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安徽大學畢業後就業情況

安徽大學畢業後就業情況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2 20:11:20

安徽大學畢業後就業情況?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近日,安徽信息工程學院2021屆畢業生就業質量調查報告出爐報告數據顯示,2021屆2500餘名本科畢業生中,近60%留在省内發展,其中在合肥新興和支柱産業就業的占在肥就業的75%,在蕪湖新興和支柱産業的占在蕪就業的70%,主要集中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電子電氣設備制造業等領域,留皖就業的人數占據省份流向的絕對第一這并不是新情況新變化,近三年數據表明,學校近七成畢業生留在安徽發展,超九成進入企業為企業發展服務,這些數據充分反映了安徽信息工程學院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的巨大貢獻和自身價值,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安徽大學畢業後就業情況?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安徽大學畢業後就業情況(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多舉措推進畢業生留皖就業)1

安徽大學畢業後就業情況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近日,安徽信息工程學院2021屆畢業生就業質量調查報告出爐。報告數據顯示,2021屆2500餘名本科畢業生中,近60%留在省内發展,其中在合肥新興和支柱産業就業的占在肥就業的75%,在蕪湖新興和支柱産業的占在蕪就業的70%,主要集中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電子電氣設備制造業等領域,留皖就業的人數占據省份流向的絕對第一。這并不是新情況新變化,近三年數據表明,學校近七成畢業生留在安徽發展,超九成進入企業為企業發展服務,這些數據充分反映了安徽信息工程學院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的巨大貢獻和自身價值。

精準對接地方政府,政校企合作服務區域發展

在新的曆史機遇和重要使命下,堅定不移走政校合作、協調發展之路,是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在新時期實現新跨越的必然選擇。近年來,各級政府領導赴該校進行了50餘次調研及深度座談,校方也多次前往各級政府部門和企業對接人才培養及就業等事宜。

以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學院建設為例,2016年,全省首個政務雲計算中心在蕪湖正式運行,該中心位于安徽信息工程學院文津校區内,是蕪湖市利用雲計算、大數據技術集成建設的全市IT資源共建共享的重大信息化工程。省市各級領導來校現場調研後,希望學校深度融合科大訊飛在人工智能領域一流的技術、産業和專家資源,盡快打造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基地和創新成果研發中心,從而解決安徽省在AI人才供給方面的難題。2018年6月,學校與訊飛人工智能研究院合作成立省内首個人工智能學院,以蕪湖市政務雲計算中心、科大訊飛智慧産業雲、學校教學科研雲及産學研用基地為支撐,培養符合安徽省和蕪湖市大數據産業發展需求,能夠運用大數據思維、模型和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鑒于前期政校合作培育人才成效初顯,蕪湖市下達2022年度市政府重點工作任務時指出,2022年計劃全力支持安徽信息工程學院與企業共建新型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産業學院,充分顯示地方政府對學校辦學能力的認可。

精準對接地方産業,專業結構契合産業發展

突破傳統高校在學科專業設置上的“一成不變”,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可謂是“靈活精準”。學校在2012年由科大訊飛主導辦學開始,就對标地方産業鍊,結合安徽省及蕪湖市對于汽車及零部件産業、材料産業、電子信息産業等人才的需求成立計算機與軟件工程、電氣與電子工程和機械工程等院系,同時停招了對産業支撐度較低的測控技術與儀器、工業工程等7個專業。在地方産業進行戰略性調整後,學校緊跟形勢持續優化學科專業布局,瞄準蕪湖電子電器、機械制造等支柱産業,以及新能源汽車、通用航空、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現代農業機械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等專業,主動服務區域創新發展和産業轉型升級。

學校結合安徽省制造業發展戰略與蕪湖産業發展規劃,圍繞智能制造技術,在現有研究中心和實驗室的基礎上,與市政府、企業共同投資建設“安徽省先進智能制造柔性生産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該中心是集實踐教學、科研及成果轉化、社會培訓為一體的校政企共享型産學研用綜合平台,目前已形成了較穩定的3個主要研究方向:智能制造、工業大數據和機器視覺,緻力于培養應用型優秀人才,滿足高端裝備制造産業的人才需求。

學校委托麥可思進行第三方調查的報告顯示,學校2020、2021兩屆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均在70%以上,專業設置與區域重點産業匹配度超過75%,學校主體專業與安徽省及蕪湖市的主體産業契合度高達85%,較好地實踐了學校将專業鍊建在産業鍊上的專業設置理念。

精準對接地方企業,搭建校企合作服務平台

今年,安徽信息工程學院與中聯重機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設的“中聯重機公司海外服務工程師培養班”走入了第4個年頭,2019年首批培養的32名學生有24名被中聯重機錄用并派往國外,畢業生的職業态度和職業能力都受到了企業的高度認可。同時,學校與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也簽訂了新一輪的戰略協議,并合作舉辦“奇瑞卓越工程師班”,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力度,探索卓越工程師的有效培養路徑。

在此類人才培養模式下,校企雙方實現了優勢互補,經過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共同組建師資隊伍、共同實施實習管理等,不僅使學生與崗位的技能匹配度高,對企業文化的接受和理解也更深一步。“讓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中,打造校企共同育人用人格局。”學校招就處副處長楊文寶表示,學校堅定走好“産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子,全面推進校企協同育人工程,通過訂單班、合作班等形式推進學生提升能力、精準就業。

學校精準對接企業的另一面則體現在承接和參與企業橫向課題,并且教師帶領學生深度參與其中。教師丁正龍帶領學生團隊為當地一家濾清器制造企業研發一套濾清器自動化檢測設備,不僅替代了進口設備,還降低了42%的生産耗能,并解決了原有的水污染問題,通過這個項目的合作,團隊中的4名學生鑽研出了自己的專利,還有2名學生畢業前就已經被該公司預定。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十三五期間學校師生團隊對企業開展技術服務超200項,為企業解決了大量的技術減負增效的疑難雜症,對企業提高生産效率和經濟效益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綜合能力。截至目前,學校已簽約産學研基地225個,其中3個獲批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企業類型覆蓋汽車生産銷售、制造行業、服務行業、互聯網行業等,對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企業發展轉型升級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張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