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常住西北,有時去南方出差回來的親戚們,會送來幾包包裝在塑料袋内的土褐色球狀物,包裝通常就上書三個大字“桂圓幹”。在記憶中,桂圓給我留下的印象,就是土褐色、皺巴巴的外殼中,包裹着的一團紅黑色泥樣不明物。除了味道尚甜外,桂圓基本沒給我留下什麼好印象。在過去,北方能見到的,大抵隻有這樣的形态。
再後來,随着南北物流逐漸發達,我才在超市中看到桂圓那一把把成束紮起的“本體”——表皮并非土褐色,而是更為鮮亮的土黃色,裡面也并非是紅黑色的一團,而是柔美多汁、半透明的果肉——總體觀感要比桂圓幹好多了。除了看到真身之外,還知道了它另一個更顯赫的名字——龍眼。
龍眼和荔枝,自古以來就是一對水果界的CP,無論是外形、口感、滋味甚至是命名,都有八九分的相似。宋代著名美食家蘇轼在《廉州龍眼質味殊絕可敵荔支》第一句也明确寫道:“龍眼與荔支,異出同父祖。”而這點也被現代植物學所證實。龍眼,屬于無患子科龍眼屬植物,如果翻翻無患子科的分屬檢索表就會看到,荔枝就是緊貼着龍眼屬的荔枝屬,足見二者形态關系之近。
龍眼那晶瑩潔白的果肉十分誘人。與荔枝的果肉來源一樣,這白色的果肉并非是果皮或種皮,而是由胚囊時期的珠柄等組織發育而來的假種皮。美味的龍眼,為何讓人上火?相比于荔枝假種皮的細膩軟嫩,龍眼的假種皮口感則更加緊實脆嫩。而那甜蜜的滋味,就來源于假種皮中累積的大量糖分,尤其是果糖。然而大量果糖的攝入會影響人體正常的糖代謝,這也是為何龍眼吃多會産生牙齒腫痛等所謂“上火”狀況的原因。
文/fengfeixue0219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