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李玫瑾孩子在12歲之前充分運動

李玫瑾孩子在12歲之前充分運動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2 04:15:10

  文|凝媽悟語

  看到孩子老師發的消息,新一年的體質檢測又開始了,不同的年級有不同的項目。

  所有年級都要測試BMI和肺活量,運動項目包括跑步、坐位體前屈、跳繩、立定跳遠、仰卧起坐、引體向上等等。

  李玫瑾孩子在12歲之前充分運動(孩子4歲左右就要運動)(1)

  不禁為孩子們捏了一把汗,不愛運動的孩子,能順利過關嗎?

  說到運動,長期以來一直處于比較尴尬的地位。從孩子出生到上高中,最重視的莫過于初中階段,因為關系到中考。

  但非常有感觸的是,如果之前不重視運動,到初中再去加強,孩子已經形成惰性,心理上不容易接受,身體上也很難達到優秀水平。

  那孩子從幾歲開始運動好呢?

  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4歲左右就要開始體育運動。而且,運動不隻是能鍛煉身體,還有更多好處。

  李玫瑾孩子在12歲之前充分運動(孩子4歲左右就要運動)(2)

  運動是促進身體發育的“健康藥” 亞裡士多德說“生命在于運動”。是的,世界萬物都存在于運動當中,就像一潭水,如果不流動,就會變成死水。

  當我們運動的時候,全身的細胞才有活力,心髒更強勁地跳動,血液更快速地循環,肺部更不知停息,腸胃更順暢蠕動......

  看那些運動員,渾身充滿力量,活力四射,而那些不太運動的人,就顯得弱不禁風,生機不足。

  對于孩子來說,運動就是促進身體發育的“健康藥”。

  運動有助于孩子長高:運動可以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也可以使骨骼變長。戶外運動,接受日光照射,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質吸收,同樣促進骨骼發育。

  李玫瑾孩子在12歲之前充分運動(孩子4歲左右就要運動)(3)

  運動有助于孩子睡眠:美國睡眠基金會指出,規律運動可以讓大多數人睡得更好。因為運動能夠使人體的核心體溫發生變化,模拟入睡前的溫度變化,幫助睡眠。太陽光的照射,也會調整生物鐘,讓身體找到合适的睡眠時間。運動消耗大量精力,讓大腦變得疲勞,也更喜歡睡眠。

  運動有助于提升免疫力:運動時體溫升高,引起内分泌變化,能夠改變免疫細胞的數量和功能活性變化,提升阻止病原微生物的能力,提高抵抗力。

  運動讓孩子變得更有力量: 運動可以使肌肉收縮能力和張力增強,提高肌肉力量、速度和承受力,讓孩子變得更強壯。

  運動讓孩子擁有更完美的BMI值:運動會消耗多餘的脂肪,避免脂肪堆積,獲得理想體重,從而有一個更完美的BMI值。

  李玫瑾孩子在12歲之前充分運動(孩子4歲左右就要運動)(4)

  數據來源:《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2016)》

  運動是促進大腦發育的“聰明藥”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訪談中說,在操場上特活躍的,都是學習特優秀的,特别怪。

  記得上學的時候,“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這句話非常流行,當時身邊的體育生,成績一般,誤認為這句話很有道理。實際上,他們并不是不聰明,而是他們沒有把心思和時間用在學習上。

  現在很多優秀的學生,也是操場上的佼佼者。有調查結果顯示,全國的狀元中,有50%以上的孩子都喜歡運動。像山東狀元孟令昊,就特别喜歡踢足球,還參加過市級的足球比賽。

  《運動改造大腦》中提到,大腦内的每個神經細胞通過樹狀分支上的“葉片”相互接觸,而運動可以促進這些分支生長并發出許多側支,因此能從根本上增強大腦的功能。

  李玫瑾孩子在12歲之前充分運動(孩子4歲左右就要運動)(5)

  在美國的内珀維爾市,1.9萬名學生增加了上課前的體育鍛煉,他們不僅成了全美體質最強的孩子,還擠進了全美最聰明的孩子之列,效果讓人大為驚訝。

  腦神經科學研究發現,運動能讓人長出新的毛細血管、增加血管寬度,讓血液流通更順暢。身體各個器官可以得到更多氧氣和葡萄糖,能量增多,廢料減少,大腦的工作效率就會提高。

