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王陽明格物緻知是什麼觀點

王陽明格物緻知是什麼觀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1 13:43:37

王陽明格物緻知是什麼觀點(王陽明如何理解)1

王陽明自貴州修文龍場悟道,明确“心即理”,領悟格物緻知之旨後,證之《五經》,無不相合。那麼,從陽明心學的立場,是如何理解“格物、緻知、誠意、正心”的呢?

“格緻誠正”是儒家經典修身工夫,出自《大學》: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緻其知;緻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格物

王陽明訓“格”為“正”,格物,就是正物,正其不正以歸于正。

這個“物”,也不是物體之物,在陽明心學體系裡,物的定義是“意之涉着”為物,也即是事,因此,正物就是正事。

格物,究竟如何格呢?

陽明心學思想中,能夠一以貫之的“頭腦”所在是“緻良知”。良知乃是天理昭明靈覺處,故良知即是天理。良知既是天理,自是至善,然而,由于人與外物相接,難免有得失毀譽牽扯,良知容易被私欲遮蔽。當一念發動,良知的判斷功能識别出是非善惡後,就需要“為善去惡”的格物工夫,也就是善的要存養,惡的要克除,就達到了正其不正以歸于正的目的,所以格物又叫“正念頭”。

緻知

這個“知”,不是知識的知,是良知之知。緻知,就是緻良知,即将良知緻于事事物物上。

怎樣才算緻知呢?

“物格而後知至”,就是我們格物的過程或者格完物,自然就是緻良知的過程,物格完了,良知自然也“緻”完畢。

所以,格物其實也就是緻良知。這是王陽明作為一代宗師厲害的地方,自他晚年提出“緻良知”的核心思想後,一切儒家經典都是在為他這三個字做注解。

誠意

“知至而後意誠”。

在王陽明的心學字典裡,誠意不隻是朱熹所說的“不自欺”那麼簡單,他是要實實落落去做,着實去緻良知,才算得上誠意。

正心

在《傳習錄·答聶文蔚》篇中第一八七條,王陽明明确說“着實緻其良知,而無一毫意必固我,便是‘正心’。”

意必固我,出自《論語·子罕》: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意,是主觀猜測;必,期必,對于事情的發展,期望其必定成這樣或那樣。無期必,就是知命;固,固執己見;我,私心。無私心,是有志于道的表現。

陽明的意思,就是要在緻良知的康莊路上正其心,消除“意必固我”四種障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