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揚導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的《道德經》以玄而幽深的“道”,道出了世間萬物的法則和總規律。老子是中華民族智慧的一個高峰。他的《道德經》,是我國道家學派和道教最著名的一部經典,也是一部偉大的哲學著作。“道”究竟是什麼?對我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老子深邃玄妙、廣博精微的五千文,從古自今,後世的人都在研究老子,解釋老子,研究著作更層出不窮。而《道德經》在世界上就有上千種譯本,影響巨大。我們将陸續刊登專家、學者對老子和《道德經》的介紹和見解系列文章。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供大家探讨。
《老子》又叫《道德經》,作者老聃,春秋末期楚苦縣(今河南省境内)厲鄉曲仁裡人,曾做過周朝的"收藏室之史"。《道德經》一書五千言,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
關于"道"。"道"這個字在《道德經》中出現七十三次,其含義前後差别比較大,但從總體上來把握,又可以看出意義上的連貫。
首先,老子認為"道"是某種東西,是一個無狀之狀、無物之象的東西,它獨立于任何其它東西之外。而且,它始終不斷地發生變化,周而複始。其次,道可以産生天地萬物。它不僅創生萬物,使萬物發育成長,還愛護調養、使其開花結果。并且還不據為己有,不自恃己能,不為其主宰。
"道"同時也是一種有規律的東西。最突出的規律有二:對立轉化,返本複初。老子認為事物是在對立關系中造成的。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并強調,隻有把握住事物的反面,守住事物的對立面,才能夠更深刻地顯示出事物的正面含義,才能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對立面發展到極端,便發生對立轉化,"物盛必衰"。返本複初是道表現出的一種循環運動的規律。然而,老子着重強調的是複初、歸根、守靜、複命。
再次是"有"和"無"與"道"的關系。無是萬物的開始,有是萬物的母體。常從無的角度,可以觀照道的奧妙;常從有的角度,可以觀照道的端倪。因為看不見道的外形,所以用無來形容,而不是沒有。隻是潛藏着,沒有顯現。然而就是這個道又能産生萬物,所以又是有。無和有都是用來指稱道的,兩者同出異名,是一個從無形到有形到萬物的持續展開過程。
關于"德"
"德"最本初的意義似乎是一套重大的政治行為,如以氏族部落首領為表率的祭祀。出征等等。它與傳統氏族部落的祖先祭祀活動的巫術禮儀緊密結合在一起,逐漸演變而成為維系氏族部落生存發展的一整套的社會規範秩序,是道的顯現,是道的作用。
關于道和德
"道"和"德"是體與用之間的關系。道是指未曾滲入一絲一毫人為的自然狀态,德是指參與了人為的因素而仍然返回到自然的狀态。也就是說,形而上學的道,落實到人生的層面上,其所顯現的特性為人類所體驗、所取法,都可以說是德的範圍。
以這樣的道、德觀去看待人生、社會、政治、便引出一系列重要的概念,其中主要的有:自然、無為、虛、靜、柔、弱等等。關于自然,老子的名言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其實,這是要天、地、人都效法自然。也就是說,我們對待人生、社會要順其自然,不要有不必要的作為,更不要強作妄為,把握虛、靜、柔、弱的深刻含義,反而能使我們獲得成功。當然,老子哲學思想也有值得批判的地方。
關于《老子》影響
《老子》作為中國哲學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學體系的著作,其思想的傳播,對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和心理都有深遠的影響。老子的思想曾對孔子和孫子的思想有一定的影響。直接繼承道家傳統的莊子思想對後來的佛教禅宗和中國文藝的發展,特别是對中國知識分子的追求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都産生過重大的影響。
戰國中期以後,老子開創的道家形成了兩個主峰:一是楚之莊子學派,一是齊之稷下道家。這兩大學派并行發展而又有着交互關系。就境界哲學而言,莊子的哲學成就空前絕後;而政治哲學方面,則是以黃老思想為主的稷下道家,成為戰國中期至漢初的時代主流。莊學與稷下黃老學這兩支道家的主峰,發展至戰國末,便交相彙合到《呂氏春秋》學派中。《呂氏春秋》因此便成為一部以老莊與黃老為主,同時吸收陰陽、儒、墨、名、法各家觀點的先秦時代思想總結的巨著。老子思想同孔子思想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主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