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導 讀
灸感好、愈病快,需要一點功夫
知道該灸哪裡後,如何灸出灸感?
疾病發生時,該選用什麼穴位灸,愈病才快,這是有規律的。
從古至今,很多人都緻力于此,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經驗。
譬如灸大椎可退熱,灸陰郄可治盜汗等,都是療效顯著的驗招。
對于絕大部分朋友,學灸的初衷都為了調理好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很自然地會問:XX病該灸哪裡?
問什麼病,灸哪個穴位,無可厚非。
隻是灸師不敢貿然回答這樣的問題,擔心問的人不懂怎麼灸,胡亂烤肉,無效不說,還延誤病情。
所以一般回答該灸什麼穴位後,都會附上三個字:看灸感。
灸感的發生,是基于人體對艾熱的主動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施加手法後,灸感會變得更明顯。
施加手法前後,吸點的變化示意圖,大緻如下:
圖中黃色代表經脈,藍色的點是吸點,施加手法後,經脈之氣增加,真正的吸點也更加明顯。
也就是說,施加手法,以激發經氣,讓吸點更加顯露。
吸點明顯,就容易找到,并且經脈之氣更足,灸感也會更強烈。
對于自灸的朋友,隻需知道灸感,可以完全不理會什麼是吸點和吸感。
排除艾灸禁忌症後,隻要你自己灸着舒服,守着一個點一直灸下去就好。
灸到不想灸,再考慮換點灸,最好每次灸,隻灸一個點。
有需要幫人灸的朋友,需要學習手法。常用的手法就兩個,循經往返(也稱為來回)和回旋。
來回手法:激發經氣的基礎手法
先說來回手法。來回手法的示意圖如下:
如圖所示,來回手法的要點有三個:平、直和等長。
平,指的是在來回手法全程,艾條是垂直于被灸者的皮膚的。
直,指的是直線來回,一般選擇跟經脈投影重合的直線,譬如沿着任脈來回掃。
等長,指的是艾條來回掃,不要忽長忽短,每次都掃那麼長。
這三點要求,其實是為了給被灸者的皮膚以恒溫的刺激。
做手法時,由于艾條在動,一般距離被灸者的皮膚可以近一點(相對于定點灸時近),大體距被灸者皮膚也有半個拳頭高。
根據被灸者的感覺調整,距離不用過于執着。
來回手法可以單獨抽出來,當成基本功,天天練。
可以對着被灸者練,灸足三裡或者内關穴時,可以全程來回,不必定點。
灸館的實習生,一律從掃足三裡開始,每天保底練六個小時。
一周之後,實習生除了來回手法娴熟,還收獲渾身放松,找點施灸,定點灸,都更加得心應手。
除了在被灸者身上練習,還可以常常拿着艾條,不點燃,在自己身上練。
一般建議先練熟一隻手,譬如右手持艾條,不點燃,直接沿着自己的左手心包經來回掃,反複練習,久而久之,功夫也深。
對了,艾條不點燃,一樣能找到吸點。這是師兄傳的秘法,一并分享給大家。
練習來回手法時,最忌諱手在動,心在飄。
練習時要專注,可以想着将艾熱「壓」入被灸者的體内,但外形上不要做出來,艾條不要往下壓。
專注地練習,很快可以體會到,來回時,艾條其實是扯着被灸者在走的。
到這個境界,已經不隻是在掃,而是在運。
把艾條運起來,也把被灸者的經氣運起來。
能運起來,來回手法即宣告過關。
但作為基本功,我建議,每天仍抽出一點時間練習來回手法為好,譬如早上起來,拿起艾條,不點燃,就在自己身上練十分鐘。
長期堅持,灸起來自然知道受益。
對于末端穴位,如足三裡、内關等,一般我們都可以全程來回掃,不必定點。
也可以換直徑小一點的艾條,灸末端穴位更合适。
回旋手法:定灸燙時的替代手法
另一個手法是回旋。
回旋的要求有三點:平、圓和向心。
平的要求跟來回一樣,就是艾條全程保持跟被灸者的皮膚垂直。
圓,圍繞某個點,可以先大圓,然後圓越來越小,最後定住。
向心,指向着自己的心口,胳膊肘别往外拐。向心比較放松。
艾灸初學者,定點灸時,被灸者容易感到燙,可以先用回旋代替。
譬如遇到發燒病人,灸大椎時,一定點灸就燙,你可以就對着大椎的大緻位置,全程回旋,效果也很明顯。
給小孩子灸,一開始沒把握,也可以在肚臍上方,做小圈的回旋,觀察小孩子的反應。
如果孩子一動不動,呼吸變得深沉,那可以繼續回旋,進一步定點灸。
由回旋灸轉到定點灸,有個小竅門,就是回旋到最後,要拉高一下,再緩緩落下來一點,根據被灸者的灸感,定住高度。
如果回旋到最後,直接定住,被灸者容易感到燙,這是因為我們做手法時,一般艾條靠皮膚都相對定點灸近。
刮完灰回來,直接定點灸,被灸者也容易感到燙。此時很簡單,做一下回旋手法,再定點灸即可。
歸納一下,當你問到,或者搜索到,什麼病該灸哪個穴位後,你應該這麼做:
你學會了嗎?
來源:正安聚友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