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人物素材進行寫作論證的過程中,引用該人物說過的話、發表過的文章會引起讀者更大的共鳴,也能讓人從隻言片語中,與你所描繪的這個人物産生更多的親近感,這其實是一種在議論文中摻雜抒情的技巧,用并非第三方的視角而是當事人的口吻去表達我們的主旨,會産生相當好的論證效果。
今天的素材,也是為了緻敬不久前剛剛離開我們的一位老先生、老前輩,在他的身上有無數寶貴的品質值得我們去想學習,他的故事說來簡單,但每個人都了然于胸。
科學探索無止境,在這條漫長而又艱辛的路上,我一直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袁隆平:《我的兩個夢》
永不止步,堅韌不拔,執着創新,海納百川的胸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九十高齡仍堅守在科研一線,不斷追求水稻産量的突破,他說:”一個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夠了。“這份質樸與堅定,讓他在重重困難面前不灰心,不放棄,腳踏實地……他不僅讓中國人将飯碗牢牢端在手中,還為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傑出貢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評價一個人的标尺絕非個人褒貶或輿論,而是千千萬萬老百姓心裡的那杆秤。袁老先生離世後,長沙的殡儀館前有大批市民排隊給袁老鮮花,淚送袁老,從老人到小孩,隊伍綿延數公裡,沿途高喊“袁爺爺一路走好”,場面令人動容不已。人們這樣自發而真摯地去紀念一位老人,已經是很久沒有發生的事情了,司馬遷的那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仿佛也在現實中有了參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