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聖李時珍是我國古代中醫的集大成者,他所著《瀕湖脈學》中寫下“痰生百病濕生災”告誡大家,痰濕對于身體的損傷是極大的,人體的多種病症都是由痰濕所引起的。
生活中很多人總是感覺身體乏力,精神不振,卻又沒有什麼明顯疾病。或許你有可能被痰濕邪氣纏上成了痰濕體質,痰濕體質的人往往易生病而且因為精神狀态常年不佳,幹活做事也往往有心無力。
針對痰濕體質,其實我們的身體上會有明顯表現。很多人還蒙在鼓裡不妨看看自己是不是痰濕,用針對的方式進行改善,幫你除濕氣一身輕松。
痰濕體質的人都會有三種身體表現
虛胖,氣色差
《黃帝内經〃靈樞〃五變》中記載痰濕人群“皮膚薄而不澤,肉不堅而淖澤”,意思就是痰濕嚴重的人身體虛胖,皮膚單薄沒有韌性光澤,指的就是我們來說臉上氣色晦暗,沒有神采。雖然身上有肉,但都是軟塌踏的肥肉,并不強健是身體虛胖的表現。
當我們身體内濕氣較重時,濕氣運轉出問題就會在體内積聚,導緻我們出現虛胖浮腫的情況。很多人明明看起來又壯又胖,但氣色不好并且身體精神狀态差身體不結實。
問題嚴重的人濕氣運轉不出,導緻身體浮腫看起來更胖,身上軟踏踏一按一個坑,其實都是寒濕水氣在皮膚之下的表現。
脾胃虛寒,腹痛腹瀉
《黃帝内經〃靈樞〃五變》記載“腸胃惡,惡則邪氣留,積聚乃作脾胃之間寒溫不次。”當濕氣重的時候就會導緻我們的腸胃出現異常,濕氣積聚體内出現寒症與熱症兩種情況,常見寒症就是腹痛,腹瀉,因為寒濕導緻胃陽損傷。日常生活中,濕氣重的人往往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的疾病,常見的就是腹痛腹瀉,有些人甚至成為了習慣性腹瀉,每天都腹瀉大便不成型就是因為濕氣太重,并且大便往往粘膩粘在馬桶上下不來。
消化不良,身體乏力
熱症則是消化不良,脾胃虛弱,食物不能夠轉化,積聚在腸胃之中。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明:“脾胃者,倉廪之官,五味出焉”倉廪就是古代糧倉的意思,脾胃能夠攝入食物轉化為人體所需要營養物質。如果脾胃虛弱,則轉化功能失效食物積聚在胃中,引起腹脹腹滿消化不良等問題。
濕氣重則脾氣虛,脾為後天之本,脾虛導緻消化異常,攝入的食物養分不能夠運轉全身,就容易導緻我們身體無法得到供養,身體乏力,精神不振等問題也就随之而來。
痰濕體質的人怎麼調理,方法簡單
清淡飲食,不吃甜膩肥厚的食物
《素問.奇病論》中記載“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其氣上溢,轉為消渴。”這裡的意思就是濕重虛胖的人肯定愛吃甜食和油膩的食物,最終導緻“消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典型的症狀就是口幹,尿多,食量大,就是消渴症。
生活中,甜膩的食物在腸胃中難以消化,久聚則成濕氣,濕氣散不出去最終積蓄在體内,導緻肥胖。因此,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選擇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并不是不吃肉,而是應該吃瘦肉,像是牛肉,羊肉等都是溫陽除濕的食物。但我們應該注意烹饪方法,太過油膩就容易導緻濕氣加重,多吃蔬菜水果,适當補充肉類即可。
堅持運動,祛除濕氣
《醫效秘傳》記載“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陽氣是我們的生命之氣,先天來自父母,後天來自飲食。脾胃虛弱飲食不調則陽氣衰弱,濕氣加重。而補充陽氣則可以祛除寒濕。運動鍛煉就可以增強體質,補充陽氣。
運動其實很簡單,隻要長期堅持以不傷害身體的方式運動即可。每天堅持運動但也需要注意時間,不要在風大或者天晚的時候進行運動。當運動後身體出汗風寒濕三邪則容易趁機入侵機體導緻疾病。早晚濕氣重,溫度低,運動可以選擇下午傍晚時分,運動也不要過量,每次保證身體發熱微微出汗即可。
痰濕體質和濕熱并不相同,兩者有何區别?
濕為陰邪,屬水之類。濕與熱合,充斥三焦。濕熱體質與痰濕體質一般情況下很多症狀相似,但有一點可不同,舌苔。痰濕體質的人更容易出現舌苔白厚,而濕熱體質的人則容易出現舌苔黃膩。
清代醫學家薛生白所言“太陰内傷,濕飲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生濕熱。”本來人體内的濕氣尚未祛除,不能夠運化水谷流通氣血,這時候外邪再次到來,導緻濕熱成型。出現這樣的情況更多是因為外界環境和本身痰濕共同導緻。
日常生活中,避免長時間身處濕氣重的環境中。個人住所保持幹淨整潔,開窗通風室内的保持室内幹燥。勤曬被褥,勤換衣服保持身上幹燥舒适,避免外部濕邪入侵人體,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濕熱到來。
痰濕嚴重導緻我們身體受損,其實祛濕并不難,無非的是嘴上功夫和腿上功夫,隻要能夠長期堅持,就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痰濕體質。
參考資料:
《中醫的濕熱與辨證施治》2013-05-07
《本草綱目_治痰用藥規律發微》中華醫藥雜志2013年8月
《本草綱目-痰病案淺析》雲南中醫學院學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