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什麼生物是病毒的克星

什麼生物是病毒的克星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4-19 15:19:26

  病毒侵害是導緻許多人類疾病的原因所在,必須加以研究,而且還必須跟細菌區分開來。

  它是世界上最小的生物,堪稱除人類自身外最可怕的、有生命的敵人。在20世紀開始之前,幾乎沒有人想到過這種小東西的存在,但現在我們都熟知了它的名字——virus(病毒)。這是一個拉丁詞,意思是毒素或毒液。

什麼生物是病毒的克星(身邊科學病毒一種類似生物的存在)1

  這種最小最簡單的生命有機體,最早是由俄國植物學家德米特裡·伊凡諾夫斯基和荷蘭植物學家馬丁努斯·貝葉林克在19世紀末研究煙草花葉病時發現的。這一“新”生命形式的出現,使20世紀初的許多醫學問題迎刃而解,也完善了巴斯德的細菌理論。它讓科學界認識到,病毒侵害是導緻許多人類疾病的原因所在,必須加以研究,而且還必須跟細菌區分開來。

  這種小東西一度令人感到十分困惑:它不具細胞結構,本身沒有任何代謝機制,單獨存在時沒有通常意義上的生命活動,但它卻含有儲存生命信息的分子(DNA或RNA),具有增殖和遺傳等生命形式的特征,而且能夠在競争中不斷演化。它賴以生存的手段是感染宿主細胞,将其作為廉價的生産車間,不費力氣地大量複制自己,并把細胞們甚至宿主搞死。

  在發現病毒之前,對于生命,科學界實際上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即生命體能通過自身的新陳代謝來生存、生長和繁殖。病毒進入人們的視野後,引發了病毒對于生命到底意味着什麼的争論。分子生物學時代來臨之時,多數生物學家傾向于認為,病毒隻是類似生物的一種存在形式,而不是一種真正的生命體,它缺失作為一個完整生命所需要的一些重要基因。

  它是世界上最小的生物,堪稱除人類自身外最可怕的、有生命的敵人。

  病毒迄今仍留下了許多謎團有待解開,并且多與人類健康和疾病密切相關。譬如:病原體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自然界會容忍那些罪惡的微生物存在?是什麼樣的因素對微生物緻病性起決定作用?這是美國微生物學家、198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J.邁克爾·畢曉普提出來的問題。

  這些問題,涉及發病機理的起源和演進。畢曉普本人給出的一個簡要解答是:其一,病原體在微生物界從來不是孤獨特異的。它們或者是無害微生物走上歪路的親戚,或者是在一種宿主身上隻引起無害感染,而轉移到别的“偶然的”宿主身上,卻引起了麻煩。其二,從人類開始馴養動物和密集群居時,就遇上了微生物界的麻煩,人類許多緻命傳染病顯然來自馴養的動物,再通過村落群居提供的傳染鍊而長久流傳。其三,微生物的緻病性有時是遭受外來入侵而形成的。如通過産生毒素而引起霍亂的基因,是由一種病毒帶給霍亂細菌,然後同化到細菌宿主的基因結構之中而固定下來的。其四,緻病性可能對微生物有利。微生物感染的許多不良後果,看來能加速微生物從一個宿主到另一個宿主的傳播。

  從微生物的角度看,受感染宿主的死亡既不是必要的,甚至也不是可取的。畢曉普指出,宿主受感染後活得越久,微生物繁殖和散布的機會也越多。因此有理由認為,随着時間的推移,自然選擇也許會減緩宿主受感染的後果。其實,毒力增強也好,減弱也罷,它的任何一種變化幾乎都是對自然選擇做出的反應。

  來源:《小康》雜志2022年2月上旬刊

  作者:尹傳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