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關于元宵節的習俗 上海元宵節的習俗與食俗

關于元宵節的習俗 上海元宵節的習俗與食俗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4 10:54:16

  每個地方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化,而對于元宵節來說,每個地方的文化也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些關于元宵節的習俗,看看元宵節要吃什麼,上海元宵節的習俗又有哪些不同,了解一下老上海人是怎麼過元宵節的。

  很多地方元宵節都是吃湯圓或者元宵,那麼你知道上海元宵節吃什麼嗎?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元宵節吃什麼

  今天,我們一起來尋覓記憶中老上海鄉村元宵節幾段塵封的剪影:上海縣農民元宵夜食南瓜、苦草、高粱圓子,黃、綠、紅三色兆豐年;或做12隻大圓子,用手指在圓子頂端揿出潭印,蒸熟後看潭中積水多少,以蔔當年每月雨水。川沙居民元宵愛吃謝年的“收心馄饨”,入夜,寺廟前高懸七層至九層紅燈,農人手持火把走在田頭“調火龍”,唱:“花三擔,稻六石,赤米綠豆收兩石”,祝禱豐收;他們還點燃田邊茅草,俗稱“炭茅柴”。

  南彙地方家家做高粱、糯米圓子,中午包馄饨,夜裡,孩子們玩“炭茅蕩”,舉着火把繞着自家的田頭邊跑邊喊一些祝願自己家種的莊稼比别人好的話。寶山的桶形天燈别有情趣,點燃油燈,帶着人們美好的祈願冉冉飄向深邃的夜空……奉賢元宵夜,農家點燃天香蠟燭,祥瑞之光可兆豐年。此地做的湯圓大不同,花包形稱“花包圓”,稻堆形稱“稻堆圓”,寓意糧棉大豐收。崇明地方糯米繭團形狀巧,兩頭大來中間小,元宵中午,包的馄饨叫 “兜财”,下午,用筷子插上繭團,放置田頭,祈求豐收,叫作“齋田頭”。

  老上海元宵節習俗有哪些

  老上海元宵節習俗 挂紅燈

  挂紅燈是老上海元宵節的習俗,在那喜慶的夜晚,家家戶戶都挂上紅燈,孩子們更是手提彩燈,在街上玩耍。

  金山、松江地區元宵夜,有人在田間揮野火,有人把燈籠檐前挂。有人上街舞龍燈,有人出行 “串馬燈”。嘉定農家正月半吃的馄饨叫做賀年羹,又以面粉團捏成缸甏等狀蒸煮,稱為“蒸缸甏”,看 “缸甏”潭内水汽多少,蔔一年之晴雨。青浦有些人家愛吃用荠菜、油豆腐、粳米粉等做的糊塗羹,寓意太平無事糊裡糊塗過一年。

  老上海元宵節習俗 扛三姑娘

  滬郊農家有元宵節“扛三姑娘” “迎紫姑”習俗。“紫姑”俗稱“坑三姑娘”,是傳說中的“廁神”,即用一隻淘米籮,籮上插一隻銀簪,由幾個姑娘“通神”邀請田角姑娘、場角姑娘、坑三姑娘等“三姑娘”“降神”,或用淘籮或畚箕下縛一隻筷,由二人扶着,讓筷在木屑或糠秕上寫字以蔔雨水、年成及婚事等,多由婦女參加。詢問吉兇禍福,是一種迷信活動。

  老上海元宵節習俗 走三橋

  元宵夜,吳淞等地還有“走三橋”風俗,婦女結伴相行,或拖兒攜女,或挾持嬰兒衣衫走過三座大橋,認為可實現一年保平安,求生貴子,祈祝幼兒祛病消災等願望。滬地鄉村亦有“蔔流花”舊習,炊前,用糯米或玉米等投入煮沸的鍋水中,谷物爆開粉碎為末,是大好征兆!據說元宵之夜少女去觀井水會顯得更美麗,此時,天空一輪明月、皎潔如玉,地上一片燈火,良辰美時,此刻,俯視井水,希望自己能夠變得更可愛,顯現出花容月貌。

  元宵節觀燈乃舊民俗,也叫“燈節”“燈夕”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内,每到元宵節,城隍廟一帶就挂滿了彩燈,各式各樣,喜慶的不得了,有的地方還玩起了猜燈謎的遊戲。

