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一本《西遊記》,造就了多少人童年時期的神話夢。
想當初六小齡童一部《西遊記》火遍大江南北。受到了無數男女老少的追捧。裡面的每一個角色,都讓人記憶頗深。
尤其是取經四人組,有活潑靈動的美猴王,憨态可掬的豬八戒,老實本分的沙和尚,當然,也少不了玉面和尚唐三藏。
說起唐三藏,就不得說一說他和孫悟空的愛恨情仇。
一開始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期盼着有人能救他出去,遇到了唐三藏這個救兵。兩人從互相看不順眼到變得十分默契,中間經曆了很多的事情,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從緊箍咒說起。
緊箍咒是當時唐僧能制衡孫悟空的唯一武器,隻要這緊箍咒一念起來,悟空就會頭痛欲裂,完全做不了渾事。
那麼,唐僧的緊箍咒是怎麼學來的呢?這咒語究竟是什麼内容,能讓孫悟空這樣的神猴都頭痛欲裂呢?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孫悟空的緊箍咒是怎麼來的呢?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從大鬧天宮說起。
美猴王大鬧天宮的事情我們都曉得,擾了王母的潘桃宴,砸了老君的煉丹爐,條條都是死罪。可偏偏這潑猴是塊女娲補天的神石,是打也打不死,煉也煉不得,最後隻能請出如來佛祖來将其擒拿。
佛祖将當時的美猴王、後來的孫悟空壓在了五指山下,一壓就是500年。這五百年間,孫悟空日日夜夜盼着有人能救他出去,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讓他等來了唐三藏。
可能當時的孫悟空,更希望救他的是一個能令他折服的強者,所以,當三藏把他救出來之後,他雖然心懷感激,卻沒想與他同去取真經。
但是當觀音菩薩跟他說,隻要給唐三藏做徒弟,取得真經,回來便可助他修成正果時,孫悟空心動了。
畢竟,誰都想要有一個正式的身份,孫悟空也不例外,不然當初他就不會巴巴地跑到天庭,去做一個小小的弼馬溫了。
就這樣孫悟空跟唐僧一起踏上了征途,不過有一點,此時孫悟空的心裡,不是很服氣唐僧,因為,他打心底裡就覺得唐僧是一個十分迂腐的人。
所以在打山賊的時候,他不聽唐三藏的勸,毫不猶豫地就殺死了六賊。這下可惹怒了唐三藏,他當即就差點犯了嗔戒。不過孫悟空當時可沒在怕的,畢竟唐僧在他的眼裡隻是一個小角色。
此時還是觀音菩薩出面,騙孫悟空帶上了金箍,授予了唐三藏緊箍咒,才把制衡孫悟空唯一的武器交到了唐三藏的手上。
自此心猿歸正,唐三藏就憑一句緊箍咒,徹底地掌握了孫悟空的全部動向。
緊箍一出 誰與争鋒取經的路上,唐僧靠着緊箍咒一次又一次地對孫悟空進行人道主義勸導。
自從得了緊箍咒之後,唐僧就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他念緊箍咒;孫悟空不肯救烏雞國的國王,他念緊箍咒;甚至為了分辨真假孫悟空,他還要念緊箍咒。
一路上孫悟空一聽緊箍咒就頭疼,一提緊箍咒就惱火,好在唐僧仁慈念的次數也不算太多,不然的話,可能還沒到西天,孫悟空就頭痛欲裂而死了。
就連八戒受到悟空的欺負的時候,都知道去念掇師傅念緊箍咒,去治一治那個他怎麼打也打不過的大師兄。
不過,這緊箍咒給唐僧帶來的并不隻是幸運,還有危險。
我們都知道,孫悟空有火眼金睛。他能看得清面前的人究竟是人還是妖魔鬼怪,所以每當唐僧遇到危險的時候,他都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斷。
不過,唐僧可沒有如此的火眼金睛。所以在遇到白骨精的時候,孫悟空打死一個白骨精的分身,唐三藏就要念一次緊箍咒。生生地氣走了悟空,還差點讓自己落入白骨精的手裡。
這可把悟空愁得不行。還好,自從受了白骨精的騙之後,唐僧對于念緊箍咒這件事兒就變得相當謹慎,唯一一次錯怪悟空,還是因為六耳猕猴打死了悟空。
一路上,悟空安分守己,總算是得到了師父的信任。等最後到達天竺的時候,唐僧總共也才念了十次緊箍咒。
但就僅僅是這十次緊箍咒,就已經給孫悟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具體的表現就是,在一路上,唐僧都不用念了,隻要提起緊箍咒,悟空就下意識地抱頭鼠竄。
正所謂“緊箍一出,誰與争鋒”。有了緊箍咒的加持,連天下第一的齊天大聖美猴王都得甘拜下風,俯首稱臣了。
如此神咒 内容是啥看到這裡有人就要問了,緊箍咒這麼厲害,到底要怎麼念呢?
