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問題
最近團隊實習生來跟我說,柯律師,我想做刑辯業務,現在刑事案子少怎麼辦?
這個問題問得我有點不知道怎麼回答,這個實習生知道我是做企業顧問業務的,訴訟案子都很少做,就别說刑事案子了,細數數,我做過的刑辯案件不超過十個,而且還都是執業前三年做的,我說我考慮兩天再回答你這個問題。
分析問題
兩天的時間,我想了想我自己的業務方向是怎麼發展來的,實習一年基本算是幹雜活,打字,送材料,偶爾代理一些簡單的離婚訴訟,第二年開始做保險公司的交通事故訴訟和保險合同訴訟,直到第六年,才開始轉型做公司業務。
如果僅以我現在做的業務領域來看,前幾年的時間肯定是浪費了,因為一點關系都沒有,完全借不上力,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是的,前幾年的工作習慣和思維方式的養成,給我後來做公司業務奠定了相當堅實的基礎,要問原因的話,我覺得一個詞可以概況,就是底層思維。在一定程度上,底層的邏輯思維是互通的,民事案件的處理經驗可以遷移到刑事案件的辦理中去,隻要你能發現這兩類案件的共同之處。
不論是刑事案件,還是民事案件,又或者是知識産權案件、行政案件也罷,有兩條主線是不變的,一是事實,也就是證據,二就是法律。
不論哪一類案子,都是圍繞着事實展開的,正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而事實在法庭上是什麼,是靠證據去還原的,所以不論什麼争議,最後還是落在證據上。
衆所周知,證據三性,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一切的證據都是從這三點出發,作為舉證方,主要任務是收集符合三性的證據以還原原告所主張的事實,而質證方則也是從這三性出發,所以圍繞這三性來做訴訟的話,就能起到一通百通的作用。
我現在的舉證質證,以及對證據把控的功底,就來自于當時大量做交通事故類的案件經驗,每個交通事故類案件賠償項目繁多,證據也是五花八門,而有瑕疵的證據也非常考驗對證據三性的理解。
而法律則更好理解,事實要結合法律,所以律師的一項基本功就是法律檢索,能夠從大量的法律文件中檢索出對自己主張的事實有利或不利的法律依據來,在各個類型的案件中,也都是可以通用的技能。
解決問題
基于此,對于那位實習生提出的問題,我給她講解了上述各類型案件互通的底層邏輯,并結合刑事案件的特點,跟她說了說刑辯律師應該具備哪些執業技能,這些技能怎麼通過辦理其他類型的案件去積累經驗,再遷移到刑事案件的辦理中去。
說了這麼多,最想表達的是,不論哪一項工作,都有存在的意義和能夠給我們學習的機會,關鍵在于你能不能想到從中能學到什麼,又用什麼方式去學習。
基于此,如果目前的工作是一些重複性較高的工作,也不是沒有學習的空間,但是如果一旦掌握了這些技能,那這份工作就可能給不了你更多的機會去學習,那你就要考慮是不是要主動提出來增加工作内容,或者換一份工作了。
但是,機會還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跟那位實習生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
如果你想做,就先去學會怎麼做。
别等着别人給你機會了,你再去學,而應該先去學,有了能力之後,被别的律師看到了你的能力,參與辦案子機會自然就來了。
換位思考,如果你是一位刑辯律師,你願意帶着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實習生做案子,還是希望帶一個做閱卷筆錄做的很好的實習生做案子呢?
關于底層邏輯,個人建議看一看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 個人知識管理精講指南》,讀過以後,你就能明白底層邏輯在各個領域是如何互通的,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學到底層規律,并且應用在實踐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