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3.24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3.24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30 06:48:16

  2022年3月24日是第27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今年的主題是“為終止結核病投資。拯救生命”。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之所以設立在3月24日,是因為羅伯特·科赫博士在1882年的這一天宣布發現了結核病緻病菌,為該病的診治開辟了道路。

  人類與結核病纏鬥的曆史幾乎與人類自身的曆史一樣悠久,考古學證據表明,在距今7000年以前就已經有結核性疾病的蹤影。時至今日,人類仍未完全征服這種“白色瘟疫”,不過我們已然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3.24(世界防治結核病日)(1)

  圖片來自世衛組織網站

  ●結核病,“浪漫病”?

  在曆史上,結核病一度被視為“具有貴族色彩的浪漫病”,結核病人表現出“蒼白與潮紅,一會兒亢奮,一會兒疲乏”。根據古老的西方醫學理論四體液說,結核病也被視為藝術家的病,常與才華、憂郁、敏感等特質聯系在一起。許多文學家、藝術家都曾飽受結核病的侵擾。如雪萊、濟慈、卡夫卡、肖邦等除卻詩人、作家、藝術家的身份,還共享另一個相同的身份——結核病患者,有的甚至是結核病的擁趸。

  許多文藝作品中也經常出現對結核病的浪漫化描述。在《茶花女》和《呼嘯山莊》中,患有結核病的女主人公均被描寫得美麗、優雅、蒼白。在丁玲早期的日記體短篇小說《莎菲女士的日記》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女主人公形象莎菲——喜怒無常,情感熾烈,反複咳嗽、咯血——也表現出肺結核的典型症狀。

  當然,文學的隐喻是一回事,真實的結核病則又是另一回事。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3.24(世界防治結核病日)(2)

  圖片來自世衛組織網站

  ●結核病到底是什麼病?

  結核病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侵犯全身除了指甲和頭發以外的各種髒器器官,主要侵犯肺髒,引起我們通常熟知的肺結核。其症狀主要是咳嗽、咳痰、發熱、盜汗、乏力等。

  結核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呼吸道傳播,傳染源主要是痰菌陽性的患者,通過患者咳嗽、打噴嚏、吐痰或大聲說話排出的飛沫導緻傳播;二是消化道傳播,比如健康人群飲用帶菌的牛奶也可以感染。

  肺結核的預防措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新生兒接種卡介苗,可大大降低患病的可能性,即使患病,病情程度也較輕。第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咳嗽、打噴嚏時注意避讓他人、掩住口鼻;不随地吐痰,勤洗手,戴口罩,勤開窗,鍛煉身體,合理膳食等。第三,對于一些特定人群,感染結核杆菌以後可進行預防性服藥,保護率可達80%。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3.24(世界防治結核病日)(3)

  圖片來自世衛組織網站

  ●另一個隐秘的敵人

  在庫珀(Richard T. Cooper)的畫筆下,結核病以拟人化的骷髅天使形象出現,象征死亡。如今,得益于人們對結核病認識的加深和醫學技術的進展,“十痨九死”早已成為曆史。然而,圍繞結核病的隐喻也已然悄悄發生了轉變。不同于十九世紀對結核病的浪漫化傾向,如今,人們對待結核病的态度急轉直下,轉而回避甚至歧視結核病患者。

  于是,結核病患者需要面臨的另一個隐秘的敵人逐漸浮現——病恥感(stigma)。顧名思義,病恥感即疾病給患者帶來的羞恥感。許多患者會因患病而産生抑郁、焦慮、自卑等負面情緒,甚至演變為負罪感和自我否定。

  結核病原本可防可治,但病恥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結核病患者接受治療的阻礙。據《中國青年報》報道,無論是在全國性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中,還是在臨床診治中,病恥感在我國仍然是常見現象,在青年群體中也不例外。

  我們很難想象,2018年的南非小姐塔瑪瑞·格林(Tamaryn Green)在南開普敦大學醫學專業讀大三時感染結核病後,也曾因為害怕被孤立和歧視,而沉浸在病恥感的負面情緒中。痊愈後加冕南非小姐的同年,她在南非小姐平台上發起了“打破病恥感”#BreakTheStigma活動。塔瑪瑞·格林在2019年接受采訪時坦言,正是參加南非小姐才使她有勇氣講出自己曾諱莫如深的結核患病經曆,她認為南非小姐平台有助于提高公衆對結核病的關注,幫助更多結核病患者打破沉默,打破病恥感。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3.24(世界防治結核病日)(4)

  圖片來自世衛組織網站

  ●如何打破病恥感?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精神科郜彬醫生在接受《錢江晚報》采訪時稱,一方面,對疾病缺乏足夠的認識,是社會對很多疾病産生偏見的根源;另一方面,社會支持是打擊病恥感最強有力的“武器”,一旦失去社會支持,患者就極易陷入負面情緒之中。打破病恥感,第一步就要破除刻闆印象和固有成見。

  就我國而言,為加快實現聯合國2030消除結核病的目标,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2019年出台《遏制結核病行動計劃(2019-2022年)》,重點目标是攻克耐多藥結核病和治療高負擔的防控難題。除此之外,正如郜彬醫生所說,從生活和心理層面幫助患者提高信心,增加生活和工作的幸福感及滿足感,也是結核病治療過程中的重中之重。(綜合自世衛組織網站、中國青年報、錢江晚報、新華社、科技日報、人民網,參考《疾病的隐喻》、The South African網站等,編輯趙少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