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到7月份,才是真正炎熱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天氣炎熱,空氣幹燥,我們要格外注重養生保健,防止身體虛弱和疾病,那麼到底做哪些事可以養生保健呢?接下來就跟随小編去看看吧。
夏季養生保健
●防“貪涼”
防暑、防濕是夏天每個人都要做的事,而夏天取涼更是人們在炎熱的日子獲取舒适生活的方法之一。在取涼時,大部分的人并不認為降溫、驅濕不好,但他們不知道在炎熱的夏天要如何保護體内的陽氣。首先,不能隻顧眼前舒服,過于避熱趨涼,如在露天乘涼過夜或陰冷無度,緻使中氣内虛,從而導緻暑熱與風寒之邪乘虛而入。在乘涼時,要特别注意蓋好腹部。其次,人久處冷氣環境之中一下子進入炎熱的環境時,體内就會發生一系列的生理反應。在夏天過度貪涼容易感冒;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胃腸病;重者會患皮膚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和小孩出現各種症狀更加明顯。
夏季保健常識:在酷暑季節,為防冷氣侵害,應注意室内外的溫差不宜過大,以不超過5℃為好,室内溫度不低于25℃;開空調的房間不要長期關閉,要經常通風;入睡後,最好關上空調。當在室内感覺涼意時,一定要站起來活動四肢和軀體,以加速血液循環;患有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和關節痛患者,不要長期呆在冷氣環境裡。>>>夏季養生保健 5方法讓你整個夏天保持涼爽
●防暑邪
夏季暑熱之邪,最常見是中暑。同時,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煩,而煩則更熱,故甯心神尤為重要。
夏季養生保健:一是要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虛;二是要有較好的精神修養,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緒的幹擾。
●防濕邪
天氣炎熱又多雨,濕邪重濁向下,特别容易傷害脾胃功能,導緻消化不良;濕氣也特别容易侵犯肌膚筋骨,多發生皮膚病變和關節炎等;在夏季三伏時,由于高溫、低壓、高濕度的作用,人體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後不易被蒸發掉,因而會使人煩躁、疲倦、食欲不振,易發胃腸炎、痢疾等。>>夏季養生保健 10個常識女人夏季養生必備
夏季健康保健:飲食宜清淡,少油膩,要以溫食為主。最常見的如:吃辣椒可以促進排汗、幫助消化、增加食欲,有一定好處。而食暖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喝粥。在早、晚餐時,喝點補腎消水腫的綠豆粥,健脾益氣的蓮子粥可解暑熱、清胃潤腸,止渴解毒荷葉粥,潤肺止咳、養心安神的百合粥或銀耳粥、黃芪粥等,都是大有好處的。
●重視飲食
在炎熱的環境中,人的體溫調節、水鹽代謝以及循環、消化、神經、内分泌和泌尿系統發生顯着變化,會導緻營養消耗增加,從出汗中流失不少水和營養素。同時,夏天人們食欲減退,也會限制營養的吸收。所以,夏天的吃喝問題很重要,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素。
夏季養生
夏季保健知識:一是飲水莫待口渴時,口渴時表明人體水分已失去平衡,細胞開始脫水,此時喝水為時已晚。二是大渴勿過飲,這樣喝水會使胃難以适應,造成不良後果。前人主張:“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這是防止渴不擇飲的科學方法。三是用餐前和用餐時不宜喝水,因為進餐前和進餐時喝水,會沖淡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長期如此對身體不利。四是早晨起床時先喝一些水,可以補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濃度,促進血液循環,維持體液的正常水平。>>>夏季養生小常識 清晨做7件事延年益壽
