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瘦身使用的濾鏡是什麼

瘦身使用的濾鏡是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05:11:12

編輯導語:由濾鏡引發的網紅種草話題掀起了衆多讨論,人們不禁思考,内容種草和商業變現,二者之間應該怎麼尋找平衡點?畢竟,為用戶體驗着想,是商業模式成功的基礎之一。本篇文章裡,作者就近來網紅濾鏡事件發表了他的看法,一起來看一下。

瘦身使用的濾鏡是什麼(去濾鏡時代如何維持種草)1

雙十一期間,很多人發現淘寶多了個“逛逛”,裡面碩大的“雙11種草”字樣,主要是一些商品分享。再看京東,底部最顯眼的也是一個“逛”字,同樣是好物分享。另外據悉,抖音也正在内測相似的種草産品。

電商平台争相試水内容種草,然而内容種草卻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近段時間,不少網友吐槽,自己被過度使用濾鏡美化的景點所欺騙,千裡迢迢過去,實景卻大相徑庭。而後,相關話題沖上微博熱搜,由濾鏡引發的種草讨論也成為了焦點。

有人說,種草與商業天然存在某種對立關系,筆者認為,判定對不對立之前,需要首先認清種草的底層邏輯:

基于信任前提下的利他屬性。

第一要素是信任,而信任的基石是真實;第二要素是利他,分享對别人有用之物。這裡面排斥商業嗎?不見得!不然為什麼能看到不少網友樂見自己喜愛的KOL“恰飯”。

但不可否認,當分享評價與商業利益挂鈎時,客觀中立的真實就成了一個值得商榷的課題。

種草與商業結合不難,難的是如何把握種草、用戶體驗和商業化之間的平衡,維護種草鍊條上的信任,除了規範博主外,對平台來講,也正成為一種考驗。

一、網紅景點背後的單一“标簽化”

天空之鏡、懸崖秋千、粉紅沙灘……這些得益于達人種草而一夜爆火的網紅景點,随着越來越多人的奔現翻車,落了個“一地雞毛”。

大衆也将不滿情緒對準了使用濾鏡的博主們,各種相關話題讨論愈演愈烈。但僅把責任歸咎于曬美照的KOL,多少有失偏頗了。

瘦身使用的濾鏡是什麼(去濾鏡時代如何維持種草)2

事實上,網紅博主之所以能夠帶動一些“名不副實”的景點,不僅是因為他們的修圖技術與自身号召力,平台社區也負有一定責任。

羅伯特.希勒在《叙事經濟學》中說道,内容生态由叙事力與傳播力共同影響,如果說叙事力考驗的是傳播主體、話題廣度與深度等内容維度;傳播力則是依托于平台,需要不斷将内容重複,反複強化。

但這種強化,有兩種:一種是基于興趣的推薦機制,另一種是依托算法的标簽化機制。

兩者都有各自的優劣勢,興趣推薦更依賴内容與圈層,傳播擴散相對較慢,但一旦引爆能帶來長久的影響力;而算法雖然能極快加速傳播,但面對複雜的“人”,标簽化易陷入單一、同質化視角,甚至出現偏離真實的情況。

我們不難看出,以往那些“爆火後又熄火”的網紅景點多是在濾鏡加持下強化了一些“叙事力”,又經過平台單一标簽算法推薦而成的産物。

這種真實性存疑,也很難對用戶産生有用價值(利他)的種草,翻車也就并不奇怪了。

二、旅行的意義不應隻停留于打卡

旅行種草,其實是種草模式中比較複雜的場景之一,有景、有物、有人、有事……但很多平台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将其簡單打卡化了,旅行似乎隻剩下了拍美照、發圖片。

這次網紅濾鏡事件,雖然引起了不小的争議,但從反面來看,未嘗不是一次理性的回歸,讓我們重新思考:旅行到底是為了什麼,沒有濾鏡我們還能不能愉快地旅行?作為内容社區,在種草中到底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或許可以在前段時間微博的#無濾鏡風景大賞#這個系列活動中得到一定啟發。

