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紀錄片的特定藝術語言

紀錄片的特定藝術語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19:59:35

紀錄片的特定藝術語言?作者:王穎沖(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教授、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社會翻譯學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紀錄片的特定藝術語言?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紀錄片的特定藝術語言(紀錄片翻譯的技)1

紀錄片的特定藝術語言

作者:王穎沖(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教授、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社會翻譯學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今年,筆者有幸承擔了“北京冬奧會遺産系列宣傳片”的翻譯工作,包括2部總宣傳片、12部場館紀錄片和17部主題紀錄片。紀錄片展現了中國的當下與現實,讓世界了解北京冬奧會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先進理念與不懈努力,呈現全民參與冰雪運動、各行各業蓬勃發展的火熱場面。為助推紀錄片的國際傳播,字幕翻譯需要遵循影視翻譯的基本原則,如簡明易懂、聲畫協調等;同時,它又因自身的攝制特色而要求譯者求真務實、善于合作,具有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首先,紀錄片的信息功能突出,包含大量說明性文字,譯文務求準确,即“求真”。應奧組委和北京冬奧組委的要求,“北京冬奧會遺産系列宣傳片”的字幕翻譯一律使用英式拼寫,專有名詞須采用官方譯名或官方縮寫,有關冬殘奧會和殘疾人的内容則要符合國際殘聯規範。片中出現了不少環境和氣象術語、花樣滑冰的技術動作、蔚縣剪紙的點彩工藝、張北柔性直流電網的技術,此外還有各地受訪人的方言語彙。這些都需要譯者謹慎細心、廣泛查證。

其次,紀錄片通常沒有成熟腳本,講求即興和真實,因此對話存在冗餘和表意不清,這就要求譯者優化外文字幕,提高其簡潔度、邏輯性和準确性,即“務實”。總宣傳片《一切剛剛開始》中有這樣一幕,建築專業的學生正在冬奧場館開展空間感知方面的田野調查。譯者獲得的中文字幕是“(用)普通人的步數,不是你定向越野的”。但是去山頂的路如何能提前估算步數呢?經過與編導和受訪者的再次溝通,我們才确認現場說的是“步速”而非“步數”,避免了因環境噪音和口音引發的誤解。

再次,紀錄片翻譯特别倚重譯者與攝制團隊的溝通合作。大多數影視翻譯一般由譯者或翻譯小組獨自完成,而紀錄片譯者則有機會深度接觸導演、受訪者和配音人員,通過即時交流以摸清攝制團隊的用意,咨詢專業術語的内涵,補全因剪輯造成的邏輯缺失。有時,攝制組還會對譯文提出意見和建議,共同完善譯文。例如,總宣傳片中提到北京冬奧會改變了場館設計理念,挑戰了“蓋得越少就越可持續”的傳統。字幕翻譯的初稿是“takeanalternativeapproach(采取另一種方案)”,但導演希望能夠強調這是中國的一項創舉,是抗争後得來不易的結果,因此譯者改為“subvertthelong-standingtradition(颠覆傳統)”。

最後,紀錄片承擔着“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對譯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外語能力和全球視野,也必須具備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以片名翻譯為例,有的譯名未必與原文完全對應,卻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宣傳片中有一集題為《冰雪奇緣》,講的是來自北京和上海的兩個小朋友因冰雪運動結為好友。中文片名正好是迪士尼動畫片的譯名,回譯隻會引起文化誤解。譯者将片名譯為“FriendsComingfromAfar(有朋自遠方來)”,用一南一北兩位小朋友相聚崇禮的情節呼應中國傳統文化的典故。《綠色冬奧》講述了一群環境工作者的故事。譯者沒有字對字直譯,而是處理為“GoGreener(再環保一點)”,既突出了北京冬奧會是史上最環保的奧運會,也體現出對奧運傳統的尊重。

21世紀以來,國産影視的對外傳播已取得長足進步。除了傳統上在國外較受歡迎的功夫電影,近年來曆史劇、動畫等類型也逐步“出海”。但相比之下,紀錄片更能反映中國實際的社會生活和文化生産,其譯制對“講好中國故事”尤為重要。随着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興起,紀錄片也常以短視頻的方式呈現,貼合現代人接收信息的模式。“北京冬奧會遺産系列宣傳片”單集長至十幾分鐘,短則幾分鐘,通過多種渠道被全球觀衆轉發。這些鏡頭記錄了北京冬奧會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成就,并通過翻譯的技、藝與道讓世界人民讀懂中國的昨天、今天與明天。

《光明日報》( 2022年09月18日0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