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三昧》中說:“三過其筆,方為法書”。意思是在書法中所有的筆畫,哪怕是一點一畫,都有起、行、收“三過其筆”的微妙動作。
我們看過武俠片的都知道,大凡想成為一代武林宗師,大多數武林高手都是在獲得武功秘笈修煉而成。我老師民曾和我們講過,其實練書法也像是練武術一樣,先練其筋骨,再習得招式。
那麼筆法也是書法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功,由如練武前的蹲馬步,好壞與否,高下立判。
何為之用筆?用筆即應用毛筆,包括執筆、下筆、行筆和收筆,這便是要求到了書者能充分利用筆毫,使其聽任自己擺布,使其運鋒鋪毫首尾完善、氣勢流暢、筆力豐盈、輕重相間等情況下動行,這便是用筆。
很多人在書寫的過程中是聽筆擺布而不是讓筆聽自己擺布,所以練筆尤為重要。簡單地講就是控筆能力,而要做到這一點,則需要做控筆訓練。
就好比手術醫生的執刀能力,并不是一天便能上手的,所以也是需要長期的反複練習,不斷地分析運鋒鋪毫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即不同的運筆情況下,點畫之間線條之間所産生的形态如何,從中去習得規律。
趙孟頫曾有言:“用筆千古不易”,也就是說沒有理解和掌握好用筆的方法規律。
我們也常能見到一些人寫字時間并不短,甚至好幾年,看其結構還行,但分析其點畫就相差甚遠了,不是偏鋒就是敗筆。
筆法的重要性筆法,在書法當中是尤為重要的,同時也是較複雜的,清代周星蓮在《臨池管見》一書中曾說過:“書法在用筆,用筆貴在用鋒”。
在臨帖中把握規律形成肌肉記憶,在此基礎上才可以感悟到古人書寫的精神世界,反之則會滑入塗鴉境地。
調鋒
調鋒就是調整毛筆筆鋒的一個角度來方便書寫過程的一種方法。
那如何去調鋒呢?
第一個方法:讓筆鋒回歸到原始正位,蘸墨調整,刮墨調整
少墨則散,多則肥大,甚至出現散鋒、偏鋒,開叉等現象。
第二個方法:順着筆勢的方向調整筆鋒,就是在書寫過程中調
整筆鋒。
第三個方法:反向調整筆鋒,當筆鋒出現彎曲時、轉向(反方向)調整筆鋒。
第四個方法:撚管處理開叉、散毛等問題。
露鋒、藏鋒
藏鋒:是指在起筆或者收筆時,筆釺在紙上的痕迹被覆蓋在筆畫中,不露出鋒芒(不出尖)則稱之為藏鋒。藏鋒起筆時,毛筆入紙的方向與行筆的方向相反,故又稱之為逆鋒起筆或“逆入”;收筆則是用回鋒,使筆鋒收回筆畫中。藏鋒顯得凝重含蓄,看起來偏圓狀。
露鋒:是指在起筆或者收筆時,筆鋒在紙上的痕迹表露出在點畫外面,則稱之為露鋒。一般體現出尖狀,露鋒起筆往往以側鋒為主,動作利索,精神外耀,并能承接上一個筆畫的筆意;露鋒收筆也可稱為出鋒收筆,鋒芒外露,意态顯明增加了筆畫間的呼應和動感。
中鋒、偏鋒
中鋒又稱正鋒。沈尹默先生曾把筆法說為“無非是'筆筆中鋒’而已”。
雖強調得過頭了點,但也更說明了中鋒的重要性,此是書法入門關鍵的一步。
中鋒是在筆毫的正中,作書時将筆的正中之鋒保持在筆畫的中間,就能使點畫圓滿遒勁。
這是因為筆在點畫中間運行時,墨水順筆尖均勻地自兩面滲開,達于四面,點畫就沒有上輕下重或左輕右重等缺點,這樣的線條就帶有豐潤圓勁,富有立體感的特點,這就從根本上符合書法的藝術要求。
所以,中鋒之法乃是書法的最基本筆法,為曆代書法家所注重。
”米芾在《群玉堂法帖》中也說:“得筆,則雖細如須發亦圓;不得筆,雖粗如椽亦扁”。
可見中鋒用筆是寫好點畫線條的根本方法,必然要求。初學者在起步時就要明确地認識這一點,并貫徹到實踐中去。
偏鋒又稱側鋒,就是用筆時将筆偏于一側,中鋒也偏到筆畫的一邊,所以寫出的點畫一邊光一邊毛,一邊濃一邊枯,常呈鋸齒形。
這在初學書法者中是常見的,而這正是初學者之大忌。
一開始學用偏鋒寫字,今後則很難寫好字,更難入門。因為對于初學者來講偏鋒是病态形的線條點畫,不能發揮運筆的藝術功能。
所以,初學者一定要力戒此弊。
那麼,對偏鋒是否全盤否定呢?在學習書法有了相當基礎之後,特别要強調的是在正确掌握了中鋒運筆的前提下,在書法作品中偶爾用一、二筆偏鋒,可以增加筆畫的生動性。
我們在王羲之、張旭、蘇東坡、米芾、文征明、趙之謙等書法家的作品中也時常發現。但初學者切勿盲目地亂用此筆法。
逆鋒、順鋒逆鋒,就是落筆的筆鋒朝運行相反的方向入紙,藏鋒就是運用逆鋒寫出的。如寫橫畫,原來應是順着筆畫向右而寫,但用逆鋒就是先向左運筆,然後再往右行。