  老上海元宵節習俗 舞龍舞獅

  元宵節大街上有舞龍燈、戲獅子等表演,龍燈分金龍、青龍、白龍。舞龍燈邊行進,邊翻滾,舞者如癡,觀者如雲。豫園元宵燈會精彩紛呈,《瀛壖雜志》記:“上元之夕,羅绮成群,管弦如沸,火樹銀花,異常璀璨,園中茗寮重敞,遊人畢集……遠近亭台,燈火多于繁星,爆竹之聲累累如貫珠不絕,借以争奇角勝。”

  這一夜,滬城内外大街深巷上,小囡低拉兔子燈、大孩高舉小紅燈,燦燦華燈,如流星閃閃,幾分神秘,恍如夢境!詩雲:“錯認瑤池卻未真,滿園花柳及時新。試燈風裡遊人集,半是嬉春半探春。”“十裡珠簾都不卷,看燈人看看燈人”。夜深,豫園九曲橋等處燃放大花筒、九龍、花蝴蝶等焰火……

  上海農村農田裡挂上一盞燈,稱做“望田燈”,預兆五谷豐登,讨個太平年成。吳淞一帶店家挂跑馬燈、魚燈等,鄉間各廟宴神,在廟門前立燈塔、架橋燈,饒有情趣。

  上海人的元宵湯圓

  據說湯圓或與唐太宗有關?相傳大将李靖率兵出征,回朝後春節已過,太宗便在上元節叫廚師用糯米做成團子,犒賞将士。這種食品後人稱為“唐元”,人們取其形狀圓圓滿滿,有合家團圓之意。

  正月十五鬧元宵,晚清秦榮光《上海縣竹枝詞·歲時》雲:“肉餡馄饨菜餡圓,竈神元夕接從天。城廂燈市尤繁盛,點塔燒香費幾千。”元宵佳食湯圓又名圓子、湯團、湯元、團子、元宵、浮圓子、糖元等,有鹹、甜多種,它和端午粽子、中秋月餅、重陽節糕、清明青團一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符号。

  上海人過元宵節的步驟是什麼

  第一步 去老字号吃最地道湯圓

  南方的湯團與北方的元宵名字有差異,做法也不同。湯團是搓出來的,而元宵是滾出來的。老街湯團久煮不爛的關鍵在于糯米分的調和,太濕則無法成型,太幹則一煮就裂。揪一團雪白粉嫩的糯米,捏成凹型,放入事先搓好的黑洋酥球;再将團子搓攏,放入幹的糯米粉中滾一圈,以免湯團表面接觸空氣而收幹。這樣,一個胖嘟嘟圓鼓鼓的老街湯團就完成了。煮熟後咬上一口,柔軟的糯米包裹着噴湧而出的黑芝麻漿,讓人不舍得停嘴。

  要注意的是買生湯團回家煮,必須沸騰較長的時間,将湯團的皮完全煮透。另外豆沙、鮮肉餡的保存期限較短,建議當天食用;而黑洋酥的相對就會長,可以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保存一段時間。

  第二步 到城隍廟豫園看元宵節燈會

  “三十的火,十五的燈”,賞燈的美景良辰元宵節已近到眼前,不妨去申城最具中國年味兒的豫園商城擠擠人氣、沾沾喜氣,祈福一年安康好運氣。古色古香的飛檐翹角,五顔六色的民俗燈海,豫園新春民俗藝術燈會給你最有味道的元宵燈會。

  第三步 在弄堂裡拉兔子燈

  兔子燈起源于南北朝時期的甯都縣。甯都的燈彩絢麗多姿、品種繁多,“兔子燈”是甯都燈彩中的一種。點燃“兔子燈”的“過燈”是一年一度每家每戶都要參加的大型活動,“過燈”是用彩紙紮成的母子兔子形狀的燈點燃後,在村莊、祠堂、各家各戶巡遊。

  “過燈”的民俗興于唐朝,人們把兔子視為吉祥之物,兔子燈所到之處就意味着把吉祥和好運送到了那兒。人們沿用這一吉祥物來迎神接福,其中寄寓的是人們所祈求神靈保佑,期盼來年五谷豐登,人畜興旺的美好願望。

  結語:以上就是作文庫知識百科為大家介紹的關于元宵節的習俗,通過上文對上海元宵節的習俗的了解,相信大家都知道了上海元宵節要吃什麼,知道老上海元宵節的習俗是怎樣的,是不是很有趣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