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重慶三博長安醫院王忠平副院長領導下的神經外科脊柱脊髓團隊,成功開展了顯微鏡全程輔助下頸椎前路ACDF減壓、融合和固定手術。随着我院外科手術微創化理念、快速康複理念的提出,脊柱微創技術的進一步提高,脊柱脊髓病患者可通過微創方式,擺脫疾病困擾。
重慶三博長安醫院神經外科劉樂洪副主任介紹,頸椎病是脊柱外科臨床常見疾病,發病原因與頸椎骨質增生、韌帶增厚、椎間盤突出及頸椎曲度異常等因素有關,主要表現為手指麻木、四肢無力、頸背部疼痛、行走受限等,給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被頸椎病困擾6年
微創手術帶去康複新希望
65歲的顔某飽受頸椎病疼痛折磨6年,一直懼怕手術,采取藥物治療,效果不佳。2個月前,頸椎疼痛加重伴頭暈,且行走不穩,11月30日,來我院門診就診。
據顔某自述,6年來,頸部呈酸脹樣疼痛伴發僵,不斷向雙上肢放射,間斷性頭暈伴頭頂部脹痛,行藥物治療後,症狀可部分緩解,但是2個月前頭暈感明顯加重,雙下肢行走不穩,有手指末端麻木不适,經過保守治療後,症狀反複,為了進一步治療,顔某便來到我院,想通過系統治療徹底改善不适症狀。
神經外科劉樂洪副主任、遇呈祥副主任醫師接診患者後,了解患者基本情況,為患者完善相關檢查,頸椎間盤CT提示:頸椎退行性改變,C2/3-C5/6椎間盤突出,C3/4明顯,椎管受壓、狹窄。考慮到患者有腦梗塞、高血脂症、頸椎病、動脈硬化、胃炎等病史,召集全科讨論,顔某制定詳盡的治療方案,考慮顔某基礎疾病多,盡量使用微創手術,降低手術風險,于是決定為顔某行顯微鏡輔助下頸椎前路椎間融合術(ACDF)治療。
據了解,顯微鏡輔助下頸椎前路椎間融合術(ACDF)在治療頸椎病中逐漸開展,因其操作安全,手術風險低,創傷小,技術成熟,是目前治療頸椎病的主要手段。
聽到能通過微創手術就能解決困擾自己6年的頸椎病,顔某和家屬非常開心,要求盡快手術,解決疾病困擾。
貫徹微創、快速康複理念
患者第二天可床活動
相對于腰椎手術而言,頸椎手術常面臨更大的手術風險,對脊柱外科醫生的技術水平要求也較高。頸椎前路手術需面臨食管損傷、氣管損傷、喉部神經損傷、頸部血管損傷等諸多風險,另外在骨贅切除,頸段脊髓和神經減壓過程中,稍有不慎,還有可能造成高位截癱,後果嚴重。因此脊椎病前路減壓手術,對技術、手法的要求異常精确。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後,12月2日,王忠平副院長帶領神經外科脊柱脊髓團隊為顔某行顯微鏡輔助下經前路頸椎間盤切除、椎管減壓、椎間植骨融合鋼闆内固定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對于常規手術方式,顯微鏡下進行頸椎手術可以提供良好的照明,有利于助手的配合。通過手術顯微鏡的放大作用,使手術也更加精确和安全。
術中患者仰卧位,切開皮膚及頸闊肌後,向上下分離,在胸鎖乳突肌、頸動脈血管鞘與中線内髒鞘之間向深部縱向分離,逐層暴露至椎體前方。此時将顯微鏡對準術野中央,可以清晰顯示術區深部結構,順利完成頸椎間盤切除及椎管減壓,并實施頸椎融合和固定手術,手術曆經2小時,順利結束。
經術後積極的康複護理,術後第1天,顔某即訴術前疼痛症狀緩解,頭暈感消失,第2天可下地行走,經康複治療後出院。折磨患者6年的頑疾頸椎病終于得以治愈,真正體現和貫徹了脊柱微創理念和快速康複理念。
科普鍊接
脊髓損傷是由于各種不同傷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結構/功能損害,造成損傷水平以下運動、感覺、功能的改變。間接暴力緻損傷占大多數,常見于交通事故、高處墜落、體育運動等。脊髓損傷的程度和臨床表現取決于原發性損傷的部位和性質。脊髓損傷,大多來自壓縮和脫位的椎體及其後上角、突出的椎間盤,有效的方法是解除來自脊髓前方的壓迫。
下頸椎損傷時,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及椎體融合術(Anterior cervical disc excision and fusion,ACDF)已廣泛應用,而且是經典神經外科手術之一。
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及椎體融合術(ACDF)的手術适應症有哪些?
● 頸椎病發展至出現明顯的脊髓、神經根損害,經非手術治療無效。
● 原有頸椎病的患者,在外傷或其他原因的作用下症狀突然加重者。
● 伴有頸椎間盤突出症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者。
● 頸椎病患者,出現某一節段明顯不穩,頸痛明顯,經正規非手術治療無效,即使無四肢的感覺運動障礙,亦應考慮手術治療以終止可以預見的病情進展。
顯微鏡下ACDF治療的優勢有哪些?
1. 顯微鏡自帶的光源解決了傳統ACDF因減壓位置深,操作空間狹小造成的術野亮度不足,視野迷糊的問題,大大提高到了手術的安全性。
2. 由于現在的顯微鏡都是配有雙目鏡或三目鏡,為助手和術者提供了相同的手術視野,便于助手與術者的配合,順利完成手術。
3. 顯微鏡可以放大5倍以上,最大限度降低減壓過程中,硬膜及脊髓的損傷。顯微鏡下ACDF對于脊髓神經組織的損傷率為0.1%,明顯低于傳統開放的ACDF的3.0%。
4. ACDF該術式保留了椎體的完整性,出血量小,切口小,手術時間更短,更有效恢複頸椎的生理曲度,是臨床中治療頸椎病的主要手術方式。配合鏡下磨鑽或超聲骨刀的應用,可以安全充分的切除椎體的下緣及鈎椎關節增生的骨贅,有效減壓。
5. 術中視野清晰,可以清晰觀察到椎間的靜脈叢及出血位置,有效止血。同時硬膜上的微小血管,看的更加清晰,便于使用雙極止血,有效降低術中預止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