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春節長假暴飲暴食當心引爆體内“定時炸彈”

春節長假暴飲暴食當心引爆體内“定時炸彈”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14 04:10:31

  眼看春節就要到了,忙碌了一年終于可以好好休息了,過年少不了吃喝,但是由于飲食問題很多人在過年期間都會發生身體疾病,那麼怎樣才能避免身體出毛病呢?不清楚的話就跟我一起來看看吧!

  膽結石的原因

  春節期間,親朋好友一聚會,總喜歡邊吃邊喝拉家常,大塊吃肉、大口喝酒,聊着聊着,不知不覺越吃越多。吃完後,腸胃不适還是其次,關鍵是膽結石也會跟着找上門。

  “膽囊結石是一顆‘定時炸彈’,暴飲暴食可能會引爆。”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肝膽外科主任江藝主任醫師介紹說。患有膽結石的病人大吃大喝以後嚴重的甚至會引發嚴重的并發症,比如胰腺炎、膽管炎等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節日期間,邊坐着邊吃各類零食,這也容易引發膽結石。因為人呈一種蜷曲體位時,腹腔内壓增大,胃腸道蠕動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膽汁排洩,久坐妨礙膽汁酸的重吸收,緻膽汁中膽固醇與膽汁酸比例失調,膽固醇易沉積下來。暴飲暴食的人,膽汁容易變得濃稠、容易結晶,也就易引發膽囊炎、膽結石。

  節日期間,如果過量進食肥肉、油炸食品、動物内髒等,都可能引發膽囊炎、膽結石的急性發作。通常急性膽囊炎患者多在進食油膩食物後發病,主要表現為右上腹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劇,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發熱、惡心嘔吐。

  因此,長假期間,高脂、高蛋白的食物是膽囊結石患者的大敵。人們最好要規律飲食,少吃多餐,少吃油膩的食物,更不能睡懶覺不吃早餐,因為不吃早餐會影響膽囊的收縮,容易引起膽固醇沉積,逐漸形成結石。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魚類及海産類食物則有助于清膽利濕、溶解結石,應該多吃。

  健康飲食小常識

  一、勿暴飲暴食

  每餐隻能吃八分飽,不可吃得太撐。在食物方面,五谷主食不可少。多吃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新鮮蔬菜、水果,以促進胃腸蠕動,加快體内有害物質的排洩過程。

  二、重質不重量

  新鮮食物雖營養,但每次最好隻煮一餐分量,而且要注意衛生安全。慎防病從口入。因此,剩菜應用保鮮膜包好,放置在冰箱内冷藏。此外,廚房最好準備兩套砧闆和刀具,熟食、生食分開處理,以免交叉污染。

  三、烹調有玄機

  少油、少糖、少鹽分,永保身體健康。太多脂肪會導緻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産生。因此,烹調方法用蒸、煮、燙、炖、烤、鹵、涼拌等,減少油脂的吸收。此外,雞湯、高湯置于冰箱,可去除湯上凝結的浮油。烹調最好不加味精,以防麸酸鈉超量。同時,防止含糖食物使人體發胖,對血脂肪也有不利影響。太多鈉(在鹽、醬油、味精、腌制品中)則會使水分滞留在體内,引起水腫,血壓上升。

  四、零食應節制

  拒絕零食陷阱。麻佬、糖果、瓜子、花生等食物熱量不低,别邊看電視邊吃這些東西,不知不覺中吃了令人肥胖的熱量。

  五、多喝茶及白開水

  多喝白開水或茶。每日飲水(含湯)至少6碗(杯),每碗(杯)以250cc計算。喝飲料不要加糖,充足的水分可以促進和改善便秘高血壓的人特别重要。當然,水分也可促進體内廢物排洩,對腎髒和泌尿道結石的預防和治療有幫助。

  春節健康合理膳食搭配原則

  1、酸堿平衡

  健康人體必須保持微堿性狀态,以pH值在7.3左右為宜。如果人體血液呈酸性,血黏度和膽固醇都比較高,人就容易疲勞,同時人體的抵抗力也會下降。 而葷菜幾乎都是酸性食品(奶類、血品例外),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節日飲食切莫餐餐都隻吃大魚大肉,要有堿性食物搭配着吃,以求人體的酸堿平衡。含堿量最高的要數海帶,其次是青菜、莴筍、生菜、芹菜、香菇、胡蘿蔔、蘿蔔等等。

