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平時不适多吸氧 莫待搶救不及

平時不适多吸氧 莫待搶救不及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12 21:58:17

  目錄:

  第一章:不要到搶救時才想到“氧”

  第二章:夜間吸氧的講究

  第三章:貧血與氧療

  第四章:臨終時常規吸氧通常無益

  吸氧在大家的眼中一般都是住院病人才會做的事情。事實上,随着家庭氧氣機的發明,家庭吸氧已經漸漸的走入了很多慢性疾病患者的家中。平時吸氧到底有什麼好處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來看看吧!

  不要到搶救時才想到“氧”

  人老就象一輛破舊的自行車,上海人叫“老坦克”,騎在半路不是這壞了就是那出毛病了,平時勤擦勤保養就好多人。人如車,因此平時要加強保養。今後的社會越來越好,長壽是福,是硬道理,決不能讓自己在半途上走了,否則真悔莫及啊,——一個經醫院奮力搶救回來的心、腦、肺疾病患者的感悟。

  中老年為什麼會缺氧

  頭昏腦脹、疲憊嗜睡、反應遲鈍、精力不集中等症狀,嚴重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這是許多中老年人經常遇到的問題,這是因為在中老年期,人體基礎生理功能退化,導緻了身體及各個組織系統的老化。心血管系統的老化會造成心、腦、腎等組織氧氣量的不足;而在呼吸系統中,肺髒的衰老變化最為明顯:肺泡壁變薄,殘氣量增多,中樞系統的老化會引起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此外中老年人的消化系統、内分泌、免疫等方面的老化都可造成人體攝氧量的不足,氧的利用效率降低,慢性缺氧而引起各種疾病,如果缺氧症狀長期得不到糾正,細胞的損傷便難以恢複,并導緻相應器官發生病變,甚至危及生命健康。

  因此,平時中老年人要及時補充氧氣。我們常見醫院搶救瀕危病人使用的醫用高濃度氧隻适合病人的急救,如呼衰、心跳驟停,不宜長期使用,氧濃度過高或過量吸氧會加速心肌細胞老化,心功能減退,造成血管老化,從而引起記憶力衰退。同時長時間吸高濃度氧,容易導緻氧依賴。

  感謝科技進步,開發了适合家庭用的低濃度氧氣機。

  适合人體的生命級富氧,能夠調節人體機能、大腦能力、緩解各種疾病、降低突發病的發生,特别适合中老年人日常氧療和氧保健。堅持做氧療,不僅會緩解及改善心腦血管、高血壓、中風、呼吸系統等相關病症,更對手術後的康複理療起到促進康複的效果。

  夜間吸氧的講究

  很多老人家都有哮喘或者支氣管炎等疾病,一般這些疾病都需要在家進行吸氧有。而夜間吸氧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我們要注意好這一環,對老人家的身體才有好處。下面我們說說夜間吸氧的講究。

  對于患有哮喘或者支氣管炎的老人,在入睡前是不能有過激烈的運動的,夜間吸氧采取小流量持續的方法,每分鐘在0.5-1.0升之間,如果對于慢性疾病,一般鼓勵在家進行氧療。例如某些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疾病。

  在吸氧的時候必須注意,吸氧的濕化和溫化,濕化的目的是讓粘痰稀釋,更容易咳出,防止氣管内部的阻塞,而溫化是為了防止氣管受到冷空氣的刺激加重病情。

  隻要掌握低流量持續供氧的原則,長期堅持為老人進行氧療,那麼就可以控制病情,幫助老人入睡。

  貧血與氧療

  貧血是指血液内血紅蛋白量低于正常值。我國診斷貧血的标準為:成年男性低于12g%,成年女性低于11g%,孕婦低于10g%。貧血是一種症狀,而不是一種疾病,很多疾病都可伴有貧血。發生貧血的原因不外乎三種:(1)造血功能不良;(2)紅細胞過度破壞;(3)失血過多。

  輕度貧血可無明顯自覺症狀,檢查血色素時發現低于正常,或檢查身體時見指甲、口唇粘膜及眼睑粘膜有些蒼白。中度貧血常常感到疲倦、乏力,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思維不集中,食欲不振,惡心,腹脹腹瀉、活動或情緒激動後有氣急、心跳加快等。重度貧血可有呼吸困難、憋氣及浮腫,出現蛋白尿、月經失調等。