而到結尾收筆時,也是違反右行的方向,向左邊收筆。又如寫豎畫,原來應是自上而下,即落筆後筆鋒就應直下,而采用逆鋒後就先由下朝上,然後在回鋒到上繼而向下。
此種方法把筆鋒痕迹裹藏在裡面,使筆畫有含蓄、飽滿感,同時也為落筆後的行筆鋪毫作好準備。
而露鋒起筆,順筆鋒前進,不再折回,或一筆畫的最後末端不作回鋒,而是順逆直出,就是順鋒,順鋒有種飄逸流暢感。
但順鋒不可露得太長,這樣就會産生輕飄油滑感,要注意分寸。從某種意義上講,順鋒、逆鋒是露鋒、藏鋒的具體表現。
方筆與圓筆是筆畫的二種不同形态,一般來講以有棱角者為方筆,無棱角者為圓筆。
方筆是在點畫線條的起止轉折上,運用“頓筆方折”的方法形成棱角,即“折以成方”,給人以剛健挺拔、方正嚴謹之感,魏碑大多用此方法形成棱角分明,鋒穎犀利的點畫線條。
此外如歐陽詢、柳公權的楷書中,特别是在筆畫的轉折處也常用此方法。
圓筆是在點畫線條的起止轉折上,運用“提筆圓轉”的方法形成圓潤之勢,使之不露筋骨,内含渾厚遒勁,即“轉以成圓”。
初學者注意學方筆時,切勿将點畫寫得象刀切似的方整,這樣就會變得僵硬。而學圓筆時,切勿将點畫寫得象鵝卵石似的光滑,這樣就會變得油滑。
要了解方筆與圓筆是不同的用筆方法所産生的形式。
另外,初學者也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方筆、圓筆在一種字體中沒有絕對的區分,既不可能絕對的方筆,也不可能絕對的圓筆,而是以誰為主。
例如顔真卿的楷書《勤禮碑》以圓筆為主,但偶爾也用方筆。歐陽詢的楷書《九成宮》以方筆為主,但有時也用圓筆。
學會使用方筆、圓筆的運筆之法,先要對藏鋒、露鋒有較好的掌握,同時要充分運用腕的轉動,因為無論是方筆的折,還是圓筆的轉都是依靠腕來帶動,切勿用手指撥與挑。
方筆與圓筆是書法線條的基本表現形态,所以初學者要認真學好,打好這個根底後,今後就可根據字姿和字形的不同而交錯運用,使字的點畫線條,形體構造生動多姿,富有藝術趣味。
但是要注意有機而自然地運用,即要協調,不要機械呆闆地生搬硬套。
提筆和按筆提筆和按筆是指在書寫過程中對筆鋒的控制在紙面上做上下輕重運動的方法,兩個筆法一般合在一起講,合稱“提按”。
提筆:是指在行筆時向上提起筆鋒,使筆鋒接觸到紙面的面積由多變少,筆畫則由粗變細、由重變輕。提筆以腕肘為主,手指為輔,用力要均衡,提筆的過程中不能提得過快,筆尖也不能離開紙面,否則就會出現“蜂腰”般的敗筆。
*常見的幾種敗筆如下:*
按筆:是指在行筆時筆鋒向下按壓,使筆鋒接觸到紙面面積由少變多,筆畫由細變粗、由輕變重。正好與提筆相反。使用按時用力要均勻而穩,不能太重,不然就有可能出現敗筆。
運筆方向運筆的方向與五指執筆法密切相關,執筆中的壓、鈎、格、抵等就控制着左右縱橫和最後進退的運動。
筆的縱向運鋒,就是指筆鋒與紙面成垂直的關系,所有提筆、蹲筆、頓筆都是垂直方向的上下運動。
筆的橫向運動,是各種橫向的延伸運筆,表現在用筆上就有搶筆、行筆、挫筆、衄筆、翻筆、絞筆等。
概括地講筆的縱向運動是指提按,而提按要注意輕重相宜,筆的橫向運動是指伸展,而伸展要注意粗細變化。
故用筆重處正須飛提,用筆輕處正須實按,始能免堕、飄二病”。
用筆技法
書法中的線條點畫都有不同的姿态和形式,要準确而生動地書寫出這些線條點畫,就要依靠相應的用筆技法。
即把整個運筆過程分解為一個個不同的動作,隻有這樣才能萬毫齊力,點畫優美,線條豐滿。
轉筆和折筆
轉筆,有二層含義,一是與“折筆”相對而言,圓筆多用之。即寫字運筆時左右圓轉運行,在點畫中行動時,是一線連續又略帶停頓,連斷之間似可分又不可分。
所以,漢蔡邕在《九勢》中說:“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這樣運筆寫出的線條點畫渾而厚實。
二是指字中轉角屈折之處,用圓轉法寫之成圓勢。注意圓轉的時候,運筆不要太慢,形成臃腫之病。
折筆,是對“轉筆”而言,方筆多用此法。折筆時筆鋒從陽面翻向陰面,即“方筆用翻”,從而顯出棱角方正,以折筆這一動作來帶出方勢。折筆的速度要比轉筆快些,這樣才形成方勁剛健,痛快遒勁之勢。
開始起筆練習吧
練習目的,書法中有不同的角度的起筆形式,針對落筆方向不同的訓練,感受不同方向的起筆方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