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一直被視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流。孟子繼承并發展了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學說,被後人尊稱為“亞聖”。孔子認為,一個君子必須重視内在修養的提升,才能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做到無憂無懼。孟子則詳細解釋了這種内在力量,他稱之為“浩然之氣”。下面我們分享《孟子》的十句名言,感悟一下什麼是“浩然之氣”:
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點評:這句話廣為人知,千古流傳。表面上講,這是博愛的胸懷,高尚的道德;究竟上講,這是聖賢的境界,是覺悟後的正知正見。
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醜下》
點評:孟子主張,施仁政,行王道,才能得到百姓們廣泛的支持擁護,也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再堅固的城池,再好的時機,都不是決定戰争勝負的關鍵因素。隻有“人和”才是最主要的,不能施行仁政的暴君,下場必然是衆叛親離,以失敗告終。
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孟子.公孫醜下》
點評:儒家常講仁政,主張以德服人,讓百姓心悅誠服,自動過來依附于你,而不是靠武力去征服。
擁有的道義的人,自然會得到很多人的幫助,到了最後,整個天下的人都會歸順于他;失去道義的人,就很少有人幫助他,甚至到了最後,連父母妻子都背叛他。
四,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點評:這句名言曆來都是仁人志士的人生座右銘,兩千多年來,一直閃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輝,鼓勵着我們曆代炎黃子孫,為堅持正義而努力奮鬥,頑強拼搏。
五,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點評:這是知識分子最常用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說君子要保持一顆平常之心——得之不喜,失之不憂。
即使在窮困潦倒的時候,君子也要“獨善其身”,保守好自己的真心本性;如果在飛黃騰達時,就要盡力讓天下人也都保持純淨純善的本性。
六,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
點評:愛和敬是一種雙向的關系,是相互的,有春種才有秋收,有付出才有得到。隻有真誠的去愛别人,才會得到别人永恒的愛;隻有真誠的去尊敬别人,才會得到别人永恒的尊敬。
很多人經常抱怨——不被人理解,不被人尊重,沒有人愛自己。這種人就要好好學習一下這句名言了,隻要懂得一切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任何問題就都會迎刃而解。
七,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也。——《孟子.告子上》
點評:成語“舍生取義”就是出自這句名言。兩千年來,孟子的這句話,成為曆代中華兒女的人生價值觀,每當中華民族遭遇危難,在生死存亡的時刻,總會湧現出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們舍生忘死,甯可犧牲生命,也要堅守道義,正是他們,成就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
八,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點評:每當在遭受磨難與坎坷的時候,就很容易讓人想起這句名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種憂患為生、自強不息的精神,一直影響着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以及中華民族的整個發展,并且這種精神,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九,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
點評:孟子的這句名言,首次提出了“君為輕”的思想,這不僅是在古代,乃至現在看來,也是智慧之言,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因為有了百姓,才需要建立國家,有了國家才需要國君。所以從根本上來說,國君是因百姓才産生的,所以一定要把百姓放在第一位,國家第二,國君排在最後,這才符合客觀規律,否則便是本末倒置。
十,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離婁下》
點評:我們做學問,修身養性,都是為了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為了做一個品德高尚的君子。那怎樣才算品德高尚呢?其實很簡單,就是不為外物所擾,始終保持先天的本真之心,像嬰兒一樣至純至真、至善至美,這不但是君子,都可以成聖成賢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