這個疑問,估計很多人從小到大都沒弄明白。其實不怪大家,要怪就怪《西遊記》的原作者吳承恩。因為,不管是在影視劇裡,還是在原著小說中,“緊箍咒”都沒有一個具體的内容。
尤其是在具象化的影視劇裡,每次唐僧念緊箍咒的時候,都是上下嘴唇不翻飛,但是就是聽不清他到底念的什麼,這就更加深了人們的好奇。
在《西遊記》原著小說中,作者沒有給出緊箍咒的具體内容,不過,按照佛教中的佛經内容和小說創作時的文化特點,還是很容易推測出緊箍咒的内容到底是什麼的。
首先,這緊箍咒的内容絕不會太長。因為每次唐僧隻要一張口念咒,孫悟空就會頭痛。如果咒語太長,孫悟空就會有大把的時間在唐僧念完咒之前打斷他。
其次,緊箍咒是觀世音菩薩給的,所以這咒語一定也跟觀世音菩薩有關,至少能代表菩薩的替師父收拾悟空。
這些都為緊箍咒的内容提供了一些線索,而所有線索指向的,正是佛家的六字箴言:“唵、嘛、呢、叭、咪、吽”。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這六字箴言是觀世音菩薩心咒,也叫六字大明咒。據傳,直譯過來,就是“如意寶、蓮花心”。但其意其實遠不止于此。箴言勸導着人們一心向佛,一心向善,方能積攢功德,得到好的結果。
它的内容異常豐富,奧妙無窮,清淨智心。除此之外,它也代表着觀世音菩薩微妙的本心。
所以,當唐僧念叨這個咒語時,代表的就是觀世音菩薩。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每次唐僧一念緊箍咒,孫悟空就會頭痛欲裂了。
西天取經是他答應菩薩一定會完成的差事,保護唐僧、聽其差遣也是他的責任。如果他中途想起了差事,背棄師傅,菩薩當然有理由把他頭上的金箍緊上一緊。
而且,六字箴言所象征的,也是解衆生苦,助衆生脫困。唐僧所念的十次緊箍咒,并不是每次都冤枉了悟空。
觀音菩薩将緊箍咒傳給唐僧,也是希望他能助悟空向善。
所以,若悟空真的起了魔心,就是将自己重新困入地獄之中。此時,唯有六字箴言能助他清心靜氣,擺脫當時的困境。
一代潑猴 終成大聖雖然六字箴言難懂,但其實,換一個思路來想,緊箍咒是唐三藏用來勸導孫悟空的武器。那麼把緊箍咒内容翻譯成師傅念咒的想法,就很好懂了。
每次師父覺得悟空就要犯事兒的時候,會在他耳邊念叨的,大抵也就是:“悟空冷靜點,悟空冷靜點,悟空冷靜點……”,别說悟空帶了金箍了,就算是沒帶,恐怕也要被念的頭痛。
就好像在寫作業的時候,父母在耳邊不停念叨地“認真點兒”;在上學的時候,老師在耳邊不停念叨的“多學點兒”;在上班的時候,老闆在耳邊不停念叨的“努力點兒”,想起來就令人頭痛。
不過也正是有如此“念叨”的師父,才會有之後的鬥戰勝佛孫悟空。也正是有這些“念叨”的師長,才會有我們今天的成就。
所以,想必當悟空再次聽到緊箍咒的時候,想起的不是那些頭痛欲裂的時光,而是師父對自己的諄諄教導,和師徒間相處的點點滴滴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