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2年秋,一位犯人即将因莫須有的罪名被行刑。臨行前,他面無懼色,一如平常他要來平時愛用的琴在刑場上斧了一曲廣陵三琴聲作伴便慷慨赴死。這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人正是魏晉明示。嵇康,嵇康的死,了卻了司馬昭的一塊心病,他自以為終于除掉了以嵇康為首的文人團體,但他沒有想到文人們的思想通過詩詞,通過歌賦早已深入人心,成為了一代人的思想風向标。這些時代的弄潮兒便是竹林七賢,竹林閑适的趣聞轶事大家都有所耳聞,但多數人對其思想内核還缺乏深入的了解,對其思想産生的時代背景更是知之甚少。接下來的講解将為你打開了解竹林七賢的大門。書籍的講解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帶你走進竹林七賢,了解竹林七賢的由來。第二部分我們一起賞析竹林七賢的作品,解析他們的思想主張。第三部分,你将了解竹林七賢荒誕行為背後的緣由,以及他們的精神内核。
首先看看第一部分,什麼是竹林七賢,這個團體又是如何誕生的?三國鼎立時期各方勢力輪番角逐,你方唱罷我方登場,政權更叠速度極快,土地上戰亂不斷,社會動蕩不安,民不聊生。為了生存,百姓不惜铤而走險,從事不法勾當,許多最後家破人亡,百姓苦不堪言,但是統治者卻縱情聲色,奢靡無比,讓天下文人志士頗為不齒。曹魏末期權臣司馬氏掌控實權,打着禮賢下士的名号,為自己招攬賢才,鞏固自己的地位。但同時他們對于反對自己的文人卻心狠手辣,經常濫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大肆誅殺異己,手段之殘忍讓天下文人雅士惶恐至極,戰戰兢兢,朝堂刀光劍影,性命難保。作為一個有志青年,怎樣才能在這個時代安身立命呢?他們中的有些人想通了,與其在爾虞我詐的鬥争中成為别人的棋子,不如寄情山水,做以天地為家的自由鳥。他們就包括阮籍、嵇康、山濤、劉玲、阮賢、向秀、王榮這七位風流名士,也就是後來的竹林七賢,這些志趣相投的名士常以嵇康的居所為中心,在太行山南面的竹林中相會,這也是竹林七賢名号的由來。根據靜書的記載,七賢中嵇康擅長彈奏古琴,阮賢善彈琵琶,每每竹林集會時他們都會彈奏進去,曠世奇曲廣陵散,便誕生在這片竹林裡。劉玲和阮琪愛飲酒作樂,在竹林中遊玩不醉不歸。山濤和王榮是忘年交,你一言我一語,時不時碰撞出思想火花,向秀内斂,腦中自有一派哲思。竹林賢士一頭紮進大自然中,唱歌撫琴吟詩作對,大談老莊哲學,興者來了還會肆意飲酒,執着喝醉福島,他們用放浪形骸的行為向荒唐的社會發出了無聲的控訴。也正因為他們這種但坐看雲起時,不聞妙與世的精神,成為了大家追捧的對象。他們雖然因為志趣相投聚在一起,但在思想上卻并不完全統一。大家飲酒作樂後,互相批評争辯是常有的事。其中一派以嵇康、阮籍、劉陵、阮賢為代表,主張老莊之學。另一派則以山濤王榮為代表,雖然同樣崇尚老莊,但同時又早已如數剩下一派以向秀為代表,主張教派應該與自然相結合。
接下來我們來到第二部分,讓我們借助竹林七賢的作品來了解他們的思想主張,嗯嗯先來看看以嵇康為首的老莊思想,所謂的老莊學就是玄學,之所以稱作玄,源于老子的一句話,玄之又玄,衆妙之門。意思是道這個東西深奧又奇妙,是宇宙萬物奧妙的總門。他雖不易理解,但參透它就參透了宇宙萬物。你可能會問宇宙萬物都是自然學科,有迹可循,并不玄妙。要知道在一個自然科學還沒有成為系統學科的年代,文人們對自然的探索與思考是多麼珍貴,救助轉機寫的大人先生傳裡提到,刑不複而居不除,求乎大道而無所欲。先生以應變順河天地為家,運去是頹然獨存,大人先生雲遊四海,不拘小節,常常以天為背以地為床,随遇而安。有人就出來質疑君子應該約束自己的言行,像大人先生這樣披頭散發,遠離君子,居住在最貧苦的地方,實在不可取,先生繼續探讨天地之勇,顧非世俗之所急,天地的永恒,哪裡是常人思維可以理解的,人應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天地為伴,逍遙自處,轉機借先生之口提出了萬物一體的思想。世間萬物與人類共生共存,渾然一體,而人類隻不過是當中渺小的一員罷了。可以看出老莊之道是希望人們出世,親近自然,但妻賢中的山濤和王榮絕對稱不上是出世的人。事實上妻賢中隻有這兩人在離開竹林後主動拜官,他們在時局動蕩時選擇出事,在叛亂結束後選擇入市,思想上既有老莊的影子,也有無數的痕迹。儒家思想是入世之,道教的是如何安身立命,治國齊家。晉武帝年間大臣犧牲喪母,将母親埋葬在房屋後牆空地上,被群臣批評不下。山濤得知犧牲是因為家境貧寒,沒錢買車馬運送靈柩,才不得已臨時将王母葬在院牆後,便上書陳情,敬武帝,用詞情真意切,但也十分謹慎。不允許到了西晉年初,朝廷形勢險峻,群臣争權奪利。此時山濤已近80高齡,他洞察時局決定告老還鄉,在他寫的上告退,書中多用輿情奇聽等字眼都可見他深谙儒術,擅長以低姿态與皇帝周旋,行為舉止滲透有無數仁義禮智的思想。在這7人之中還屬向秀的思想最為特别,它不僅肯定了人天性中的自然成分,還在人人否定明教的大趨勢中,大膽肯定了明教中的精華部分。