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是每個人的夢想,誰不想長命百歲、子孫滿堂呢?然而,從古至今,真正能過百歲的實在是太少了。人們都在想方設法地通過各種途徑,以期能找到一個确保能長壽的法寶。然而,信息化的社會,健康資訊滿天飛,有些人這些說,有些人又會提出反對意見。都是專家,到底該聽誰的呢?
除去那些我們可以選擇去做的,其實還有那些我們确定不能做的。如果你有心想要長壽,就一定能具備一定的克制能力。畢竟,所有的養生方法都需要持之以恒。比如,某樣食物有營養,能防癌、抗癌,但是不經過日積月累,怎麼可能達到這樣的功效?人人都知道運動對身體好,但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運動,又能起到多少作用呢?言歸正傳,那些确定不能做的,其實我們都知道,小編給大家總結一下,這些不能做的,你都堅持不去做,養生這件事,你就完成了大半。
一、早飯将就
很多上班族的早飯都是将就的,認為反正都是營養,早上來不及攝入,那就午飯或晚飯的時候再補充也一樣。甚至在晚上的時候,一天工作忙下來,好不容易得閑了,大吃一頓。營養确實也攝入了,但是一天已接近尾聲,你的各種髒器也是需要休息的,你的工作結束了,卻讓身體繼續加班,到了睡覺時,它們仍不能按時休息。長此以往,身體怎麼能好?
早就有人總結過:“早飯吃得好、午飯吃得飽、晚飯吃得少。”後兩點是很好把握的,但是“吃得好”有什麼标準呢?營養學家指出,早飯要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比如澱粉類食物和牛奶、雞蛋等。具備了這兩樣,才能給身體補充足夠的能量。一頓“好”的早餐,應該有四樣食品。如果你的早餐低于兩樣,就屬于“将就”了。
二、吃得太飽
跟營養不良相比,吃得太飽,不僅會造成營養過剩,引起肥胖;還會使腸胃負擔過重,引起疾病。有時候,吃太飽可能是抵擋不住美食的誘惑,情不自禁就吃多了。而更多的情況是,上一頓沒吃好,到了下一餐時就忍不住多吃了些,甚至有彌補上一餐營養不足的念頭。
我們說“午飯吃得飽”,并不是說,一定要吃十成飽,每餐吃八分飽就足夠了。吃得太飽,人為地延長了腸胃消化食物的時間,使大腦缺氧,從而不僅造成學習、工作效率的低下,甚至還會影響心腦血管的健康。營養過剩引起脂肪堆積,也會使血脂升高,造成健康隐患。
三、煙瘾太大
很多人開始吸煙時,也許并沒想到自己會離不開香煙。然而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吸煙的确是會上瘾的。每一包煙上都寫着“吸煙有害健康。”人人也都知道這個常識,但就是戒不掉。甚至有些年輕人并沒有意識到吸煙的危害之大,反而認為這樣很“酷”。
長期吸煙的人不僅會使牙齒變黃、變黑,還會引起支氣管炎、肺炎,甚至肺癌。這已經是很大的危害了,然而還不僅于此。吸煙還會危害到你的家人,他們被動地吸着你的二手煙,甚至三手煙,對身體的傷害是你無法想像的。因此,一定要想辦法将煙戒掉。現在戒煙的方法也不少,可以試着做一做。總之,心裡一定要有個信念,隻有戒煙了,才能給自己的長壽之路搭上順風車。
四、老愛生氣
每個人都會有各種情緒,畢竟我們不是機器人,喜怒哀懼是人之常情。但是,我們也要具備調節自己情緒的能力。即使有了憤怒,也應控制住,不能過度,且時間不宜太長。這樣,人才能做情緒的主人。
中醫強調“怒傷肝”,就是說,你生氣的時候,不僅僅是表面上的心情不快,而是會累及你的肝髒,使人身體越氣越差。我們經常會在電視上看到這樣的場景:主人公因生氣而吐血,甚至暈倒。這都是因為怒氣導緻了肝氣郁結,甚至逆行,從而氣得滿臉通紅,甚至“怒發沖冠”,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因此,經常生氣的人,肯定是使自己離長壽越來越遠。而調節心情也确實不是人人都容易做到的,這就需要我們長期地“修煉”。要牢記一點:長壽的人總是心平氣和的。
結語:養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大家一起讨論着吃什麼有營養,做什麼能有益健康等等。但是你們想過嗎?其實有些養生之道是我們每個人都心知肚明的,卻遲遲不願去實施。隻是指望着,用其它的方法來彌補這些缺失。那我們為什麼不能從源頭上就不要使我們的“元氣”缺失呢?早飯好好吃,不要暴飲暴食、少吸煙,最好不吸煙、少生氣,最好不生氣。這些也都在我們的可控範圍内,不妨給自己列個計劃,慢慢地養成好習慣,使平時養生的效果錦上添花,而不是拆東牆補西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