夏季飲食保健: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以魚、肉、蛋、奶和豆類為好;要補充維生素:新鮮蔬果如西紅柿、西瓜、楊梅、甜瓜、桃、李等,含維生素C尤為豐富;維生素B類,在谷類、豆類、動物肝髒、瘦肉、蛋類中含量較多。要補充水和無機鹽:可食用含鉀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類或豆制品、海帶、蛋類等。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夏季養生小常識 注意8事項讓你快樂過暑假
注意:夏季人體陽氣在外,陰氣内伏,胃液分泌相對減少,消化功能低下,故忌暴飲暴食冷飲。另外,大汗之後不要多食冷飲,尤其是某些慢病患者,吃冷飲更要有所選擇。如冠心病、哮喘、慢性氣管炎,不宜吃冰凍食品;胃潰瘍、胃酸過多的,不宜多用含酸味的冷飲;糖尿病,應不用含糖的飲料。還要注意,喝飲料不能代替飲水,解暑還是茶水為好,溫熱的茶水是夏季較理想的飲料。
夏季養生保健知識
晚睡早起
夏季日照時間比之春季進一步延長,到了長夏季節,白天的時間為一年中最長的時候。白天時間長,意味着自然界陽氣最盛,發散的最充分。因此起居活動要順應這種變化,《黃帝内經》說“夜卧早起,無厭于日”,就是要求我們睡眠的時間要減少,活動的時間要增加。
夏季晝長而炎熱,容易使人倦怠而沉湎于睡眠中,《黃帝内經》特意對此進行了提示,要盡量順應夏季的自然屬性,多活動,少睡覺,促進陽氣的長養。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夏天睡得越多,就越感到疲憊、無力,精神倦怠,這就是陽氣和心氣被抑制的表現。>>>四個夏季養生小常識
由于夏季白天時間長,人體的陽氣總處于一種發散的狀态,午時為陽氣最盛的時段,其發散的态勢就更強。因此,很多體質偏弱的人,尤其是心陽虛者,平時易于出現心悸、胸悶,極易在午時出現不适。調整的方法是,在夏季的中午,進行适度的午睡,這樣可以緩解一下陽氣的過度發散;同時中午11-13點,是一天中心氣主令的時段,适度的睡眠也可以養心氣。每天中午睡眠的時間,以一小時左右為佳,不可太長,過長的午睡,就違背了夏季的養生總則。
不要貪涼
現代人最貪涼,許多人沒有空調簡直沒法活,不來點冰鎮飲料、冰淇淋之類的東西,仿佛夏天就無法過,這些都是有損健康的做法。夏天在五行中屬火,在五髒中,心屬火,所以夏季對應在人體的五髒就是心。火旺自然就要燒掉一些水,水對應的是腎,所以古代中醫認為夏季心火旺,腎水衰,哪怕是大熱天,也應盡量避免吃冰冷的東西。
夏月暑熱,不宜在屋檐下、過道處乘涼,露天躺在外面看星星數月亮的浪漫之舉更是使不得,至于睡着讓人搖扇取涼,更容易招緻邪氣緻病。>>>夏季養生保健适宜做的8件事
夏天貪圖寒涼?專家認為,容易讓邪風進入組織肌肉甚至骨髓裡,輕則惡寒頭痛,肌膚發熱,關節酸痛,重則誘發卒中偏癱等嚴重病症。這聽起來似乎相當嚴重,現代人不大願意相信,實際上古人的說法并不誇張,比如說我們都知道騎摩托車的人容易得關節炎,但騎摩托車的人,關節炎不是在冬天得的。因為冬天騎摩托車的人,把膝蓋包裹得很嚴,寒氣不容易進去。反倒夏天,人的腠理開放的時候他騎着摩托車兜風,這時候寒氣就進去了。
再比如說在廚房炒菜,本來熱火朝天、汗流浃背,然後突然想起冰箱裡有個菜沒拿出來,一開冰箱一伸手,就那麼一下,寒氣一下就進去了。另外,寒涼的食物,也應盡量少食。因為中醫認為夏季“陽氣外發,伏陰在内”。是說在夏季這幾個月,陽氣發于表,内裡(比如脾胃)因此反而是寒涼的,如果再不斷地進食寒涼的食物,人體就需要動用太多的陽氣來對付這些寒涼的東西,那樣就不是順天應時,而是違背自然之舉,會消耗太多元氣。
結語:炎熱的夏季,我們更要注重養生與保健,因為夏季是個疾病多發的季節,隻有身體好,才能抵抗疾病的侵襲,小編推薦了那麼多的養生保健方法,大家可以多多嘗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