  2、低鈉飲食

  我國居民的食鹽攝入量原本就偏高,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量的2倍以上。節日期間副食吃多了,食鹽的攝入量更多,然後血液中的鈉含量就會更高,這不利于 人體保持正常的血壓。而鉀是鈉的克星,它能排出人體内多餘的鈉。含鉀較豐富的蔬菜有紫菜、海帶、香菇、蘆筍、豌豆苗、莴筍、芹菜等等。

  3、多攝入膳食纖維

  葷菜不含膳食纖維,而畜禽水産等也都是精細的“少渣食品”,吃多了會造成便秘,糞便等毒廢物在腸道内滞留的時間過長,會增加腸黏膜對毒素的吸收,這 樣就容易誘發結腸癌。而粗纖維食物則屬于“多渣食品”,多吃這類食物能消除“少渣食品”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含粗纖維較多的食物主要有小米、玉米、麥片、花生、水果、卷心菜、蘿蔔等等。

  預防結石的方法

  多飲白開水

  如每天能增加50%的尿量,就可使腎結石發病率下降86%。清晨起來一杯水、晚上睡前一杯水、日間也要均勻地多喝水。若天熱出汗多時,還要适當再增加喝白開水的量,普通人要使排尿量保持在一日(24小時)内有2000毫升左右,腎結石患者最好使每日(24小時)的排尿量保持在3000毫升左右。

  合理補鈣,尤其是通過飲食補鈣

  因為腎結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鈣,一些腎結石患者便談“鈣”色變。其實不然,有研究表明,腎結石患者合理地補鈣,食用富含鈣質的食物能夠減少腎結石的形成。為什麼腎結石患者要補鈣?目前醫學界主要從以下兩個角度來解釋:第一,鈣能與胃腸道中蔬菜含有的草酸結合成不溶性的草酸鈣,随糞便排出體外,減少了草酸被腸胃吸收和經腎髒排出體外的幾率,因此也就減少了結石形成的幾率。第二,日本學者提出“酸堿平衡學說”,即血液和組織中的pH值小于7,呈酸性時,結石容易形成;pH值大于7,呈堿性時,結石容易被抑制。而鈣影響着酸堿平衡,缺鈣時血液偏酸性,易形成結石;合理補鈣,血液偏堿性,這樣反而不利于結石形成。 腎結石患者平時應多吃含鈣多的食物,食物性鈣不但吸收率高而且結構疏松,不易形成結晶。但是要防止鈣制劑及維生素D的過量服用。這是因為,過量服用鈣制劑易引發高鈣尿症而導緻腎結石。

  魚肝油不宜多服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血液與尿液中的鈣增加時(尤其是驟然增加時)最容易形成腎結石,而使血鈣增加的原因之一是體内維生素D的增加,魚肝油中就含有大量的維生素D。

  少吃糖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長期以來人們普遍錯誤地認為腎結石的禍根是鈣,實際上,真正的元兇是糖。攝取較高糖分會增加患腎結石的危險,研究表明,高糖食品的攝入可以使得年輕女性患腎結石的機會增加30%。

  暴飲暴食的危害

  1、疲勞

  吃得過飽,會引起大腦反應遲鈍,加速大腦的衰老。人們在吃飽後,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腸胃系統去“工作”了,容易讓人長期處于疲勞狀态,昏昏欲睡。

  2、神經衰弱

  晚餐過飽,鼓脹的胃腸會對周圍器官造成壓迫,使興奮的“波浪”擴散到大腦皮質其他部位,誘發神經衰弱。

  3、

  現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來更加困難,多餘的“營養物質”堆積在體内,其後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貴病。

  肥胖會帶來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動脈硬化、膽囊炎等,再加上由此帶來的并發症,可能達到上百種,非常可怕。

  4、胃病

  吃得過飽所帶來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腸道負擔加重,消化不良。此外,人體胃黏膜上皮細胞壽命較短,每2~3天就應修複一次。

  如果上頓還未消化,下頓又填滿胃部,胃始終處于飽脹狀态,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複的機會,胃大量分泌胃液,會破壞胃黏膜,極易發生胃穿孔、胃糜爛、胃潰瘍等疾病。