  我也有過這樣的感受,如果在工作中感到大腦遲鈍,沒有任何思路,就會出去運動一圈,即使是半小時,大腦也會變得輕松,回來之後就能正常工作,文思泉湧。

  陪孩子背誦課文的時候,孩子坐在那裡總是記不住,我讓他到可以自由活動,爬上爬下、走路都行,背誦效率居然也提高了。

  所以,從理論和實踐來說,運動真的是大腦的聰明藥,不能忽視。

  李玫瑾孩子在12歲之前充分運動(孩子4歲左右就要運動)(6)

  運動是調節心理狀态的“情緒藥” 李玫瑾教授提到,缺少運動的孩子,神經就沒有興奮透,心理就容易出問題。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并不會關注孩子的心理問題,到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問題明顯,我們才會關注,但很容易抓瞎。如果孩子從小養成運動的習慣,不僅心理問題減少,而且感到不開心的時候,出去運動一會兒,壓力會得到很好的釋放,心情會有明顯好轉。

  兒子上初三的時候,心理壓力很大,經常性的心情不愉快,無法安心寫作業,甚至有時候不想去上學,找個理由逃學。當時,我也是豁出去了,哪怕不寫作業,也要調整好心理狀态。每天都帶他出去散步,才慢慢好轉。如果他再喜歡運動一些,進行一項更為劇烈的運動,恢複得會更快。

  白岩松說過,我經曆過很多挫折打擊和各種抑郁的可能,不舒服的時候出去跑啊,一身汗下來,就覺得好多了。

  李玫瑾孩子在12歲之前充分運動(孩子4歲左右就要運動)(7)

  《運動改造大腦》中也提到,運動可增加體内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水平——這些都是傳遞思維和情感的重要神經遞質。所以,運動有助于調節心理狀态。

  另一方面,運動也不是輕松的事情,需要耐力、毅力,如果孩子能堅持運動,能練就吃苦的能力、抗挫折的能力。

  比如長跑,800米跑,幾分鐘下來就會累得氣喘籲籲、嗓子冒煙、胸部疼痛、腿疼好幾天。如果能堅持下來,經常性長跑,孩子就能體會到由沉重變輕松的愉悅,獲得心理上和生理上的雙重提升。

  長跑這類需要克服身體極限的運動都能堅持下來,以後遇到困難的事情,也就不在話下來。

  所以,說運動是調節心理狀态、增加心理韌度的“情緒藥”一點都不為過。

  李玫瑾孩子在12歲之前充分運動(孩子4歲左右就要運動)(8)

  讓孩子運動,貴在陪伴和堅持 小孩子其實是活潑好動的,4歲左右的孩子,又非常崇拜父母、依賴父母,對父母言聽計從,所以讓孩子開始運動易如反掌。

  父母的陪伴,會讓孩子對運動更有好感。

  近4歲的二寶經常由爺爺奶奶陪伴,但是如果爸爸媽媽在身邊,他會優先選擇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在一起運動時,他經常耍賴,一會兒就表示累,不想走,要抱。

  而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就不會找很多理由,能跑能跳,活力無限的樣子。因為父母更有威嚴,更能鼓勵他多運動。

  李玫瑾孩子在12歲之前充分運動(孩子4歲左右就要運動)(9)

  有規律的運動,更容易讓孩子堅持。

  孩子非常有秩序感,一件事重複做,他會堅持如一,不喜歡打破規律。如果每天堅持運動,養成習慣,孩子一天不運動,就會感覺坐立不安。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青少年兒童每周至少需要保持平均60分鐘中到高強度的身體活動,且每周至少需要包括3次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可以讓孩子按這個建議運動。

  多嘗試不同的運動,讓孩子更開心。

  孩子喜歡新鮮感,也需要了解更多運動。可以嘗試不同的運動,讓孩子都有所了解,以便以後選擇一項一直堅持和熱愛的運動。

  比如這周跑步,下周騎平衡車,下下周去爬山等等,讓孩子接觸不同領域,接觸不同的刺激,獲得新的興趣點,既有樂趣又獲得新知。

  李玫瑾孩子在12歲之前充分運動(孩子4歲左右就要運動)(10)

  結語 現在越來越重視體育運動,但是很多小齡孩子家長還沒有關注。所以,特别提醒家長們要早讓孩子運動,一般4歲左右就要開始了,不僅僅是為将來體育考試做準備,同時還能使孩子身體更健康、更聰明、心理更穩定,真的是健康藥、聰明藥和情緒藥,收好這個寶貝吧。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幹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