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曆史上,山東省是一個名人輩出的省份。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山東是儒家文化發源地,儒家思想的創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創始人墨子、軍事家吳起等,均出生于魯國。截至2014年1月,山東省有2個副省級市(濟南、青島)、15個地級市。其中,對于地級威海市下轄的榮成市,人口超70萬,曆史悠久,名字是皇帝所賜。
一
首先,縣級榮成市屬于山東省威海市,在地理位置上,榮成市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三面環海。同時,榮成市曆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新石器時代,榮成就有人類聚居。殷商時期,“有日夜出東萊”之萊國。萊國,又稱萊子國、是商周時期東夷古國。商代始封,西周時期成為諸侯大國。爵位為侯爵,後改為公爵。春秋初,疆域西起今臨朐,東至膠東半島,北至渤海,南至今諸城、膠州。春秋時期,齊國消滅萊國,将今榮成一帶的不夜城改名夜易。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榮成市一帶屬秦朝齊郡昌陽縣。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建立秦朝後,曾先後兩次來到今榮成市一帶,登臨成山頭,在成山頭留下許多曆史古迹和遺址,如始皇東巡時的左驿道、秦代立石、射鲛台、祭壇遺址、望海台遺址等,民間也因此流傳很多有關秦始皇的精彩故事和神話傳說。公元前201年,西漢始置不夜縣,屬東萊郡,是當時山東半島最東端的一縣。
三
彼時,不夜縣其地在今山東省威海市轄縣榮成市境内。不夜縣治所為不夜城,遺址在今榮成市埠柳鎮不夜村南,東距成山頭約30公裡。漢光武劉秀建立東漢後,不夜縣并入東萊郡昌陽縣。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家争霸,該地區屬魏國長廣郡昌陽縣。後周至隋朝,該地區皆屬東萊郡文登縣。公元621年,唐朝建立後,置登州,今榮成市一帶屬河南道登州文登縣。到了宋朝這一曆史階段,該地區屬登州東牟郡文登縣。元朝建立後,屬山東東路甯海州文登縣。
四
最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榮成一帶戰略地位重要,明朝在該地區置成山、靖海兩衛,境内大部屬屯區,隸山東都指揮使司。公元1734年,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時,正以“(秦)始皇嘗射大魚于榮成山,山在邑境内,故命名因之”,遂稱新設縣為榮成縣。1927年,榮成縣直隸山東省。1988年12月10日,榮成縣撤縣設市,仍屬威海市管轄。目前,榮成市面積達1392平方公裡,人口約為71.44萬人。
文/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