方式讓美食變危食

警惕4種錯誤的吃魚方式讓美食變危食

美食 更新时间:2025-01-15 07:35:39

  警惕4種錯誤的吃魚方式讓美食變危食

  做魚的方式有很多種,蒸、炸、焖、紅燒、煮出來的魚都有很多愛好者,不過吃魚雖然好,但是也要注意它的食用方式。

  1、空腹吃魚——導緻“痛風”

  在減肥(減肥食品)風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歡隻吃菜不吃飯,空腹吃魚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這卻很可能導緻痛風發作。痛風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導緻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組織損傷的疾病。

  而絕大多數魚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攝入含嘌呤的魚肉,卻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分解,人體酸堿平衡就會失調,容易誘發痛風或加重痛風病患者的病情。

  2、吃生魚片——得“肝吸蟲病”

  很多人都喜歡生魚片的鮮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魚片對肝髒很不利,極易感染肝吸蟲病,甚至誘發肝癌。

  據營養、健康方面的專家介紹,肝吸蟲病是以肝膽病變為主的一種寄生蟲病,人通過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蟲活囊蚴的淡水魚蝦和淡水螺類被感染的幾率極高,目前我國僅在廣東省就有數以百萬計的肝吸蟲患者,其中不少人正是因為生吃魚蝦而染病。

  其臨床症狀以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肝區隐痛、肝腫大、頭暈等較為常見,嚴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變腹水,甚至死亡。

  3、活殺現吃——殘留毒素危害身體

  一般人都認為吃魚越新鮮越好,因此喜歡活殺現吃,認為這樣才能保證魚的鮮美和營養。但這實際上是一個認識誤區。無論是人工飼養的魚類或野生的魚類,體内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質。

  活殺現吃,魚體内的有毒物質往往來不及完全排除,魚身上的寄生蟲和細菌也沒有完全死亡,這些殘留毒素很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

  此外,活殺現吃的魚蛋白沒有完全分解,營養成分不充分,口感也并非最好。

  4、擅吃魚膽——解毒不成反中毒

  魚膽是一味中藥,中醫常用它來治療目赤膽痛、喉痹、惡瘡等症。

  民間也因此流傳吃魚膽可以清熱解毒、明目止咳的說法,所以盡管魚膽味苦,總有人躍躍欲試。擅吃魚膽極其危險,極易引發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專家指出,魚的膽汁中含有水溶性“鯉醇硫酸酯鈉”等具有極強毒性的毒素,這些毒素既耐熱,又不會被酒精所破壞,因而無論将魚膽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發生中毒。

  魚膽中毒發病快,病情險惡,病死率高。中毒較輕者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者會出現肝大、黃疸、肝區壓痛、少尿或無尿、腎區叩痛等症狀,如果搶救不及時,可造成肝腎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與魚膽的膽汁多少有關,因此吞食較大魚的膽更易發生中毒。

  吃魚愛好者們可要小心了,在吃魚的時候要盡量避免以上這四種方式,本來是一道美食,最後變成了緻病危食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