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濕熱積滞和飲食積滞

濕熱積滞和飲食積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5 18:02:48

濕邪 為六淫之首·嶺南四季皆有

“東南地土卑弱,濕熱相火為病甚多。”廣東地處嶺南,因其特定的地域環境、氣候氣象及飲食習慣,當地民衆多易感濕熱。

中醫認為,濕熱體質的人——平素會出現口幹舌燥、咽喉疼痛、口臭、大便臭穢等“熱氣”症狀,身體也易處于亞健康狀态,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然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草藥醫一方病”,廣東很多中草藥有很好的“解熱氣”作用,比如筆者今日介紹的布渣葉

濕熱積滞和飲食積滞(消食滞清濕熱)1

圖1 布渣葉原植物圖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冼建春老師提供)

來源與臨床應用

布渣葉為椴樹科破布葉屬植物破布葉的幹燥葉,又名破布葉、蓑衣葉、火布麻,為嶺南習用草藥。布渣葉藥用最早見于清·何克谏所著的嶺南本草書籍《生草藥性備要》,曰味酸,性平,無毒,解一切蠱脹,清黃氣,消熱毒。作茶飲,去食積,又名布渣”。公元1848年刊行的嶺南本草專著《本草求原》中以“布渣葉”為正名收載。《廣東通志》描述:“破布葉出陽江陽春恩平,狀如掌而綠,嶺南舟人多用,香煙毒水迷客,煎湯服之立解。”

濕熱積滞和飲食積滞(消食滞清濕熱)2

圖2 布渣葉藥材性狀圖

主要鑒别點

本品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葉展平後呈卵狀長圓形或卵狀矩圓形,長8~18cm,寬4~8cm。表面黃綠色、綠褐色或黃棕色。先端漸尖,基部鈍圓,稍偏斜,邊緣具細齒。基出脈3條,側脈羽狀,小脈網狀。具短柄,葉脈及葉柄被柔毛。紙質,易破碎。氣微,味淡,微酸澀。

濕熱積滞和飲食積滞(消食滞清濕熱)3

圖3 布渣葉(鮮葉)鑒别特征

①先端漸尖

②邊緣具細齒

③葉脈被柔毛

④基出脈3條

日常應用

五花加味茶

01

濕熱積滞和飲食積滞(消食滞清濕熱)4

藥物組成:布渣葉、金銀花、菊花、槐花、雞蛋花各10克,木棉花15克。

煮法:以上藥物加适量清水浸泡10分鐘,武火煮沸後轉文火煮15分鐘即可。一天一劑,可分多次服用。

功效:清熱、解毒、祛濕,可緩解喉嚨幹痛、咽喉發炎、面部痤瘡、牙龈腫痛等症狀。

布渣雞内金茶

02

濕熱積滞和飲食積滞(消食滞清濕熱)5

藥物組成:布渣葉、雞内金各10克。

煮法:将雞内金稍沖洗後,加2碗水與布渣葉浸泡10分鐘,武火煮沸後轉文火煮20分鐘即可,可代茶飲用。

功效:健胃消食,可緩解消化不良所緻的口臭、嗳氣及食欲不振。

Tips:濕熱體質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應忌酒、油膩食物、糖、冰凍等生濕助濕之物。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作者拍攝)

【來源: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作者:藥學部 朱小珍】

濕熱積滞和飲食積滞(消食滞清濕熱)6

濕熱積滞和飲食積滞(消食滞清濕熱)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