  5、腸道疾病

  脂肪堵塞在腸道裡,會造成腸阻塞,大便黑色、帶血。

  6、腎病

  飲食過量會傷害人的泌尿系統,因為過多的非蛋白氮要從腎髒排出,勢必加重腎髒的負擔。

  7、急性胰腺炎

  晚餐吃得過好過飽,加之飲酒過多,很容易誘發急性胰腺炎。

  8、骨質疏松

  長期飽食易使骨骼過分脫鈣,患骨質疏松的概率會大大提高。

  9、癌症

  吃得太飽會造成抑制細胞癌化因子的活動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幾率。

  10、老年癡呆

  約有30~40%的老年癡呆病人,在青壯年時期都有長期飽食的習慣。

  10條健康飲食原則不健康

  謊言一:每天喝8杯水更健康

  不少人認為每天攝入8杯水有助美白和減肥,但通過實驗發現這一說法沒有根據。每個人所需水分各有差異,口渴就是身體缺水的信号,如果尿液顔色為稻草色或更淺,說明你已攝入足夠水分。

  其實,每人飲水量應視個人情況而定,一般1.5至2升為宜。飲水過多會加重心、腎負擔,對患有心髒病、高血壓、腎病和水腫的人傷害最大,這一類病人飲水要有節制。

  謊言二:蔬果放冰箱能保鮮

  把蔬果存放在冰箱裡不僅不能保鮮,還會加速蔬果維生素流失,所以蔬果放入冰箱不宜超過三天。

  果蔬放冰箱前不要洗。果蔬清洗後會有大量水分,果蔬“呼吸”會産生二氧化碳,如果再密封起來,透氣性變差,會加速食物變質。另外,果蔬表面,尤其是瓜果類都有一層蠟質,可以保護其不受微生物侵害,但清洗會破壞這層保護膜。

  謊言三:喝礦泉水絕對可以放心

  很多人說礦泉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對人體更有益。但是礦泉水也會受到土地中有害物質(如汞和镉)的污染。

  有研究人員對16個國家出産的68種不同品牌的瓶裝礦泉水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礦泉水更容易受到危險微生物和細菌的污染,其中蘊含的緻病微生物要比想象中的多得多。

  盡管這些細菌可能并不會對健康人的身體造成太大的威脅,但對那些免疫力較弱的人來說,瓶裝礦泉水中的細菌可能會造成相當大的危險。

  謊言四:喝咖啡有損人體健康

  雖然咖啡容易導緻體内的鈣質流失,但是隻要在咖啡中加入牛奶就可以彌補這一不足了。而且雖然人們都知道咖啡因會造成女性生育系統傷害,但那是大量、長期服用以後的副作用。事實上,一個成年人每日攝取

  事實上,咖啡對人體是很有益處的。咖啡因可以有效抗威脅我們身體健康的自由基(自由基是造成許多疾病,如:心肌病變、動脈硬化、中風、肺氣腫、巴金森氏症的主因,自由基過多會使身體代謝受到影響,破壞細胞進而使得器官組織受影響)。

  謊言五:葡萄糖能使人保持極佳的狀态

  葡萄糖是快速提供的“閃電能”,可以使人短時間内頭腦清醒、精神飽滿,所以很多減肥的女人都用飲用葡萄糖水代替吃飯,以達到節食減肥的目的。而一些家長們也錯誤的用葡萄糖水代替孩子們的早餐。

  其實,葡萄糖是極易被人體吸收和分解的,所以這種能量會很快地被人體消耗掉。空腹喝葡萄糖水之後的人甚至會感覺到比以前更饑餓,食欲折磨下根本談不上“節食”,也會影響兒童上午學習的心情。

  謊言六:未噴農藥的水果不用認真洗

  即使綠色水果,吃之前也要用水仔細地清洗幹淨。我們清晰水果的表面,不隻是為了去除表面的農藥和灰塵而已。

  水果果皮上(如草莓、蘋果)的蟲卵是肉眼看不見的,倘若水果不洗淨就吃,就容易受到細菌的感染。

  謊言七:蔬菜生吃更健康

  此外,“生吃蔬菜不會造成營養成分流失”也屬于誤區之一。以胡蘿蔔為例,烹饪造成的細胞破壞鎖釋放出的胡蘿蔔素是生吃時的3倍。

  不少蔬菜生吃确實更健康,因為那樣能最好地保留其中的營養。但生吃并不适合所有的蔬菜。

  如:土豆、豆角和茄子含有有毒的物質,務必烹饪煮熟後才能食用;胡蘿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但人體隻有在吃胡蘿蔔的同時攝入脂肪,才能從中獲取足夠的維生素A。

