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說起垃圾食品,但垃圾食品究竟是什麼含義,是指哪些食物呢?
其實垃圾食品(Junk food)并不是一個營養學的學術概念,你在任何一本正規的營養學教科書上都很難找到它的定義。
垃圾食品曾指精加工食品,現在多指快餐。
這個詞語是上世紀 50 年代的時候在美國提出的。最早出現在俄亥俄州的一條新聞标題裡。
在這篇文章裡,垃圾食品這個詞用來概括任何主要由精制米面和精制糖加工成的食物,比如白面包、曲奇、冰淇淋、巧克力等等,都被歸入垃圾食品。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到了上世紀 70 年代,快餐行業在美國崛起,快餐巨頭漸漸家喻戶曉,這時,垃圾食品這個概念首次被公衆熟知。但是,它的意義也發生了變化,在公衆印象裡更多和薯條,漢堡,炸雞,可樂等快餐食品聯系在了一起。
當時美國有一個著名的營養學家,叫 Michael F. Jacobson,他同時是也是公共利益科學中心(CSPI)的創始人。這個非盈利組織經常發文章批判當時的快餐和碳酸飲料,比如他們就曾經表示“現在的小孩子一天能喝兩瓶可樂!這怎麼得了!有關部門應該管管!”
他們還建議以後可樂瓶上都要印上類似香煙盒上的标語“喝可樂有害健康”,同時對于所有的垃圾食品,應該多收稅等。因此大部分人認為垃圾食品這個詞就是他發揚光大的。
畫個重點:
垃圾食品這個詞是美國的舶來品,自從傳入我國以來,一直就是緊緊地與「洋快餐」和「加工食品」綁定在一起的。
垃圾食品的名号,跟人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關系。如果連溫飽都達不到,那任何能提供能量的食物都是寶貴的,因此不可能有垃圾食品這種稱呼的。
之前有個流傳比較廣的問題,說老一輩的人為什麼吃着鹹菜、油糕、高糖甜點,不覺得它們是垃圾食品;而我們吃炸雞漢堡就成了垃圾食品。看完上面的講述,你一定已經了解了。
老一輩的人,在他們生命中很長的時間裡,都是像鹹菜、油糕、高糖甜點等傳統食物陪伴着他們。這些食物是生活必需品,是用來填飽肚子的,因此他們并不會用垃圾食品來指代這些食物。
但洋快餐、方便面,零食,在老一輩人看來,是最近才出現的,而出現沒多久就被打上了垃圾食品的标簽。一旦老一輩的人形成了這種固定認知,再想甩掉就很困難了。
垃圾食品也可以變健康
有句話說得特别好:沒有垃圾的食品,隻有不合理的搭配。我們應該更關注營養搭配和營養均衡。
精制米面,高糖食物,高脂肪食物,這些東西之所以不夠健康,是因為它們可以給人提供極高的能量,而其他的礦物質,微量元素,膳食纖維,維生素等營養素相對比較缺乏。
如果長期隻吃這些食物,一方面可能會增加肥胖,齲齒,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另一方面,由于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攝入不足,可能會引發營養缺乏的問題。
按照這個标準,大部分美式快餐食物都确實不健康,不适合作為主食長期大量吃。
比如,炸雞和薯條脂肪含量非常高,能量爆表;漢堡使用精白面包,裡面的醬是高糖的,蔬菜的量也不夠。這些食物,從營養學角度看,如果長期作為主食來吃,那營養攝入是不均衡的。用垃圾食品來指代,至少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讓人少吃一點,沒毛病。
但是,隻要改進生産加工工藝,加上合理搭配,它們其實也可以不垃圾,甚至很健康。
比如,牛肉漢堡如果減少高糖高脂肪醬料的用量,把白面包換成雜糧面包,再增加蔬菜的量,或是搭配沙拉(不加醬)一起食用,那其實整個搭配就會變得比較健康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加工食品也不一定不健康。比如說方便面,油炸方便面脂肪含量接近 20%,确實不健康。但目前也有采用各種幹燥技術的方便面(熱風幹燥,冷凍幹燥等),我見過脂肪含量最低的隻有 4%,另外還有脂肪含量更少的半幹面問世,而且營養物質得到最大程度保留。這就是通過工藝改進使加工食品變得更加健康的例子。
另一方面,有一些中國傳統食物本身營養結構單一,雖然人們不認為它是垃圾食品,但長期吃确實不健康。
比如,張文宏醫生勸大家盡量少喝白粥,在網上引起很大讨論。其實白粥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營養結構單一,長期喝确實不是很健康。網上讨論能讓一部分人知道白粥的壞處,其實是一件好事。
當然,合理搭配的原則對于傳統食物也依然有效。如果把白粥換成雜糧粥,增加一些蔬菜和肉類,那這碗粥也可以很健康。
腌鹹菜屬于高鹽食物,油糕屬于高脂肪食物,高糖甜點的遊離糖含量非常多。這些雖然是傳統食物,但長期吃也确實不健康。但如果在制作甜點的時候不要加那麼多糖;制作油糕時少放點油,鹹菜不要吃太多,跟其他蔬菜炒一起,那它們也會變得健康一些。
這樣不僅能吃到美味,還能避免跟長輩吵架,讓自己吃得更健康,一舉三得的好事啊。
來源:丁香醫生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