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變色的春天?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馬剛 谌晗,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漸變色的春天?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馬剛 谌晗
烏蒙磅礴,山河浩蕩。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精神亮色,一座城有一座城的發展底色,千百年來,在日複一日的勞作生活中,色彩成為人們感知萬千風物、表達情感愛憎的重要方式。
黑色,曾是一種光榮的顔色——
半世紀栉風沐雨,六盤水,因煤而興,因“黑金”而富,因“三線”而榮耀,作為西南煤海的六盤水不辱使命,将年華與情懷、犧牲和奉獻深深熔鑄進共和國發展的血脈中。
黑色,也是一種沉重的色調——
四十年煤海沉浮,六盤水,幾起幾落,在經濟進入新常态後,飽受“資源詛咒”之痛,深陷經濟疲軟的泥淖之中,滿足人民期待、留住城市未來、提升發展質量,一道道考題如泰山壓頂。
強調,“付出生态代價的發展,沒有意義。”諄諄教誨,言猶在耳。觀大勢、思民生,痛定思痛的六盤水擊楫奮起,以綠色發展為引領,闖關奪隘,誓要辟出發展新路。
滴水穿石,久久為功,黨的十八大以來,六盤水旅遊業增幅連續七年名列全省第一,旅遊業呈井噴式發展,從成長型資源城市到資源枯竭型城市,再到奮起追尋重塑鋼鐵之城新榮光的轉型發展“密碼”,一座旅遊新城在磅礴烏蒙躍動而出。
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滿城青山疊翠湖”,從“滿面塵灰煙火色”到“山河俊秀萬古新”,從“黑”轉“綠”,從悲歌到詠歎,變幻的是色彩,不變的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六盤水所演繹的“蝶變”傳奇,彰顯的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論述在貴州大地上最深刻的實踐,凸顯的是踐行貴州全域旅遊發展戰略最生動的縮影,磨砺的是激勵轉型發展、跨越趕超永不褪色的“三線精神”。
“快”與“慢”的抉擇
溯古望今,交通皆是一城命脈所系。千百次對未來的擘畫,都不及與速度的一次激情撞懷——7月8日,安六高鐵首發列車從六盤水站飛馳而出。
疾馳的高鐵,孕育奔騰的夢想。安六高鐵建成通車,曆史性地縮短六盤水與大山之外的時空距離,開啟了旅遊發展的嶄新紀元:六盤水在全省率先邁入“縣縣通高鐵”新時代。
銀龍飛自烏蒙山,六盤水加速融入全國高鐵“朋友圈”,遊客“快進慢遊”觸手可及。時間與空間的露鋒起筆,“快交通 慢旅遊”旅遊版圖呼之欲出,“快”成為遊客最深切的體驗。
“快”之一字,早已有迹可循。曾經,“三線”建設讓六盤水在短短幾十年,從無到有,工業創造數個“貴州第一”。新時代,“快”的速度在延續,内涵卻在叠變。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潮叠起時,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對六盤水推動創新發展,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促轉型寄予殷切厚望。
擺脫“路徑依賴”,跳出“資源陷阱”,六盤水決策者明白,新舊動能轉換的機遇,稍縱即逝,一刻也不能等,一點也不能慢,以快制勝方為良策。
推本溯源,“快”的背後,潛藏着“慢”的考量。工業城市的旅遊“轉身”,要以五大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慢”馭“快”,以“快”達“慢”,快慢有度,方顯智慧,方成大道。
近年來,懷揣“中國涼都”這張“金字招牌”,六盤水在群峰競秀的多彩貴州,邁開了“二次創業”的堅定步履,在“快”與“慢”之間蹬出全新發展路徑——
從成型景區屈指可數,到27個A級以上景區閃耀涼都;從旅遊路網薄弱,到“四省立交橋”名副其實;從生态基礎脆弱,到省級園林城市熠熠生輝……
困頓突圍與時代主題同頻共振,這絕不是巧合,而是新時代賦予築夢者的光榮使命:借旅遊謀轉型,鍛造新經濟“增長極”,讓蒙塵的“高原明珠”再綻芳華。
逐夢,不是一朝一夕;圓夢,不是一時一地。
以“慢思維”精思布局,變“走馬觀花”為“下馬看花”。跳出亦步亦趨的既有範式,以敢為人先的氣魄後來居上,六盤水旗幟鮮明地提出“康養勝地·中國涼都”品牌;
憑“快落地”後發先至,變“淺嘗辄止”為“深度挖掘”。立足自身特有資源禀賦,六盤水推出避暑休閑、戶外運動、康體養生三大新型旅遊産品,恰成後疫情時代旅遊稀缺品,必将迎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動”與“靜”的平衡
8月23日,中國涼都·六盤水夏季線上馬拉松賽在“咕咚”APP圓滿收官。一場賽事,吸引17萬省内外“跑友”隔屏約跑,共赴盛夏之約,用腳步釋放激情。
從線下到線上,熱度不減,原因在于曆屆“六馬”賽事攢下的好口碑。從2013年起跑,8年屆屆相承,“六馬”演繹精彩一躍——從中國銅牌賽事起跳,躍升為國際田聯銅标賽事。
放眼涼都,“涼”的内涵,“山”之要義,深度解讀的躬身實踐并不局限于“六馬”這一賽事。在烏蒙深處,真山真水原生态,已鋪展成一幅動靜相适的千秋畫卷。