  謊言八:晚上吃東西會毀了好身材

  如果這個觀點是正确的,那麼地球上99%的人都會發胖,因為真正能拒絕晚餐的人太少了。

  事實上,隻有當你晚上吃得過多過飽時才會發胖。如果晚上不攝入過多的卡路裡,就不會産生超重的問題了。但是要住意,進食太晚,或是有吃夜宵的習慣,确實會加重胃的負擔,很容易導緻睡眠障礙。

  謊言九、深色雞蛋比淺色淺色雞蛋營養價值高

  深色往往是健康和營養價值高的代名詞,因而顔色深的雞蛋價格和普遍比淺色的貴。其實雞蛋殼的顔色隻與母雞的品種有關,雞蛋營養價值的高低完全取決于母雞的健康狀況以及每日所喂食飼料的質量。

  去一些大型超市觀察就不難發現,那些價格很高的綠色雞蛋,很多蛋殼看起來都是白白的。

  謊言十、喝酒可以暖身

  飲一杯酒之後雖然人會感到周身暖和,但這僅是一種錯覺,人的體溫實際上不升反降了。皮膚下的微細血管因飲酒而迅速擴張,血液由于表面擴大而較快地降溫,體溫也因而下降了。

  所以秋冬季節以喝酒取暖是很傷心的,千萬不要這要做。

  老年人的健康飲食原則

  饑飽适度

  老人由于内分泌的改變和消化酶分泌的相對減少,對饑飽的調控能力較差,往往饑餓時會發生低血糖,過飽時會增加心髒負擔。

  尤其是淨素食老人,由于進食的全是植物性食物,耐饑性較差,因此應少食多餐,按時進食。

  一般每日至少進食三餐,最好再增加兩三次副餐。副餐可選食豆奶、豆腐腦、紅棗蓮心湯、花生糊、核桃酪、芝麻醬、各種鹹甜粥、松軟糕點、水果等食品。

  3次主餐的間隔時間為4至6小時,副餐放在主餐之間和睡前1小時。老年人代謝機能降低,體力活動較少,以每餐八九分飽為度,七成飽為佳。

  蛋白質宜精

  黃豆的蛋白質含量高、質量好。魚肉的纖維短,含脂肪少,肉質鮮嫩,其蛋白質消化率高達87%至98%。這些都是老年人獲得蛋白質的理想食物。

  老年人每天需要4份蛋白質,不過肉類的攝取必須限量,所以一部分蛋白質來源應該以豆類及豆制品(如豆腐、豆漿)取代。

  老年人的飲食裡,正餐要包含一份蛋白質食品(如瘦肉、魚肉、蛋、豆腐等),尤其是不吃肉、甚至也不吃蛋的素食者,更要從豆類及各種堅果類(花生、核桃、杏仁、腰果等)食物中獲取蛋白質。

  脂肪宜少

  老年人所需的亞油酸等飽和脂肪酸應保持适當的比例,一般以1.25∶1為宜,因此應選用植物油和飽和脂肪酸少的瘦肉、魚、禽,不宜多吃肥肉及豬油、牛油。

  盡量攝取高纖維的食物

  芹菜、香菇、青菜、水果、豆類、薯類等食物,都含有豐富的纖維,每天都應攝取(但不要太油膩)。纖維對油脂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如有纖維在肚子裡,吃進去的油脂就容易被纖維吸住,随排洩物一起出來。

  主食宜粗不宜細

  老年人應适當選用粗糧,如小米、玉米、燕麥、紅薯。食用粗糧制的面包比精白面包具有更高的營養價值,它含維生素B1較多,因而有助于維持老年人良好的食欲和消化液的正常分泌。

  同時,所含的食物纖維可刺激腸道使其增加蠕動,可防止因食物纖維不足而使大便幹燥,甚至便秘等。

  提高機體代謝能力

  老年人應多食用富含鈣、鐵及維生素A、B2、C的食物。富含鈣的食物有蝦皮、芝麻醬和乳制品等。

  乳類含有營養價值較高的蛋白質和鈣,也是維生素A、B2的良好來源,隻是含鐵較少。

  新鮮綠葉菜及紅、黃色瓜果類(如胡蘿蔔、南瓜、杏子等)含豐富的維生素A、C,也宜多食用。海帶、紫菜中鉀、碘、鐵的含量較多,對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有益。

