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道風物#
番鴨很少人養殖和其産量低有很大的關系。番鴨是一種外來物種,它具有“就巢性”強,繁殖能力低的特點。一旦番鴨産蛋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體溫升高、羽毛蓬松、抱蛋而窩、并且停止産蛋的現象。
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番鴨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它們之間會因為争奪食物、配偶和領域等而發生相互争鬥的行為。番鴨的攻擊性不僅會導緻群體受傷影響其外觀,同時還會增加個體的死亡率,這樣就會降低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再加上番鴨的養殖要比家鴨麻煩,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更多,所以農民養殖它的熱情不高。
番鴨的小簡介 對于番鴨南方的朋友還說比較熟悉的,有些山區的農民會零星養殖幾隻,但很少有人把它像家鴨一樣大規模的養殖。
番鴨也叫洋鴨、瘤頭鴨、騰鴨、西洋鴨、香鹑雁、麝香鴨、髒鴨等,它是一種瘦肉型肉用良種鴨。
從這個叫法來看就知道,它并不是我國土生土長的一種鴨子,番鴨的故鄉在遙遠的南美和中美洲的熱帶地區,而傳入我國的時間并不長,在國内也就是200年的養殖曆史。也因為它來自熱帶地區,在國内主要是集中在南方地區養殖,其中廣東、廣西的客家地區就愛養殖這種鴨子。
番鴨和我國的家鴨的區别還是非常大的。番鴨可以分為黑羽番鴨、白羽番鴨,還有黑白相間花色的番鴨。相比于我國的鴨子,番鴨的羽毛顔值方面是要低一些。同時番鴨的頭部還有紅色的肉瘤,主要是集中在嘴巴附近和眼圈周圍,這一點也是它和家鴨最大的區别。
整體來看番鴨長得像鴨子又像鵝,它的個頭要比鴨子的大一些,而要比鵝的少一些,是介于鴨子和鵝之間的,并且公母鴨子的個體差異很明顯,像公番鴨一般體重在6斤左右,而母番鴨則是在4斤左右。
除此以外,番鴨還有一大特點,那就是它在繁殖的季節會分泌一種類似麝香的味道。像我國的家鴨,身上都是臭烘烘的味道,可是番鴨卻不同,它們是比較愛衛生的一種鴨子,尤其是公番鴨在發育繁殖的時候,還會釋放出麝香的味道來吸引異性。因此如果這個時候把它們殺了的話,吃起來的肉也是有淡淡的麝香味。
為何很少人養殖? 實際上番鴨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它是一種瘦肉型鴨子,身上的脂肪少、瘦肉多,并且它的蛋白質含量高,營養也豐富等優勢,再加上養殖它的人少,所以是一種比較稀有的家禽,在市面上也比家鴨更受歡迎。
可是這種鴨子在國内養殖率并不高,知名度也很低。那為什麼很少人養殖番鴨呢?
首先,番鴨的“就巢性”強、産蛋率低。
所謂“就巢性”就是指母性家禽在産蛋一段時間之後會出現的體溫身高、被毛蓬松、抱蛋而窩、停止産蛋的現象,而番鴨的就巢性就很強,這也導緻了它的産蛋率。像我國的家鴨,平均一年能産蛋180個左右。
而番鴨年平均産蛋量是100-130枚,最高的個體可以達到150枚,這還是要管理得當,如果管理不好年産蛋量就是幾十個。對于規模養鴨的農民來說,一般是為了産蛋,或者是肉用的,很明顯番鴨的産蛋量不高。
其次是肉用的話,番鴨卻攻擊性強,相互之間容易發生打鬥。
番鴨是一種野性比較強的鴨子,别看它們平時很溫順,但是它們卻是比較兇猛的,同伴之間會為了食物、配偶、領域等而發生争鬥的行為,輕者會導緻彼此受傷,嚴重的還會緻死。
因此這種鴨子不太适合規模化養殖,越是大規模養殖就死亡率越高,這樣也就大大降低了養殖戶的經濟收益,所以這種鴨子目前基本都是以農戶散養為主。
最後,孵化率低,養殖成本也高。
因為番鴨的蛋殼比較厚實堅硬,外面光滑,氣孔比較小且密度大,因此在孵化的時候成功率并不高。尤其是如果有人工孵化的話,要比自然孵化率更低,而這也就決定了番鴨苗的價格更高一些。
再加上番鴨的培養是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的,要比養殖家鴨更麻煩。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導緻其養殖成本高了,願意養殖的農民也就不多了。
寫在後面 番鴨作為一種優良的瘦肉鴨,它的品質确實要比家鴨高一些,如果是在農村地區有條件的話,散養幾隻還是不錯的選擇。像筆者的嶽父家裡,他們就每年都會在山上圍起來一個小院子,養殖幾隻番鴨。到了年底的時候,就成為了招待親友的美味佳肴了。尤其是對于愛吃瘦肉的朋友們來說,番鴨是不錯的選擇。
各位朋友,你們愛番鴨嗎?歡迎大家留言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