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梁江淹在《别賦》中寫下“黯然銷魂者,唯别而已矣”,古典詩詞中的離别似乎就被定下了悲苦的情調。從故國鄉土,到骨肉親人,再到摯友同僚,一幕幕依依不舍的送别場景,揮之不去的是詩人心中纏綿凄切的離别之情。
而在故國鄉土、骨肉親人、摯友同僚之别中,又以鄉土之别最令人動容。因為古往今來,無論何時何地何人,隻要背井離鄉,就始終會有要回歸鄉土的感情意願。
如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八十六歲的賀知章,在離開家鄉五十多個年頭後,辭官還鄉,再次踏入那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時,就寫了一首名作《回鄉偶書》以抒發心中多年的牽挂,及面對世事滄桑後的無限感慨。
《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年少時離開家鄉,回來時已經年老,雖然鄉音不曾改變,但是鬓角的毛發卻已稀少斑白。年少時的賀知章出外求官,風華正茂,年老後的賀知章辭官回鄉,變得老邁衰頹。可見寥寥數字,便概括出了賀知章出走一生,久客他鄉的事實。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這兩句詩流露出的更多的是一種生活變遷、歲月滄桑的變化狀态,但是卻也着重表明了一個不曾改變的事實,那就是鄉音的從未改變。一方面,“鄉音無改”代表了賀知章對鄉土親人的牽挂,另一方面,它也為下文兒童的發問作了很好的鋪墊。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家鄉的孩童看到我,竟然沒有一個認識我,而是笑着詢問我,這位客人,你從哪裡來呀?雖說這兩句詩描述的片段,算得上一個饒有趣味的生活場景,但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它對于賀知章來說,可謂是心頭的重擊。
看似平淡的一問,卻讓賀知章不得不面對自己年老衰頹的事實,從而引出賀知章對世事滄桑的無窮感慨。正所謂“離别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賀知章離開的五十多個年頭,自身和家鄉的變化實在太多太多,千言萬語說不盡,隻剩下無窮的感慨與無奈了。
縱觀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可以說是短短28字,語言樸素,卻内涵深厚,其鄉土之情,其對世事滄桑的感慨與無奈,包括饒有趣味的兒童發問畫面,盡都令人動容,因為它具有普遍性,不僅賀知章會感慨“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無數中華兒女都會。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