  貧血的一般治療首先應強調病因治療。如失血弓;起者應治療出血,月經過多應到婦科診治,藥物引起貧血應立即停藥,缺乏造血因素引起者及時補充造血因素如鐵劑、葉酸等、自身性貧血可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刺激紅細胞生成藥物(如康力龍、大力補、丙酸睾丸酮等)。嚴重貧血可輸血,必要時依病因進行脾切除或骨髓移植。

  氧能與血紅蛋白結合,變成氧合血紅蛋白,氧合血紅蛋白通過血液循環把氧帶到身體的各組織。貧血的病人,就是這種氧的運輸系統發生了障礙。由于病人血紅蛋白減少,使氧的運輸能力降低,因而組織缺氧。正常情況下人體血液中的氧主要以氧合血紅蛋白的形式運輸,每克血紅蛋白能帶氧1.34毫升。若每100毫升血中血紅蛋白為13.5g,則能攜氧18.l毫升。另外還有很少一部分以血漿中溶解氧的方

  式供給機體,為量頗少。吸入純氧時,氧在肺中的分壓增加,此時血紅蛋白與氧的結合自95%增加到98%飽和,但為量有限。但吸入純氧時,血漿中物理溶解的氧增加6倍,這樣以物理溶解的方式對機體供氧大大增加,組織的缺氧得以糾正。

  輕度貧血無明顯症狀者木必進行氧療。出現較明顯頭暈、活動後氣急、心跳加快、食欲不振等症狀時,應進行氧療。一般用鼻管法,吸純氧流量每分鐘3一4升,每日一次,每次二小時,連續2~3周,症狀可以減輕。有條件的在家中可準備簡便的吸氧裝置,每日有規律的吸氧,或症狀明顯時随時吸氧1~2小時。較嚴重貧血病人,需在醫院用面罩法遵醫生的要求吸氧。

  臨終時常規吸氧通常無益

  底特律韋恩州立大學的Mary L. Campbell博士在美國臨終關懷和姑息治療醫學會(AAHpCM)年會上報告稱,一項随機雙盲試驗結果顯示,疾病晚期患者常規吸氧缺乏依據。

  目前已經确認吸氧可使急性或慢性加重的低氧血症患者受益,但雖然尚未得到科學評估,吸氧已成為臨終患者的常規治療措施。為評估臨終患者常規吸氧的價值,研究者對32例疾病終末期患者開展了一項雙盲随機交叉研究。基線時無1例患者呼吸困難,但所有患者均因潛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心衰、肺炎或肺癌而具有較高的呼吸困難風險。所有患者姑息狀态量表(ppS)評分≤30,相當于生存期中位時間為9~14 d。在90 min内随機交替實施10 min的氧氣、醫用空氣和無氣體幹預措施,并應用口鼻罩測定患者CO2呼出量。由于許多受試者為無意識或認知功能受損患者,不能自己報告呼吸困難情況,因而研究者采用呼吸困難觀察量表(RDOS)評估基線和每次氣體變換後10 min時的呼吸情況,RDOS評分≤4(範圍為0~16)表示幾乎沒有呼吸困難。

  結果顯示,在90 min的幹預期間,29例患者未見呼吸困難,表明他們無需吸氧。但在入組時,27例患者吸氧,這也反映了在臨床實踐中吸氧已成為臨終患者廣泛采取的幹預措施。其餘3例患者在由吸氧轉換為無氣體幹預時快速出現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難,當再次給予氧氣後,呼吸困難得到緩解。基線時患者平均RDOS評分為1.47,給予不同氣體後患者評分未見顯着變化。基線時平均氧飽和度為93.6%,90 min幹預時間内也未見顯着變化。

  研究者建議,除非吸氧能夠改善患者呼吸困難,否則應停止吸氧或者起始就不予吸氧。吸氧費用昂貴,尤其是居家患者,還需額外人員和設備,包括噪音較大的制氧機等。此外,吸氧還可導緻鼻幹、鼻出血以及窒息感等副作用,因此氧氣支持并非有益幹預措施。

  研究者為确定臨終患者是否需要吸氧,對臨終患者停止給氧10 min并觀察呼吸困難情況。有與會者預測,鑒于吸氧已成為臨終治療的一部分,上述措施很可能遭到患者家屬的反對。研究者回應稱,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良好溝通。如果向家屬解釋給氧可能有益但具有副作用,應該撤掉不再有幫助的治療措施,來自家屬的阻力可能就會消失。

  結語:很多慢性疾病患者,比如說高血壓,慢阻肺這樣的患者。平時在家中感覺到不适的時候可以多吸氧,這樣就可以減少病情猝然加重的幾率了。(文章原載于《中外健康文摘》,刊号:2012.03,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