  經常食用淡菜、海帶、蘑菇、花生、核桃、芝麻等則可增加必需微量元素鋅、硒、銅等的攝入量,也有助于防治高血壓和動脈硬化。

  低油低鹽、少味精醬油

  盡量以蒸或煮的方式來烹調,以減少油脂的攝取。如果是在外面用餐,可要一杯白開水将菜稍微過一下。

  少吃加澱粉後經油炸或炒的東西,因為澱粉容易吸油,像炒面、炒飯、水煎包、蔥油餅等。味覺不敏感的老年人吃東西常覺得索然無味,食物一端上來就猛加鹽巴、頻沾醬油,很容易吃進過量的鈉,導緻高血壓病的發生。

  健康飲食的20條“金标準”

  1.吃飯時挺直腰背

  人們吃飯時身體處于放松狀态,很容易含胸駝背。殊不知,這會使食道和胃部受壓,影響消化。

  此外,在矮桌前吃飯、坐在沙發上以及蹲着吃飯,都會造成腹部受壓,影響消化道的血液循環,久而久之可引發胃病、影響心肺功能。正确的進餐姿勢是挺直腰背,讓胃部不受任何壓迫。

  2.特别餓時喝點粥

  人在極度饑餓時食欲特别強,看到什麼都想吃。其實,此刻胃腸消化功能已經受損,如果大吃大喝很容易造成食滞。特别餓時,應少量進一些半流食,然後再慢慢恢複正常飲食。尤其注意,特别餓時别進食牛奶、豆漿、酸奶和白薯,可能引起消化問題。

  3.兩餐間隔4至6小時

  兩餐間隔太長或太短都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太長會引起高度饑餓感,影響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适當的休息,會影響食欲和消化。

  一般混合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至5小時,因此,兩餐間隔4至6小時比較合适。

  4.先吃愛吃的食物

  桌上的菜,肯定有你偏愛的和不喜歡的,此時該先吃哪個?專家提示,先吃自己喜愛的食物,這會讓你在情緒上獲得滿足。

  愉快的心情能較快地産生飽脹感,避免吃得太多。

  5.飯後别馬上用腦

  飯後,體内的血液會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大腦相對缺血。此時用腦會引起精神緊張、記憶力下降等問題,還可能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幾率。

  因此,一定要在飯後休息半小時以上再開始工作。飯後聽聽音樂、散散步都是不錯的選擇。

  6.吃飯時不談掃興的事

  吃飯時說話會使咀嚼食物的次數減少、唾液分泌減少,從而影響消化功能。美國一項最新研究則指出,就餐時讨論複雜或令人掃興的問題,會影響人的食欲和消化,可以談論一些簡單愉快的話題。

  7.早飯吃熱的

  清晨,人體内的神經及血管都還處于收縮狀态,此時如果吃冰冷的食品,可能使消化系統發生痙攣。中醫認為,早餐應該吃熱食,保護胃氣。建議早餐選擇熱稀飯、熱麥片、熱豆漿等,再配上包子、面包等主食。

  8.飯後半小時再喝茶

  飯後不宜立即飲茶,否則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消化。同時,茶中的單甯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質混合後會産生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質,給胃增加負擔。飯後半小時再喝茶,能促進消化吸收,起到殺菌消毒和護齒的作用。

  9.晚上别吃冷飲

  晚上7點後,人體體液代謝下降,此時吃涼的食物,尤其是冷飲,不易消除疲勞還會影響睡眠。

  10.飯後甜點要少吃

  正餐已獲得了足夠的糖分,如果再吃甜點,人體會吸收多餘的葡萄糖、澱粉。吃過油膩的東西後尤其不要吃甜點。

  11.多吃深色蔬菜

  深色蔬菜是指深綠色、紅色、紫紅色的蔬菜。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天應該吃一斤蔬菜,其中深色蔬菜應占到一半以上,其維生素C含量比淺色的高一倍。

  舉例來說,深紫色茄子與淺綠色茄子,紫色洋蔥與白色洋蔥,紫甘藍與卷心菜,紫薯與紅薯、白薯,前者的營養價值都顯着高于後者。

  12.動、植物油混着吃

  光吃植物油會促使體内過氧化物增加,加快人衰老,還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結腸癌的發病率。

  而動物油含有對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專家提醒,用1份動物油、2份植物油制成混合油,可以取長補短。

  13.吃飯環境要安靜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顯示,随着噪聲增大,受試者感受食物甜味和鹹味的敏感度降低。