所謂明教源于儒學,是就是為了維護封建制度而建立的一整套限制人們思想行為的規範,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規矩,這套規矩不僅繁雜,而且還特别嚴苛,規定了人們的衣食住行,還要求人嚴格控制包括吃在内的一切欲望。到了魏晉時期,明教幾乎成了人人批判的存在,例如竹林七賢中的阮籍就非常排斥鳴叫,但向秀卻認為凡事不能一竿子打死,他在難養生論中說到,人生來便有感情,所有的欲望都是自然而然的,不應該違背人的本性去抑制他,但是同樣也不能完全不克制,任由欲望腐蝕君子的品性,向秀調和了明教與人自然天性中的矛盾,将兩種思想結合在一起,既表現出了道家的情懷,也展現出了儒家的理性。由此可見七賢們其實思想各異,但為何後世卻将他們合并成一個精神符号稱之為竹林七賢呢?這是因為他們一直都有一個精神内核,這個思想内核是什麼?又是怎麼産生的?有何時代背景因素在影響?
接下來我們來到第三部分,你将了解竹林七賢荒誕行為背後的原因,激起精神内核,嗯自前以來,儒學在中國文化史上一直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到了漢朝,董仲舒大興儒學,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忠義理校的入世思想,成為了官方蓋章認可的正統思想。但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的地位卻一落千丈,玄學異軍突起,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竹林七賢的玄學文化,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了這種文化大動蕩呢?所有曆史事件的成因都離不開時代背景的影響。自漢末以來,相繼發生了董卓之亂、張角起義等事件,緊接着便進入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國鼎立的混戰時期。到了晉朝三國終于歸一,但平靜的局面并未維持多久?八王之亂五胡入華等事件,又在千瘡百孔的中華大地上再掀波瀾。近百年的時間,戰亂一直盤旋在這片土地上,在民間百姓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朝堂上名士們朝不保夕,如履薄冰,生活的危機4伏,生命的脆弱激發了人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尋和探讨,對人生的幻滅感也自然而然孕育出了遁世的玄學思想。同一時期,儒學的日漸示威也間接推動了玄學的發展,捍衛魏晉兩次所謂的禅讓事件,使儒學跌落神壇,國家的傳承不再名正言順,造反勢力日益壯大,有些竟然也反叛成功。種種違背大義的現象是儒教教義受到質疑。阮籍便是經曆過兩次禅讓事件的人,他眼睜睜看着司馬氏、朱曹爽廢齊王,殺高貴襄公。權貴們用儒學的儒教作為統治工具,宣揚他歌頌他自己呢卻不忠不孝,所以阮籍非常排斥鳴叫,轉而提倡道家的自然之論。不難看出對權威的挑戰呢正是竹林七賢的精神内核,這些超越常理的行為舉止,一方面是為了避禍,不做政治鬥争的犧牲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立身不做政權棋盤的棋子。例如嵇康就曾為了拒絕司馬師的政治聯姻,鳴鼎大罪60多天,直至司馬氏放棄念想,因為他知道一旦選擇了戰隊,就要被逼迫着做出有損君子品性的事來,全身而退,變成了遙不可及的夢。再例如劉玲,他縱情放達,不拘禮法,最久的時間竟比清醒的時間還多,他也曾在九德頌中描寫了一位為酒事物的大人先生,這位先生被衆貴族朝臣們群情激奮的批判,品行不端,但他也隻是靜靜的喝着酒,看着朝臣們就像看着渺小的蟲子一樣可笑,這也正是劉玲對當朝的案例諷刺他自身有曠世才華,但即便看着這些才華白白被埋沒,也不願為權貴所用。竹林七賢在泥潭般污濁的世俗中堅守着難能可貴的人性光輝。嗯狂妄荒誕,肆意放縱。竹林七賢不但是社會的一塊反骨,更是時代的覺醒者。如果我們透過七賢精神的視角審視當下,他還能帶給我們什麼别樣的思考呢?
想一想,如果竹林七賢生活在現代,那麼他們大概率會随遇而安,不關心房價,不在乎工作,把内卷所帶來的壓力抛諸腦後,隻顧自己的身心快活,有沒有感覺這個畫面很熟悉?這說的是不是很像當下的躺平文化,聽見竹林七賢用怪誕不羁的行為挑戰權貴的故事後,你會不會想起那個端坐在辦公樓内,隻能在幻想裡雲遊四海的自己。打工隻是手段,生活、才是、目的,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生的馬拉松從來不是看誰沖的最快,而是看誰走得更遠。所以我們不妨慢下來看看這個世界,學會從生活中汲取力量,學會在面對工作時不焦慮,不盲從,明天的太陽仍會照常升起,明天的工作也會如約而至。到那個時候,你還會考慮做一顆不肯擰松的小螺絲釘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