在這個微博平台上,因為圈層的豐富多樣性,同樣針對某一景點或熱議話題,有各個領域的博主、行業專家、企業機構、媒體,乃至普通用戶都參與到讨論中。用戶在被種草的過程中,可以同時接收來自不同視角的信息傳達,而不單單是網紅博主的推薦,如此一來,他們踩坑的幾率便能大大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像“濾鏡粉碎機”這類更偏向于幫助用戶全面測評,幫助用戶甄别是否真的值得種草的内容,也是平台不可或缺的部分,種草和拔草内容的結合,才給了用戶更值得信任的參考。

瘦身使用的濾鏡是什麼(去濾鏡時代如何維持種草)3

當然,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用戶接觸到更全方位的、更真實的信息,他們的關注點就不會僅停留于拍照打卡,而是在旅途中學會感受這些地方的人文、曆史、風俗等文化内涵,也更加享受旅途中的快樂,增強獲得感。

與此同時,因為微博包含圖文、視頻和直播等多種内容形式,用戶對于某一景點,可以從不同展現形式的内容去深度了解這個地方,這對于深陷打卡模式的用戶來說,無異于是一場升級體驗。

這也是當地旅遊景點樂意看到的,他們并不希望依賴濾鏡收割一群不明就裡的遊客,而是希望通過美好的旅行提升他們的體驗,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前來。

因為旅行本來就不該隻局限于拍照走人,更應該體驗的是整個旅途的過程。

三、内容的良性循環,才能形成信任的底色

阿裡、京東、抖音、快手…互聯網巨頭們都在内容種草上看到了市場潛力,但種草說起來容易,真正做到卻不簡單。如何像使用濾鏡一樣,把握好“尺度”,不能不用但更不能亂用,建立一個多元良性的種草生态社區是關鍵。

以旅遊為例,微博的旅遊種草之所以很大程度上能夠讓用戶免于掉入“顔值至上”的陷阱,是因為在信息傳播上,微博是基于在錯綜複雜的關系鍊上建立的興趣推薦機制,給用戶呈現的是更全面、豐富、多元的内容。

而放大到整個内容平台,微博良性的種草生态建立于其獨特的内容優勢,在長期的内容積累和熱點發酵機制下,微博漸漸形成了一條從内容生産到内容分發、内容反饋的完整鍊條:

生産内容—話題/熱搜/榜單—興趣推薦 流量分發—用戶消費與交易—用戶反饋。

每一個環節又不僅僅局限于某一群體,不論是KOL/KOC,還是官方媒體或者普通用戶,都能在各個環節參與,這正是微博社區種草能夠形成信任的底層邏輯。

一則,微博不隻擁有多元的主體、多視角下的聲音表達,關鍵是它們帶來的内容資源優勢,可以借助微博高效的傳播效率得以發揮。這兩者的相互成就,既使微博優質的、真實的信息大規模傳播,又以興趣為引導精準觸達對相關内容感興趣的用戶。

二則,用戶消費後的反饋能及時傳播給更多用戶,以此形成了一種類似糾錯的機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照騙”事件,而且用戶反饋與内容生産前後銜接、構成閉環,驅動微博内容生态的循環發展。

這兩點其實都直接作用于用戶信任,讓用戶在浏覽内容時可以安心種草,對平台而言,也能夠緩解種草、用戶和商業化之間的矛盾。

回顧近兩年來的消費趨勢,小衆變為大衆,體驗讓位于精緻,沖動消費和理性聲音交織,用戶消費分層越來越明顯,他們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也越來越難以琢磨。但有一點需求是不變的,即真實。

網紅經濟也好,内容種草也好,隻有真實的信息才能維持用戶的信任,随着網紅景點接連翻車,或許正在向我們敲響警鐘:一切的種草模式,沒有信任為基礎,終将難成大器。

作者:錦鯉财經;公衆号:jinlifin

本文由 @錦鯉财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CC0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