  研究還表明,嘈雜的就餐環境會使人的味覺變遲鈍。

  專家建議吃飯時不要選擇環境嘈雜的餐館,有輕柔音樂做背景,可以讓人吃得更香。

  14.别一個人吃飯

  單獨進餐容易産生不良情緒,而且飲食單調,會造成營養失衡。

  和同事、家人一起吃飯,心情舒暢,胃液的分泌也相對旺盛,可使食物盡快地消化和吸收。

  此外,多人一起吃飯,食品種類也多,每種吃一點容易達到營養平衡。

  15.骨頭湯加點醋

  人體對鈣的吸收利用受到多種因素制約。

  含鈣豐富的食品有牛奶、雞蛋、骨湯、魚蝦、黃豆等。胃腸道的酸度不足會影響鈣的吸收。

  因此,烹調食物時适當放些醋,可使食物中的鈣轉化成容易被吸收的醋酸鈣。

  16.每天吃一次纖維食品

  人體攝取了多餘的脂肪和蛋白質,與大腸杆菌作用,會變成有害的腐敗物。

  纖維質可把它們包圍并排洩掉。因此,每天最好吃一點粗纖維食物,如燕麥、糙米、薏米、紅薯、玉米等。

  17.多嚼硬的食物

  根據年齡不同,可适當補充一些硬的食物,如水果、甘蔗、生黃瓜等。

  這是因為較硬的食物要費勁去嚼,當咀嚼的次數增多或頻率加快時,大腦的血流量明顯增多,活化了大腦皮層,可以起到防止大腦老化和預防老年癡呆症的作用。

  18.細嚼慢咽

  細嚼慢咽有助于消化,專家建議,每吃一口飯就放下筷子,集中注意力在嘴巴的咀嚼上,每一口都要細細地咀嚼30次以上。

  19.少吃鹽

  新版美國飲食指南建議,每人每日所攝入的食鹽量應減少至2300毫克(約一茶匙)以内。

  而那些年齡超過51歲以及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每日所攝入食鹽量應減少至1500毫克以内。

  20.調味品别濫用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研究顯示,桂皮、小茴香等天然調味品中都或多或少含有黃樟素,它可引起肝癌。

  多吃不僅會口幹、咽喉痛、精神不振,還容易導緻胃酸分泌過多和胃脹氣。因此,在烹制食物時不要過多使用。

  避開5個健康飲食誤區

  不吃早飯

  當時間匆忙,又想減少熱量攝入的時候,節食者們通常會跳過早飯這一步。告訴不吃早飯又想減肥的你一個壞消息:吃早飯更利于成功減輕體重,并長久地保持不反彈。

  在早晨吃些健康的食物有助于保持一整天的飽腹感,讓我們面對各類美食誘惑的時候能更好的忍耐住。

  高估熱量的消耗

  鍛煉能消耗一部分熱量,但是也容易讓你造成“我可以吃很多”的錯覺。跑步30分鐘可能會消耗300卡路裡熱量,但是一杯蛋奶酒就有超過300卡路裡的熱量。

  堅持鍛煉會讓你吃下去的食物消耗一部分,但是也不要妄想在飯桌上瘋狂的往嘴裡塞進食物。

  任何時候,你都不能對食物來者不拒,哪怕你有在鍛煉。

  低估熱量的消耗

  我并不想欺騙你;參加聚會吃什麼東西都需要有節制。特别是自助餐。

  記得經過食物面前的時候,格外的挑剔一番。如果東西不好吃,能量又高的話,你就沒有必要非吃不可。

  當宴會的時間特别長的時候,記得控制好自己進食的速度。

  降低進食速度有助于控制食欲,大腦會發出信号提示你已經吃飽了,這樣就不會因為進食過快而吃太多的食物導緻發胖哦!

  而血清素是一種讓大腦感到愉快的化學物質。搜尋自己喜愛的複合碳水化合物和五谷雜糧,讓自己保持較好的精神狀态,并維持飲食上的平衡。

  優雅地飲酒

  你可能放棄了很多在聚會上享受美食的機會,但非常不幸地是飲酒是絕對逃不掉的。

  如果你想要保持苗條的體型的話,限制酒精的攝入量也是十分必要的。對于喜歡飲酒的食客們來說這簡直是個壞消息。但是你無需在聚會結束後又玩命減肥,這無疑又是個好消息。

  結語:看了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你對節日期間健康飲食的注意事項應該有了充分地了解,過年是團聚開心的日子,千萬不要因為飲食問題而壞了身體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