國際滑翔傘邀請賽、神雕峰攀岩周、全國汽車拉力錦标賽……近年來,一個個有影響力的“重量級”體育賽事相繼“落腳”,為崇山峻嶺變“金山銀山”打下最美印章。
在涼都,奇山秀水,催生出“春賞花、夏避暑、秋踏青、冬滑雪”四季景緻,讓山地成運動勝地;61%的森林覆蓋率、高達13090個/立方米的空氣負氧離子,則使涼都成康養樂園。
動以修身,靜以養心。山水的饋贈、城市的積澱、發展的甜頭啟發六盤水辯證思考,在打造國際一流避暑度假和山地戶外運動目的地征程上,文體旅融合,動靜兩相宜。
動中寓靜,有推窗見景的心靈渴望——
市中心城區,橫貫東西的涼都大道,車水馬龍,與其并行的水城河靜水流深,承載款款深情,六盤水在水城河沿岸打造涼都記憶·三線文化長廊,使其更添文化韻味。
置身長廊,動起來,健身步道可散步、跑步;靜下來,打量“三線”建設文化雕塑、牆繪,夢回戰天鬥地;停下來,創意小鎮内品一杯“水城春”,感受“舌尖上的春天”。
靜中含動,有田園牧歌的情感歸屬——
盤州市哒啦仙谷,隐于群山中,近年在大扶貧、大旅遊戰略雙助力下,從邊遠山村成長為國家4A級景區,青山、湖泊、村落,相映成趣,宛若一幅山水畫卷。
徜徉于此,遠離喧鬧,垂釣、采摘、燒烤、觀光,切身體驗,便可品咂“最憶是鄉愁”的美好滋味,體悟“悠然見南山”的恬淡閑适,為身與心覓得“詩與遠方”。
“動”與“靜”共舞,六盤水旅遊業節拍激越、舞步飛旋,拉長時間軸,遊客用腳“投票”的碩果清晰可見:2019年,全市接待遊客5285萬人次,是2015年的4.2倍。
“剛”與“柔”的思索
2013年,第八屆省旅發大會花開涼都,7年為期,時間見證六盤水旅遊業态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由優變特的裂變,旅遊業增幅連續7年位居全省前列。
彎道取直,六盤水用“灰色樣本”的旅遊“逆襲”,打破了“工業城市不能搞旅遊”的悖論。新時代,站在全域旅遊起航點,大潮奔湧,千帆相競,如何奮楫争先?
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
數年來,六盤水擦亮被重重煤煙遮蔽的雙眸,勇闖新路,收獲了滿目青山、一江碧水,也吸引遊客紛至沓來,但一座城終有一座城的鐵血榮光,有多少筚路藍縷,就有多少薪火相傳。
曆史的更叠,由先賢開篇,也必然由後來者接力。在旅遊事業風生水起的當下,六盤水深情回望,以老場館改造和場館新建方式讓“三線建設”工業遺迹、遺産重煥生機。
重回城市發轫原點,鐵與火的印記不再是羁絆,轉而成為有着鮮明涼都印記的旅遊“新地标”: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六枝記憶·三線建設産業園、盤州三線文化主題園……
在六盤水,守住“根”、留住“魂”,不止有“老廠房”變身“新景區”的漸行漸深,更有工業經濟與城市人文的互融共進,透過煙塵蔽日的“三線”工廠美麗“嬗變”可見一斑。
作為“三線建設”老牌企業,首鋼水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曾是市民诟病的“粉塵地帶”,細膩而堅決的發力,首鋼水鋼成“花園工廠”,吸引無數“三線”子弟來此撫今追昔。
一情一景,皆是過往記憶的沉澱、升華,此番以“柔”融“剛”的巧思,得益于山水的涵養:烏蒙山磅礴雄奇,北盤江千回百轉,剛與柔塑造一座城剛柔相濟的城市品格。
而今,在涼都,跳出一景一業的思維局限,堅持以綠色發展為引領、以全域旅遊助推跨越趕超,以“三變”改革蓄積旅遊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剛柔相濟的哲學思辨,正發揮産業“黏合劑”作用,書寫光芒璀璨的旅遊進化史。
剛柔相生,讓農村産業革命的碩果與旅遊商品“無縫銜接”——以早春茶、刺梨、猕猴桃為代表的“涼都三寶”,成四海賓朋離開涼都帶給親友的“伴手禮”。
外柔内剛,讓旅遊為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打造“添薪添彩”——深化農旅、工旅、體旅融合,鍛造旅遊經濟“新優勢”,成高質量創建全國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有力抓手。
莫畏浮雲遮望眼,守得青山見月明。
大時代變革的起筆,在這樣一個小小村落,揮就了最深情的詩行:2019年,在村黨支部帶領下,盤州市坪川村98戶村民自籌資金40餘萬元,把村子打造成望山見水慰鄉愁的旅遊景點。86歲的村民蔣先厚動情地說:“感恩黨的好政策,我們脫了貧後,不愁吃、不愁穿,現在就是想把家鄉建的更美一點!”
當“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化作精神指引,當全域旅遊成為一種行動自覺。行走六盤水,我們在烏蒙山間水畔,邂逅的是因産業興旺、生活富足、家鄉美好而綻放的那一張張樸實的笑臉。
“黑”與“綠”的漸變,“趕”與“轉”的歡騰,百煉鋼化繞指柔,六盤水從變革城市想象力,到别出心裁打造旅遊高地,一次次邁步,隻為擁有更廣、更高的格局和維度,其間有改革的陣痛,卻也收獲了“鳳凰涅槃”的新生。
總有一段曆史難以忘卻,總有一種色彩心潮澎湃。
赤橙黃綠藍靛紫,把黑色的榮光融入肌理,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闊步前行,350萬涼都兒女手持彩練當空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寶貴精神财富,正以濃烈色調繪就百姓富、生态美多彩涼都新未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